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在司法和立法领域,都具有现实主义的趋向。法院的决定并不是正义的象征,面对实践中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司法的作用更多在于通过更理性和科学的方式调和冲突。否则,司法政策就可能是盲目的。同样的,在立法层面,听证会的目的也并非仅仅民主式地弄清事实真相,并基于此作出合理的政策决定。立法过程通常是各方的博弈,甚至会是一种政治试探与政治权衡。对于立法的博弈过程,我们可从大量实例得以观察,尤其可洞察若干颇具争议的议题之中立法过程中的政治考量与博弈。有鉴于此,在司法和立法层面,都采用更好的事实认定方法,以使得政策制定过程更加理性。在现实主义趋势的大背景下,司法和立法都需要寻求与其他领域的相互协作,同时还要面向未来,在决策中考虑到政策的后果。

  • 标签: 立法法理 现实主义 政策 博弈 协作
  • 简介:在意义与真理的问题上,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是批判指涉主义与逻辑完美主义的.在法理学探讨中,德沃金援引维特根斯坦,是因为德沃金在根本上认同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与此相对,哈特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援引,仅仅是对其著作中某些孤立语篇的认同,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误解.哈特引用他们,只是借助他们来指出无形的规则是存在着的,哈特本人采取外在视角的方法来对规则进行客观中立的描述,显然与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是水火不容、尖锐对立的.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意义 道德中立的描述 外在视角
  • 简介:夏:於教授您有一个判断,即认为当今世界的法理学研究已经进入'无王期'时代,能否请您具体谈一谈?於:我的意思是这样的,我认为法理学研究已经进入了'无王期'的时代,也就是进入了百家争鸣、平起平坐的时代。换句话说,法理学界'后主流'时代已经到来,主流时代已经过去。在此之前自然法学、实证主义法学、社会法学三大流派,或者自由主义法学、新分析法学,其中的某个学派可能在某个时间占据主流位置。以哈特为例,他曾经统治法理学界四五十年。20世纪60年代他写了《法律的概念》后,英美法理学一直

  • 标签: 中教授 中国法理学 兴中
  • 简介:目前,学界有关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道德论”和“非道德论”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且均未对引发道德风险的制度问题,尤其是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制度对道德风险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道德风险确实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但它的确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伦理、经济、法律等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对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知应当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而法伦理学作为专门研究法律和伦理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学科,可以用来分析道德风险这一概念并为其有效治理提供可行的认知路径.

  • 标签: 道德风险 伦理道德 法伦理学
  • 简介:社会变革下的中国司法不信任源于人理性的自我保护。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切入,民众延承的传统认知基于对现代社会形态下显现'陌生'与'信息'的新认知与安全顾虑而演变出现两种背反的心理因子:'依附'与'怀疑'。在面对现代司法制度时,两种心理因子相互作用,滋生出先验的不信任者们,随着孱弱的司法制度被破坏,其缺陷被认知传递,从先验者到参与者再到普通民众,基于安全的'认知平衡'与高效的人际传播,司法的不信任随之成型。不信任的传染凸显了人的认知理性,司法信任重塑应当以制度为保障,以规则立信,可预期可置信地在传染源、传染受体与传染途径以及民众认识水平等方面予以修正与提高,并反射给民众认知,恢复民众对司法之信任。

  • 标签: 认知 行为博弈 认知框 司法失信
  • 简介:1949年以来,中国司法经历了某种范式性转变。法理学教材中的法律适用理论为这种转变奠定了最一般的理论基础,从而可以将中国司法理论的转变概括为从强制型司法到权威型司法的转变。强制型司法的母体是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法律适用理论,中国法理学在继承这一理论母体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制型司法,它具有强制性、工具性和阶级性。从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强制型司法逐渐演变为权威型司法。权威型司法具有权威性、目的性和专业性。当前,权威型司法仍面临着一些需要解答的问题,因而也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 标签: 法律适用 强制型 权威型 司法 法理学
  • 简介:本文从教育法理学视角探讨了教育惩戒权的法律特征与教育属性。教育惩戒权有教育基础但缺法律依据。'教育惩戒权'的实质是'教师管理权'。教师管理学生需要适度行使教育惩戒权,但有待国家立法确权与赋权,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规制。

