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对我而言,研究中国传统法最主要的问题是寻得一个恰当立场。中国人从未清楚表达或详细解释他们的法律原则,而中国传统法制与我们的习惯大相径庭,以至于不能单纯地从西方法的术语出发来理解中国的传统法。然而,既然中国传统法制是一套以法典为核心的复杂体系,那么一定存在某种途径可以对其进行研究。[1]本文展现了作者探寻研究途径的努力,通过对《大清律例》的内在分析,探寻了从中国人的视角研究中国法律原则的可能性。本文仅是这类分析的第一步:对法典中关于“贼盗”(在英语中可翻译为theft)的研究。

  • 标签: 《大清律例》 传统法制 法律原则 中国人 西方法 法典
  • 简介:李大钊曾在《甲寅》日刊发表70文章,几乎是将近每两天就发表1文;在《新生活》周刊发表68文章,平均每期发表1.2。可是,他身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竟然在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存续的近5年时间里,没有用本名或常用笔名发表过一文章。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实际上,他在该报以列武、子棠、其颖、罗敬、田诚5个笔名发表了36文章。另外,在《政治生活》以罗敬署名的两文亦为他所作。

  • 标签: 李大钊 笔名 38篇轶文
  • 简介:1788年2月1日,制宪会议代表、后来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弗吉尼亚人詹姆斯·麦迪逊(JamesMadison)以“Publius(普布利乌斯)”——古典作家普鲁塔克笔下一位拯救了共和国的英雄豪杰——的笔名在《纽约邮报》上发表了“致纽约州人民”的“联邦党人第四十八”的文章。这篇论文之主旨在于阐述权力的分立不应达到彼此没有符合宪法的监督程度,麦迪逊围绕立法部门论证了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法定监督对于一个自由的政府何以不可或缺。

  • 标签: 联邦党人 重读 危险 《纽约邮报》 制宪会议 弗吉尼亚
  • 简介:比较法研究百期之际,蒙王泽鉴先生厚爱,截获先生一宏大作“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展卷拜读,为其立意、方法、内容和资料慨叹观止之余,亦为今日大陆民法学和比较法学界得一大文窃喜也!不揣冒昧,敢说此文乃该领域鲜见之精湛作品,足可为今日明日法律人治学之范式。就其立意而言,此文绝非就题论题,而是用意高远,不啻在探讨研究具体法律制度原理,更在阐释一种世界观和人文思想,展现一种治学境界,指引一种治学路径。就其方法而言,不仅以理论教条论述之,更以司法判例实证之;不仅有大陆法律分析,更有英美法律概括;不仅对当下问题进行发掘,更对未来问题予以展望。此文既可为比较法学方法的一种示范,又可为民法学和其他部门法学的一种指引,比较法学和部门法学在此文中得到可谓完美的结合。就其内容而言,大陆有关人格权讨论既久,然深刻者少,而对隐私权如此深入、缜密和充实且有历史感、时代感和立体感之著述至今未见。读之豁然开朗,悟之别有天地。比之时下侵权行为法立法和学术讨论,一望可知深浅,静心研读,必可从中获得良多启发。就其资料而言,远近中外,学说判例,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千丝万缕,抽丝剥茧,恰似天地经纬尽在股掌把握之中。治学之如此大气潇洒,细致严密,非一日之功可得,非大家所不能也。感佩之间,谨将此大文一无保留分期献之以飨法学界同仁。此乃本刊百期之荣幸,亦为本刊百期之厚礼。

  • 标签: 保护范围 隐私权 人格权 治学境界 具体法律制度 司法判例
  • 简介:<正>我国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在1983年曾与李双元教授联名撰文,呼吁“应该重视对冲突法的研究”。这之后的几年中,我国冲突法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有关冲突法研究的论文和涉及冲突法内容的著作不断问世,无论是关于冲突法的一般理论还是与我国有关的一些具体的冲突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理论突破。我国冲突法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此同

  • 标签: 冲突法 国际私法学 冲突规范 重大成果 定义问题 法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