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宪法实施机构之一,在宪法学界被视为"集中式合宪性审查"模式的典范。在其六十多年的历史中,德国宪法法院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谁是宪法的守护者"这个魏玛时代遗留下来的重大问题。德国宪法法院丝毫也不回避宪法所具有的政治和法律双重属性,但它坚持把政治问题带入到基本法的文本结构之中来考量,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从文本中发现价值、以价值来统摄文本的宪法解释方法。本文通过考察德国宪法法院奠基时期(1951—1955)巩固自身宪法地位的举措和两个关键案例,分析了宪法有效实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 标签: 宪法法院 宪法实施 德国 魏玛 基本法
  • 简介:现代亲属法(或称家庭法)所面临的社会迥异以往,生育率降低、夫妻经济能力的逆转、异地夫妻、高龄社会的来临等等问题,已经改变了家事事件的面貌.因应面貌完全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家事审理制度也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各国的家事审理制度积极变革,台湾地区也在2012年出台新的"家事事件法",其中有权利(效益)型、(非)对审型家事审理程序理念的思索,也有家事调解、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的交错适用、程序监理人、家事调查官、家事服务中心等制度的革新.华人世界百年来,继受西方对审型审判制度,却仍然有浓厚的本土非对审型、效益型的审判理念.当西方各国的家事审理制度转向非对审型、效益型的审理理念时,或许我们可以透过实践提供更多有用的人类共享经验.

  • 标签: 家事审理制度 权利(效益)型 (非)对审型 程序监理人 家事调查官 家事服务中心
  • 简介:我国村镇银行是在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落实普惠金融发展理念的产物。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制度的有效设计,既要遵循公司法人治理的一般宗旨,又应兼顾草根金融和微型金融的机构特色。村镇银行的主发起银行制度过于严格、内部组织结构任意性规定偏多、存款人利益保护机制不健全等,严重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针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创新主发起银行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存款保险制度等,极为必要。

  • 标签: 村镇银行 公司治理 普惠金融 主发起行 存款保险
  • 简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涉及看守所的讨论往往主要集中在其隶属体制的问题上。随着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看守所中立化的论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看守所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最终将决定侦查和羁押以何种关系存在于刑事司法体系内,更会左右着在押人员是否能够享用公正的程序权利。而除去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看守所的未来或许还可以考虑更为完满的归宿。

  • 标签: 看守所 侦查 羁押 管理体制
  • 简介:宅基地使用权作为《物权法》规定的用益物权,同时是保障农民"居者有其屋"的社会保障措施。现行法律对其规定,既有成功亦有不足。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单一的社会保障属性受到了社会实践的强烈挑战,对农村住房及宅基地的流转限制造成了住房及宅基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现代化改造,必须坚持兼顾土地的财产性与资源性、协调公法与私法关系两大原则,从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变动即其取得、流转、消灭的三个方面入手,彰显宅基地使用权的私权特性,适应国家不断发展的农村土地政策,消除农民财产增收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标签: 宅基地使用权 用益物权 现代化改造 制度构建
  • 简介:法学界对贪腐现象的考察多聚焦于公务部门,而对国企腐败治理的研究暂付阙如。国企人员往往兼行政权与市场决策权于一身,其权力叠合的特殊性意味着对国企反腐体系的研究范式必须实现从理论到实证的转型。塔尔德模仿理论能够阐释国企中腐败风气的横向传播、纵向传播以及插入替代规律。与党政机关相比,国企更容易通过培育廉洁文化达致“不想腐”的釜底抽薪式的治理策略,譬如D国企于腐败窝案爆发后的“壹贰整改”出色地实现了从偏颇“不敢腐”与“不能腐”到“三不腐”三足鼎立式的变革。而在微观治理层面,亦有必要依托PDCA循环管理机制,将“三不腐”之宏观方针渗透浸润至国企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 标签: 国企 腐败治理 实证研究 不想腐 刑事风控
  • 简介:绩溪县立足本地生态、文化、区位优势。提出“生态立县、文旅强县、创新活县、和谐兴县”四大发展战略。其中“生态立县”是首位战略。力争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县人大常委会积极行使监督权.支持和推动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标签: 绿色发展 人大监督 生态立县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人大常委会
  • 简介:当下,公证行业面临三个转变:公证性质由权力向服务转变;公证业务领域由传统向新兴领域转变;公证发展动力由行政向市场驱动转变。公证工作也面临三个转变:由单纯证明模式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由被动服务方式向主动服务方式转变;由传统服务手段向信息化服务手段转变。只有适应转变,创新服务方式,积极、主动服务,才能为当事人提供包括绿色继承在内的综合公证法律服务。

  • 标签: 绿色继承 公证转变 继承公证
  • 简介:学界关于自贸区的研究集中于政策维度和比较方法。政策维度的研究目的是检视自贸区政策的实现度,从而肯定自贸区的设计功能和应然理性。比较视野的研究方法意在分析自贸区的现实功能和全球化视野中的规则制定逻辑,从而确立自贸区的正面作用和改革意义。本文采取更为宏大的叙事语境,将自贸区和其他两个同时期设立的试验区放在金融改革的框架中,以便审视自贸区和其他金融试验区在推进金融自由化方面的内在逻辑。以此为起点,本文认为地方性试验在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框架中已经难以起到有效的"涓滴"效应,"边缘"变革的局部性改革范式也无法解决整体性的金融抑制市场及与之呼应的金融监管框架难题。实现包括自贸区在内的三个金融试验区的金融改革目标需要"核心"变革,真正触及抑制型金融市场的抑制维度,从而实现金融自由化和自贸区终极改革的目标。

  • 标签: 金融试验区 自贸区 金融自由化
  • 简介: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绿色技术的支撑和法律制度的保障。为有效因应和解决绿色技术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立法必须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由于绿色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相应的立法规定必须及时;同时由于绿色技术立法的难度高于通常性的立法,因此绿色技术立法在满足"既快"的条件下还必须符合"又好"的质量要求,以及立法过程的民主性要求。当前,我国绿色技术立法既要解决立法迟滞的问题,又要探寻提升立法质量的举措和途径,尤其应处理好绿色技术立法的科技一般性与其独特的绿色公益性、技术性与规范性、科学性与民主性之间的关系,应着力消除绿色技术立法的碎片化与冲突问题,从而通过构建迅捷而高质、科学有效和统一协调的立法体系,来实现绿色技术发展的"良法善治"。

  • 标签: 绿色技术 新发展理念 立法质量 民主立法 法律体系
  • 简介: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相应地也是京津冀一体化未来发展的趋势。基于绿色发展的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理念、经济制度、发展路径等方面寻求新的转变。而雄安新区的成立正是京津冀一体化在绿色发展背景下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引入绿色发展的政策理念构建生态城市,建立示范窗口,为京津冀一体化开辟出一条生态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飞跃。因此,在绿色发展的背景之下,雄安新区应定位为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生态服务功能区,法律制度应当针对雄安新区的这一特点提供相应的生态法律服务保障。

  • 标签: 绿色发展 雄安新区 生态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