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2月5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人民法院立案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省法院立案信访接待室、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成都成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等6个单位,孙剑峰、钟明昭、李扬妹、杨晓溪、黄忠尧等5名个人分别荣获全国法院系统“人民法院立案信访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表彰。

  • 标签: 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 单位 中级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立案庭
  • 简介:吴平同志现为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科级司法统计员,该同志从2006年2月开始从事司法统计工作以来,在担任统计员7年多的时间里,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该院评为2006年、2010年、2012年先进工作者;所在司法统计部门2006年获得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标签: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统计工作 先进事迹 同志 先进个人 2010年
  • 简介:各地、市、县、区司法局,厅直各单位:我省司法行政机关自恢复重建以来,已走过了二十年艰难而光辉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 标签: 司法行政系统 先进集体 人民满意 先进个人 单位 司法厅
  • 简介:她是一位神奇的女刑警,更是一位公安科技界的女专家。她潜心这个“秘密武器”同那些墨迹书写的“造假高手”进行了数百次特殊的犯罪分子被揭露、一笔笔流失的公款被追缴回国库……

  • 标签: 夏莉琳 重庆 公安局刑警总队 笔迹鉴定 敬业精神
  • 简介:美国法的信息隐私权理论与德国的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是评判个人信息与隐私关系的两种流行理论进路。前者虽看似将个人信息涵盖至隐私权之中,但与中国法意义上的隐私存在较大差异,且无法为大数据时代中的个人信息提供充分保护。后者虽强调个人信息的价值,但仅将个人信息保护置于一般人格权之中,未对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作系统区分。《民法总则》第111条应理解为个人信息权。以个人信息权为视角,个人信息与隐私在总体上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二者在内涵、外延、理论背景、价值基础、保护原则、权能范围、侵权判断、责任承担各个方面均存在区别。

  • 标签: 隐私 个人信息 信息隐私权 个人信息权 民法总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法医人类学者不大注意个人认定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人脚和所形成脚印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同华盛顿大学的考古学家们一起,研究了史前期人在肯塔基的弗连特——麦莫斯洞穴地区利用洞穴的情况。在洞穴内某些隔绝部位的尘土上和过去曾经是烂泥的地方,找到了早期人类的脚印,有些脚印是赤脚形成的,还有些是便鞋的压印。

  • 标签: 法医人类学 个人特征 早期人类 压印 鞋印 我在
  • 简介:证立法益的正当性方向应是将法益与宪法基本权利相关联。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应是个人信息自决权,以刑法规范保护个人信息具有正当性。但是直接以最严厉的刑罚手段保护个人信息自决权并不符合比例原则的必要性与均衡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应是超个人法益,即个人信息安全的社会信赖。对侵犯个人信息罪的超个人法益的合理性,可以从刑法理论、刑法条文与司法解释、修法背景与司法实践等几个方面证立。在缺失有关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基础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刑法解释应保持谦抑与理性。

  • 标签: 个人信息自决权 超个人法益 信息风险社会 信赖 大数据
  • 简介:海城市人民检察院是个“老先进”,2003年以来获得各类集体荣誉120余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国五好检察院”、连续四届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和第一、第三届“全国十佳检察院”提名奖等荣誉……

  • 标签: 最高人民检察院 新生 基层检察院 海城市 提名奖 集体
  • 简介:(2006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3号公布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便利个人外汇收支,简化业务手续,规范外汇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 标签: 个人外汇 外汇管理 管理办法
  • 简介:大家都知道,银行理财产品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而且收益率越高风险越大。所以对投资者来说,选择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银行理财产品非常关键。那么,有多少银行理财的风险是你所不知道的呢?

  • 标签: 银行理财 个人 风险承受能力 理财产品 高风险 收益率
  • 简介: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安身”与“安心”,并以信任为社会稳定的基石。但是,追求“信任之治”走到极端,就会反过来,变成对一切都不相信或者在客观上制造对一切的不相信。为什麽这麽说?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实质性信任需要以情投意合或价值共识以及话语共同体为前提,具有排除异质的一元化倾向。为此,在组织和制度的运作上必须采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方针,即为了确保信任不被辜负,首先必须把不可信任的因素剔除,这样才能获得彻底的安心。

  • 标签: 安全保障 宪政 个人 传统文化 社会稳定 价值共识
  • 简介:我国规定可以设立3种形式的律师事务所,即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国资所)、律师出资设立的合作律师事务所(合作所)和律师出资设立的合伙律师事务所(合伙所).2000年7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国资所(除少数经济欠发达地区依靠财政补贴的国资所以外)已经完成脱钩改制的工作,成为合作所或者合伙所.据悉,即将修订,初拟的草案只规定了合伙所和有限责任制所(与现在的合作所相类似)两种形式,没有规定律师个人可以开业.笔者认为,这是欠妥当的,我国应当允许律师个人开业.

  • 标签: 中国 律师 个人开业 律师事务所 现实意义
  • 简介:个人信息对个人生活和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个人信息流动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也使个人信息容易被侵犯,我国刑法将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入罪化。本文对首先探讨侵犯个人信息行为入罪化的理由,指出我国现行刑法规定还存在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刑法规定的建议。

  • 标签: 个人信息 人格权 刑法保护
  • 简介: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并存的新时代所产生的新问题,传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框架显得力不从心用户控制模式难以继续奏效,数据控制者的设定受到挑战,事后救济模式遭遇质疑,法律中心主义亟待拓展.对此,近年来席卷全球的隐私设计理论很好地回应了新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获得国际组织及各国的高度认同,被誉为下一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关键举措.隐私设计理论强调事先积极预防胜于事后消极救济,主张从一开始就将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通过设计嵌入系统之中,成为系统和商业实践运行的默认规则,给予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的保护,以实现用户、企业等多方共赢,这一理论可以为我国今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和实践工作提供重要借鉴参考.

  • 标签: 用户控制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隐私设计理论 隐私增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