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1779—1862)是法律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整个19世纪都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今天——至少在美国——除了一小群法律史学者外,他几乎无人知晓。[2]在我看来,当我们如此彻底地遗忘我们的智识前辈时,我们也失掉了某些东西。我将通过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的《普通法》一书的视角接近萨维,并努力表

  • 标签: 萨维尼 法经济学 所有权人 法律思想史 土地所有人 经济分析方法
  • 简介:伯克—萨维强调社会生活有机结构的重要性及它们部分的是"非意图形成",特别是关于法起源于民族"共同意识"的理论,对德国和欧美的法学界影响深远。辨识伯克—萨维"有机体"说以及"历史主义"研究法学的思路和方法,讨论历史法学与古典自然法学的尖锐对立,有助于理解历史法学派的思想内核——大量社会现象有机地、非意图形成的理论,对立法活动的可能影响。即使利弊共存,与那些关注如何抵制经济领域创新狂热的经济学家一样,法学家尤其应当关注如何抵制立法领域的创新狂热。

  • 标签: 自然法学 历史法学 有机体 非意图形成
  • 简介:在EBVS.Mr.Zuccarini案中,原告ElectronicsBoutiqueHoldingscorp.(简称EB)是一家游戏和计算机软件的专业零售商,拥有超过600家零售店,并通过Internet出售商品。EB注册了几个服务商标,包括“EB”和“ElectronicsBoutique”,同时正在申请注册另外几个服务商标,

  • 标签: EB控股公司 约翰·苏卡内尼 域名纠纷 案例 永久禁令 商标
  • 简介:国际法的客观性和个案裁断结果的公平性是国际法院法律适用过程独立的两大要素。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之间的领土和边界争议案作为国际法院处理这一类争议的新近判例,反映了领土取得和海洋划界国际法规则解释和适用时对上述两因素的兼顾。法院在该案中,维持规则稳定性的同时也考虑到案情多样性。本案涉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中国南海地区的相似,法院对主权问题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强化了中国对南海角度的主权主张,另一方面,因为南海问题的社会环境与本案有较大的差异,本案中适用的三阶段划界法目前不适宜用于解决南海问题。

  • 标签: 国际法院 岛屿主权 划界规则 南海问题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能够用来显现潜在手印的新型物质—京平。方法依据京平能和手印遗留物质中的氨基酸或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有荧光效应的多聚体深蓝色物质,通过自然光或多波段光源下显现观察,并将其与传统的茚三酮、DFO显现进行比较。结果京平显现法的显现条件与茚三酮类似,其处理后的潜在手印既在自然光下可见又在多波段光源的激发下有荧光现象。结论京平显现法可用于渗透性客体上潜在手印的显现。

  • 标签: 京尼平 茚三酮 DFO 手印显现 鲁赫曼紫 荧光现象
  • 简介:上世纪上半叶,人类遭受了空前灾难:两次世界大战及法西斯野蛮统治。亲身经历这些浩劫的人对产生灾难之根源进行了深刻反思,并为避免这种历史悲剧的再次发生寻找解决方案。卡尔·博兰即其中一位。而通过对博兰思想进行分析后,他的这种社会整体观是否能够使得自由与人性得到拯救这一点却值得商榷。

  • 标签: 唯经济论 整体性社会科学 自由与人性
  • 简介: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法国法学界,立法与司法在制度变迁中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本文选择惹、莱维、里佩尔三位法学家对立法者的论述,管窥他们所处时代的关切是如何形塑他们的学说。基于三位法学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他们的理论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惹在其法律解释理论具体阐述中,透过方法论的革新实现拒斥进步主义立法的目的。莱维的法律社会主义则相信民主制下的立法权将用以实现支配性的社会意识,并对现代社会立法渐增持乐观态度。里佩尔的法律实证主义并不是要把法律和道德分离,而是致力于维护法律中所体现的道德。在他看来,民主政府的立法将会威胁到体现在旧有民法中的基督教道德。

  • 标签: 立法者 第三共和国 民法学说 自然法 法律社会主义
  • 简介:以西蒙德斯教授在第15次国际比较法大会上的总报告和李双元教授就这篇总报告而撰写的评论为对象,针对两文中所涉及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看法,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评论:判断标准和讨论范围,多边方法、单边方法和实体方法之间的对立与共存,法律的确定性目标和灵活性目标之间的张力,管辖权选择规则和内容定向规则的对立与共存,国际一致性目标和保护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

  • 标签: 国际私法 西蒙尼德斯 《20世纪末的国际私法——进步还是退步?》 李双元 法律选择规则 立法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