  • 标签: 学生管理 教育惩戒 立法确权 依法规制
  • 简介: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培养各学科双语人才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观念。针对法学教育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正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校法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何破解法学双语教学瓶颈,走适合中国特色法学双语教育教学模式,有待思考。

  • 标签: 法学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探析
  • 简介:为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增强法学教育的实践性和社会适应性,在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探索探究式教学模式,以'自主、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力求建立一个具有自主性、多样化、开放式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在掌握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以及前沿理论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标签: 探究 自主学习 问题引领
  • 简介:我校为全国素负盛誉之唯一比较法律学院,教学方法自日求进步,故特译马斯莱因史丁氏之著作以为参考。马氏曾荣获马斯柏堪博士奖学金,本文为作者向该基金受托人,提出之第一次报告书,其内容系根据作者在职守二年之经验对“比较法”一名词各方面之意义,阐明注释。——译者识。

  • 标签: “比较法” 教学方法 基金受托人 奖学金 报告书 作者
  • 简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因为其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致使他们的英语成绩高低分化非常严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就是实施英语分级教学。实施分级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最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还不是很成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 标签: 高职院校 英语分级教学 完善对策
  • 简介:教学资源库的课程建设要根据专业领域及课程特点,对课程内容、知识结构和资源属性进行整体设计,将丰富的教学素材开发为有效实用的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围绕职业岗位展开,素材(资源)制作考虑应用效果,要统一建设标准,加强过程管理.建设过程预想应用效果,应用过程完善建设成果,借助资源库实现翻转课堂,满足教师、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使教学资源库真正发挥“能学”“辅教”的作用.

  • 标签: 教学资源库课程 建设 应用
  • 简介:教育教学资源库共享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实现优质数学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之上的创新。具有难度大、起点高、无先例等特点。从现有的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基本内涵出发,介绍了当前资源建设与共享中存在的误区,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因此,高职教育教学应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进一步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大幅提升。

  • 标签: 高职教育教学 资源共建共享 误区 探析
  • 简介:传统的法学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实体与程序相脱节、互动性教学缺失的局限性,成为培养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最大的绊脚石.刑事疑难案例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引入实体法与程序法专业的教师组成双师,有效改变了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教学内容脱节的局面,有助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的紧密结合.该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应得以肯定,但不能忽视学生课前准备欠佳、课堂参与性不高、双师协调性欠缺等不足之处.因而,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通过强化学生的课前准备、优化教学协同、提高教学技巧等方式来更好完善该教学模式.

  • 标签: 刑事疑难案例双师同堂 合理性 现有不足 优化改革
  • 简介:在我国教育教学管理中,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不仅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的使命,而且还能够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和道德品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同时,我国大部分企业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因此,本文将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谈论,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此来提升职业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我国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 标签: 职业教育 教学管理 措施 建议
  • 简介:近年来,法学专业案例教学广泛开展,特别是专门的案例教学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寓案例于相关课程教学之中的不足,克服了过去案例主要用于对法条诠释的不足,使案例教学朝职业训练方向发展。本文拟以'赵C姓名权'案为例,对案例教学作些探讨,特别是探讨如何将理论学习、学术研究与职业能力、实践工作衔接起来,在强调实践教学、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保持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的传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教学的功效。

  • 标签: 案例教学 学术思维 职业训练
  • 简介:自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生态问题被受到人类关注,人类开始正视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冲击,生态问题成为众多学者、思想家广泛研究的问题。高校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把握科学理论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生态问题,从而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生态马克思主义 高兹 生态理性 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