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上篇:恢复性司法制度化与刑事司法改革近几十年来,荷兰刑事司法领域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对于国际上的恢复性司法的著述和实践已经日渐熟悉,并且也已经有了一些开展"调解(Mediation)"和"会议(Conferencing)"的尝试。本文论述的主题是:当前的这些做法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着对恢复性司法的初步制度化?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制度化的过程作一解读。在文章的前两个部分,我从社会学原理的角度讨论制度化的问题,进一步丰富我关于刑罚废除主义(PenalAbolitionism)的研究和论述。恢复性司法与刑罚废除主义有很多重要的差别,它并不是一场反对制度化的运动,毋宁说是一场旨在刑事司法改革的运动。随后,我从恢复性实践对于刑事司法体制的(现实的和潜在的)意义出发,来描述和分析荷兰当前的实践。在文章中,我区分了不从刑事司法的角度进行解读的(即非正式的)恢复性司法(第三部分)和或多或少地从刑事司法的角度进行解读的恢复性司法(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则处理两个问题:恢复性司法在多大程度上被制

  • 标签: 恢复性司法 刑事司法体制 理论与实践 刑事司法程序 刑事程序 公诉机关
  • 简介:<正>早在一百多年前,耶林就睿智地提醒:"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按照这一思路,现代刑事责任的追究,绝非某种本能的、盲目的冲动,而是始终贯穿着理性的观照。时至今日,人们普遍认同的刑事责任目的无非是"惩罚"与"预防"。不难发现,这一责任目的与通常所描述的刑罚目的,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尽管刑罚之目的何在,尚存

  • 标签: 刑罚观 刑罚目的 预防主义 特殊预防 神意报应 刑事和解
  • 简介:刑事和解是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实践中刑事和解存在"赔钱减刑"、只重和解协议不重和解过程、刑事案件民事解决等异化现象;学术界对刑事和解存在刑事案件民事解决、和解限于民事赔偿责任、被害人中心主义等误读。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存在本质差异,但也存在理论上的契合之处。在当前背景下,以恢复性司法重新诠释刑事和解是化解刑事和解异化现象的可行思路。基于此,刑事和解应当过程与结果并重、物质与精神并重、被害人与犯罪人并重,并将刑事和解贯穿于刑事司法过程的始终。

  • 标签: 刑事和解 误读 异化 恢复性司法 重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