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在司法实践中,电子证据面临来自真实性方面的巨大挑战。法律界长期存在"易失真论"与"极可靠论"的争执。案例统计分析和座谈调研发现,传统观念分歧的背后隐藏着重大的偏见与偏差,亟待正本清源。基于法律与技术的交叉研究表明,认识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应当从原件、具象、整体和空间的理性立场出发,遵循系统性原理、电子痕迹理论与虚拟场理论。同传统证据相比,电子证据具有更良好的真实性保障。这构成电子证据的理性真实观。树立这一新观念,有助于推动配套制度的创新。我国应当构建关于电子证据真实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判断标准,改造"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规则;在鉴定制度方面,应当开发超越纯技术领域的溯源性鉴定等新型鉴定方法。

  • 标签: 电子证据 电子数据 真实性 证据规则 司法鉴定
  • 简介:互联网电子证据是指在网络上形成的电子证据。关于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收集,现有的法律条文不乏冲突、模糊、缺失之处,甚至存在对刑事诉讼法的简单搬用。浙江省的实证研究显示,互联网电子证据在实践中主要有四种收集模式;法官对于被告人提出的异议,主要有五种处理方式;互联网电子证据收集过程中亦存在难以避免的技术性缺陷。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收集权界限与刑事诉讼目的密切相关。对此,有必要对通过网络诱惑侦查等手段获取的互联网电子证据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规制。我国互联网电子证据收集程序的完善,应从原则性规定、程序性规定、技术性规定、后果性规定四个层面着手。

  • 标签: 互联网电子证据 网络诱惑侦查 云计算 大数据
  • 简介:近年,代购已成为一个大群体。据国家统计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商品、服务类电商交易额21.83万亿元,同比增长24%;合约类电商交易额7.33万亿元,同比下降28.7%。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测,中国内地海外代购人数将在2018年增长到3560万人,代购交易规模也将达到1万亿元。

  • 标签: 《电子商务法》 代购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中国电子商务 同比增长 国家统计局
  • 简介:一、韩国电子公证系统A.2010年电子公证系统介绍电子文件认证未决问题:仍需将实物提交给公证员B.2018年6月20日的视觉化电子公证系统.

  • 标签: 电子文件 公证系统 韩国 展望 现状 2010年
  • 简介: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是计算机学与法学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是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侦破犯罪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包括计算机及所有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取证领域。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应用最广泛的是手机取证技术和计算机取证技术两大类。

  • 标签: 电子数据 取证技术 职务犯罪
  • 简介:从700多公里外的台州购买电子废渣,转运至阳新,试图非法焚烧提取重金属牟利.7月6日,湖北省阳新县检察院以污染环境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潘小莉.今年5月,潘小莉从台州购得废弃电子垃圾后,在没有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将其倾倒在阳新县韦源口镇柏林村七明煤矿废弃矿区,并对电子垃圾进行焚烧以提取重金属.据潘小莉交代,这些垃圾共43吨,她以每吨1250元的价格购得.

  • 标签: 电子垃圾 重金属 提取 焚烧 牟利 转运
  • 简介: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电子支付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要想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护,需要解决当前一些非授权电子支付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非授权电子支付中的责任承担方面,当前我国在法律层面上还没有完善统一的规定,在当前互联网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等的背景下,以往的过错责任原则会对金融消费者造成损害,这就需要对各主体的法律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更好地保障电子支付安全.本文主要针对非授权电子支付中责任承担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立法方面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非授权电子支付 责任承担 法律问题 建议
  • 简介:电子代理人是指可以代替权利人作出相应的意思表示,并且代为订立和履行合同的一种自动化工具。电子代理人不具有独立人格,但是可以代为体现权利人的部分意志,权利人也要受到电子代理人行为结果的约束。从机器能否被骗关系到盗窃罪与诈骗犯罪的区分,依据机器不能被骗,所以无法通过欺骗机器实施诈骗犯罪的认识结论,忽视了普通机器与电子代理人之间存在的不同以及电子代理人在代行交易中的行为意义。立足于当下的人工智能发展层次,不应认为机器可以被骗,但是在机器能够被视为电子代理人的场合,可以通过欺骗机器对背后权利人实施诈骗。

  • 标签: 电子代理人 机器诈骗 盗窃罪诈骗罪人工智能
  • 简介:加强电子支付中的金融消费者权益行政法保护制度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热点课题.基于此,从电子支付中金融消费者权益行政法保护制度价值入手,对当前电子支付中金融消费者权益行政法保护制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电子支付 金融消费者权益 行政法保护制度
  • 简介:电子通信数据日益成为打击犯罪的重要辅助工具的背景下,欧盟出台了《2006/24号指令》,旨在统一各成员国关于留存电子通信数据的法律规定。然而,这一指令却遭遇侵犯基本权利的指控。在C-293/12和C-594/12号案中,爱尔兰最高法院和奥地利宪法法院分别向欧盟法院提起审查该指令效力的“先予裁决”请求。欧盟法院认为,根据《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第52条第1款的规定以及欧盟法院的既有判例,任何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都应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基础上符合更为严格的比例原则的要求,亦即,应将侵权行为限制在为追求立法目的之“严格必要性”限度内。欧盟法院认为,虽然《2006/24号指令》本质上是为了追求打击严重犯罪的公共利益,但是其关于数据留存的具体规定过于宽泛,已经超出了“严格必要性”的限度,据此判决该指令无效。

  • 标签: 电子通信 数据留存 比例原则 隐私权 个人数据受保护权
  • 简介:2005—2016年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系统的数据表明,我国立法电子参与的人数规模有限且参与度较低;评论意见总量较少且结构不均、深度不足;各法律部门法律草案的电子参与状况差别显著。这源于公民参与动力不足且参与能力有限;现有制度设计未完全契合电子参与的客观运行规律;数字鸿沟和公众信息获取媒介习惯改变带来客观挑战;征求意见系统用户体验性差增加了参与成本。对此,要提升我国立法电子参与的有效性,应首先引入电子参与法律制度和多元评估机制,以增强公众参与动力;其次,应优化整合参与渠道、推动多元化参与方式并建立常态智能的反馈机制,以契合电子参与客观运行规律;最后,应转换系统运行逻辑、提升系统用户易用性,并探索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型参与”模式。

  • 标签: 电子参与 法律草案征求意见 民主立法 立法公开 智慧型参与
  • 简介:重复侵权包括以下构成要件:一是本诉中被侵害的权利与前诉中被侵害的权利为同一权利;二是本诉中的侵权行为人与前诉中的侵权行为人为同一主体;三是本诉中的侵权产品与前诉中的侵权产品为(侵权构成上的)相同产品;四是本诉中的侵权行为发生在前诉判决生效之后且有合理的时间间隔。权利人就重复侵权行为提起诉讼的,不属于重复诉讼,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受理。

  • 标签: 外观设计专利权 侵害 深圳市 生活用品 纠纷案 侵权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