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8月9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责成康公司就前期海底油污处置不力向公众道歉。国家海洋局负责人称,康公司避重就轻原因是熟知我国法规政策,知道溢油处置措施不力和瞒报事故并不会受严重处罚,不影响其经济利益,因此对监管部门懈怠应付。

  • 标签: 国家海洋局 漏油 法规政策 处置措施 经济利益 监管部门
  • 简介:杭州安医学检验中心司法签定所成立于2008年5月.依托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医学检验中心的独立实验室平台。该鉴定所秉承“独立、公正、科学、守密”的司法鉴定准则,

  • 标签: 司法鉴定 迪安 高新技术企业 医学检验 2008年 实验室
  • 简介:<正>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法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希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康德与黑格尔之间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约翰·哥特利勃·希特(JohannGottliebFichte,1762—1814年)出身于耶拿的一个贫穷的织匠家庭,先后在耶拿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就读。他早年曾直接受过康德的指教,1794年成为耶拿大学教授,1798年因遭到宣传无神论的指责而罢职。此后赴柏

  • 标签: 康德 理性 十八世纪 契约论 自然法 每个人
  • 简介:利的刑罚效力观极大地丰富了刑法学理论,同时挽救了刑罚在当时存在着的信任危机,减轻了个人的刑事责任。但刑罚并不是如利所认为的那样不具有否定性,其看待刑罚有效性的方式也值得商榷。

  • 标签: 菲利 刑罚 犯罪 效力
  • 简介: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而非他的人格。好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赌徒恶棍,海德格尔支持纳粹一样,他们的品性并不伤害他们的文学品质即使是没有经历过中国与阿尔巴尼亚蜜月期的80后,今天再看这部完稿于1979年10月的小说《谁带回了杜伦娜》,依然可以和当时的中国扯上关系。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对阿尔巴尼亚和霍查、地拉那以及阿尔巴尼亚电影的了解,更多源于上一辈的热情。他们见证过两国的蜜月期,见证过那段好得如胶似漆的岁月,有首歌词为证:万岁毛泽东,万岁恩维尔·霍查,万岁伟大正确的党,万岁北京地拉那。我们这代人没有历经那个狂热的年代,没法感受那个发高烧般的年代。然而我们的优势也在于,今天我们重读阿尔巴尼亚乃至东欧文学时,作为“红色经典”那一部记忆已经褪色,意识形态操控文学的局面得以改变,文学重归于文学性,回到了属于它本来的位置。所以今天我们再来看这部作品,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剖析和解读:到底是谁带回了杜伦娜?

  • 标签: 阿尔巴尼亚 陀思妥耶夫斯基 文学品质 “红色经典” 海德格尔 80年代
  • 简介:阿玛(Amalfi),现在是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亚大区的一个沿海城市,其南面是第勒安海。尽管她只是一个城市,但在中世纪时期,她却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而且是当时意大利的"四个海洋共和国"之一。[1]为了解决海上贸易纠纷,大约在10世纪,阿玛在本市设立了海事法庭,此后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和黎凡特的贸易定居点相继设立了这种法庭。为了指导这些法庭审理案件,大约在10世纪至11世纪开始将阿玛海事法庭的某些审判原则形成文字。[2]xiv现知最早提到《阿玛海法》这部法律的是1570年出版的那不勒斯王国海军司令福瑞西卡(MarinoFreccia)的一部著作,其中不仅提到了这部法律,而且还表示在那不勒斯王国仍在适用这部法律。其次是那不勒斯1782年出版的一部15世纪的意大利编年史(ItalianChronicles)汇编,该汇编的前言称,在14世纪,阿玛的乌尔索伯爵宫(PalaceoftheCountsofUrso)曾存有一部海法(aProthontineTableoftheSea)供市民抄写使用,他就有一份这部法律的副本,而且称,大约在14世纪末期,这部法律被阿玛总督(LordofAmalphi)温西洛斯(WenceslausofSanSeverino)带出宫外,从此这部法律的原件消失了。该编年史汇编的一部手抄本现保存在维也纳,其中就有这部由阿玛市民于1010年抄写的拉丁语《阿玛海法》。[2]xi-xiv这部法律是欧洲中世纪时期最早的一部海法典,它曾受到近代许多海商法专家的高度称赞。

  • 标签: 海法 黎凡特 中世纪时期 西西里岛 第勒尼安海 坎帕尼亚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在近代社会学的众多开创者中,有三人位居首要,贡献甚伟:马克斯、尔凯姆和韦伯。在经典三大师中,尔凯姆最少牵涉政治纷争。也正因如此,他的思想体系最严整,学术影响最深远。作为尔凯姆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犯罪学思想,拥有十分重要地位。

  • 标签: 犯罪学思想 迪尔凯姆 功能论 社会学思想 思想体系 学术影响
  • 简介:英国政府正在酝酿对家庭税进行改革,并增添一个新税种“垃圾税”。如果新税种付诸实施的话,英国的家庭每倾倒一塑料袋垃圾,都要交纳税款。根据这一方案策划者的说法,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全民参与资源循环利用,减少非再生垃圾的排放。不过,反对者指出,这完全是重复收费,非常不合理。

  • 标签: 垃圾税 征收 资源循环利用 英国政府 全民参与 重复收费
  • 简介:9月5日,国际公证联盟亚洲事务委员会第八次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在会议前夕,国际公证联盟副主席、中国公证协会会长郝赤勇会见了到访参会的法国高等理事会主席埃·夸法尔一行。

  • 标签: 公证人 理事会 法国 委员会 副主席 联盟
  • 简介:  英国11月9日披露-份名为的秘密报告,称国内活跃有"数千名极端分子",主要集中在首都伦敦、伯明翰和卢顿等地."英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成为与'基地'组织结盟的国际恐怖分子的重要目标",对此,英国内政部尚未对秘密报告作出回应.……

  • 标签: 恐怖危险 报告曝 曝恐怖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英美法系国家兴起了一场“无辜者运动”,旨在修正刑事司法制度,救济释放被冤枉入狱的无辜者,提高刑事司法防范冤案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和英国在冤案发现纠正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冤案的发现机制和纠正机制出现了分离独立的趋势。介绍、比较和归纳美国、英国的做法以及经验,对于改革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必定能够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 标签: 冤案 发现纠正机制 无辜者运动
  • 简介: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均面临着国际恐怖主义和非法移民这两大威胁。由此,一些新兴的安全技术。如在各种身份证件(护照、身份证及驾驶执照)中加入诸如面部特征、虹膜和指纹等多项“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将在今后几年内逐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英国 美国 生物身份证 身份证制度 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技术
  • 简介:1911年初夏,汉口租界一名印度巡捕被杀。捕房经过侦查,认定凶手系中国车夫王某。经清朝官员与英方官员会审,判处王某死刑。三年后,汉阳巡警局一名刑警偶然间发现该案凶手实系他人,王某纯属蒙冤错判而死于非命。于是,引发了—场风波……

  • 标签: 英租界 死刑 汉口 错案 凶手 官员
  • 简介:<正>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1779—1862)是法律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整个19世纪都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今天——至少在美国——除了一小群法律史学者外,他几乎无人知晓。[2]在我看来,当我们如此彻底地遗忘我们的智识前辈时,我们也失掉了某些东西。我将通过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的《普通法》一书的视角接近萨维,并努力表

  • 标签: 萨维尼 法经济学 所有权人 法律思想史 土地所有人 经济分析方法
  • 简介:<正>虽然吴案最终以最高院未核准死刑判决浙江高院重审判处死缓而告一段落,但它所引起的人们对经济犯罪死刑问题的思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开端。针对原审对吴的死刑判决,一些学者从各种角度进行了非合理性的论证。其中,尤以张绍谦教授《论吴罪不当死》(以下简称"张文")一文具有代表性,该文从法哲学和技术两个维度对吴案的定

  • 标签: 集资诈骗罪 张绍谦 诈骗行为 投机倒把罪 合同诈骗罪 非法集资罪
  • 简介:伯克—萨维强调社会生活有机结构的重要性及它们部分的是"非意图形成",特别是关于法起源于民族"共同意识"的理论,对德国和欧美的法学界影响深远。辨识伯克—萨维"有机体"说以及"历史主义"研究法学的思路和方法,讨论历史法学与古典自然法学的尖锐对立,有助于理解历史法学派的思想内核——大量社会现象有机地、非意图形成的理论,对立法活动的可能影响。即使利弊共存,与那些关注如何抵制经济领域创新狂热的经济学家一样,法学家尤其应当关注如何抵制立法领域的创新狂热。

  • 标签: 自然法学 历史法学 有机体 非意图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