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有矿产与集体土地的产权融合,属于不同所有权混合与集体土地入市的复合性改革。矿产资源和矿业用地均由国家垄断供给的国有矿山企业,需要向非国有资本市场开放;集体建设用地不再征收为国有而直接融入,由集体和农户带着土地产权入股矿山企业。可流转产权加上政府管制,通过交易许可的“增减挂钩”方式获取农地,土地所有者、使用权人以及业主等多方分配入股收益。不同所有权的资本结构决定多元产权主体的企业治理新形式:股份附加合作。入股、分红与治理机制等,经过谈判形成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关键是按《公司法》构建企业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 标签: 混合所有制 农地入市 矿业用地
  • 简介:由于在立法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进行了诸多的限制,致使我国的二元土地所有模式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这种状况的产生存在价值判断的误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缺失及对三农问题缺乏人文关怀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应当坚持权利平等的基本立法思想,对现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进行充实和完善,强化对集体土地征收征用的立法限制,从而为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 标签: 土地二元所有制 集体土地 立法矫正
  • 简介:国家控制的企业从所有上可以包括纯国有、混合所有、纯私有三种形式.混合所有结构的企业更易令同时作为监管者和所有者的政府产生角色冲突,从而产生不公平、不效率的情形.为了更好地令国家控制的企业行使预设的公共职能,除了制订专门的公共企业法外,还可以考虑在所有上实现“国进”和“国退”并行的策略,即将混合所有企业改造成纯国有企业或纯私有企业.国家则通过法律对这些企业的外部行为和内部治理机构进行控制,而不再拘泥于以往的、已然失效的股权控制路径.

  • 标签: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 公共企业 混合所有制
  • 简介:乡村集体所有企业作为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历史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尤其是非公有企业的发展对乡村集体所有企业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乡村集体所有企业逐步被边缘化并最终淡出了理论与实践的视野。那么,乡村集体所有企业的未来究竟在何方:是任其自然地退出转型中国社会经济舞台,还是通过改制而实现"涅槃重生",继续发挥其在中国特定语境下的政治与经济比较优势?本文运用实证统计数据,在梳理乡村集体所有企业发展历史、现状等的基础上,深入阐析了乡村集体所有企业的困境及根源,最后,立足中国社会转型背景及公有经济法治演进经验,反思了乡村集体所有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路。以期在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集体经济政策思路的新背景下,为现行"三农"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城乡二元结构 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 集体独资公司 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 简介:案情简况原告Z公司从A银行处受让对债务人C公司的经法院判决确认的债权13万余元人民币(以下币种同)及利息。2012年,Z公司作为破产申请人,以“c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对C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并被受理。

  • 标签: 企业清算 全民所有制 义务人 责任 法院判决 清偿能力
  • 简介:“黄金股制度”系欧洲国企私有化进程中的特殊股制度设计,其内生逻辑在于股份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离,突破“一股一权”的原则,在政府持有极小份额股份的同时,赋予政府对于国企运营重大事项的特殊决定权,有力地防止在国有股份稀释过程中,非国有资本股东利用“资本多数决”原则使国企陷入利润导向的泥潭。其制度设计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改革的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于此基础上,文章就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入手,剖析“黄金股制度”的法律特性。结合《公司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具体法律规定,探索黄金股在我国的立法空间,并试图从基本原则、权利范围等多个角度构建起我国的黄金股制度架构,力求推动国企混改合理性发展。

  • 标签: 黄金股 混合所有制改革 股权结构 法律补强
  • 简介: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必然以农业现代化为要义。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土地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都极为重要,而改变农地权属虚置的现实,是解放农地生产力的核心问题。2008年,重庆试行以"地票"交易制度为突破口盘活城乡建设用地,从另一个方面触动了土地权属认定的规则。农村闲置宅基地变现意味着土地交易,而在权属不清的情形下进行的交易本身就是一个吊诡的命题。二元所有度改革模式或许有助于解决目前的难题——根据其自然属性和耕地性质,对集体所有下的农村土地进行种类划分,为不同种类的土地确定不同性质的所有

  • 标签: 农地制度 改革模式 二元所有制 地票制度
  • 简介:集体土地三级所有度是形成集体土地权利主体虚位的重要原因,不仅导致了集体土地权利主体地位不平等,同时还背离了土地所有终极目标的基本要求。从应然法意义上讲,农民集体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属于等同的法律概念,其设立具有特别的宗旨、要件和方式要求,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法人地位。对历史与现实情况的深度审查表明,村内农民集体不仅不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当然主体,而且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条件下,作为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乡镇农民集体和村内农民集体都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方面。村农民集体作为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应该是我国法律的唯一选择。

  • 标签: 集体土地 农民集体 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三级所有 应然法
  • 简介: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是国家所有权的权利主体通过代表人的积极行为,支配特定的客体,从而使所有权的利益得到实现的行为。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是有权主体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经济学界的委托—代理理论不适合大陆法传统的当代中国。国有财产有多种类型,应当根据其性质和功能确立国有财产所有权行使的多元机制。国务院以外的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尤其是地方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矿产资源所有权,应当有法律的明文授权。国家所有权的行使者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 标签: 国家所有权 行使 代表 主体 法定
  • 简介:水资源分配及利用的前提是水资源所有权的证成。当今绝大多数立法例都将水资源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相分离,作为独立的所有权客体归于国家、州或全民所有,而非私人所有。水资源负载价值的多重性使其与私人所有物不同,属于公共用物的范围。作为公共用物的水资源理应属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共同所有,即全民所有。水资源全民所有与民法上的共有及合有不同,而仅具有'类似总有'的性质。水资源全民所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学概念,需要过渡到宪法上国家所有权以获得法律保护,再进而转化为民法上国家所有权并为水权的设置提供可能,从而使水资源效用得以最大发挥。民法上水资源国家所有权基础理论的证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标签: 水资源所有权 公共用物 总有 全民所有 国家所有权
  • 简介:本文在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性质界定后,提出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在不动产所有权原则、观念、所有权客体、所有权价值取向标准、物权公示方式以及共有理论等方面对我国传统不动产所有理论的发展。进而指出我国制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 标签: 中国 建筑物 所有权 法律性质 不动产所有权 价值取向
  • 简介:19世纪末以来,斯密法理学课堂笔记的三次发现为研究者们重新理解斯密的思想提供了契机。斯密的权利理论和正义理论是其所有理论的基础。通过文本考察发现,斯密在《法理讲义》中对占有、添附、时效、继承以及自愿移转五种所有权取得方式逐一进行了阐释。《道德情操论》中曾出现的公正旁观者居于斯密所有理论的核心地位,而正义则是公正旁观者所秉持的基本价值。斯密有关所有权取得方式正义与否的拷问,实际上是将道德领域的判断逻辑向经济领域推演。通过对斯密所有理论的还原,《道德情操论》《法理讲义》《国富论》三者构成的斯密对现代社会的整体性思考也初见端倪。

  • 标签: 亚当·斯密 所有权 正义 公正旁观者
  • 简介:目前,行政规制理论在我国行政法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行政规制是否必须?行政规制是否弊端?行政法学是否应将行政规制视为一种方法论?对这些问题,须从规制产生的根源及行政规制的发展演变来予以阐明。结合我国的实际,应当淡化行政规制,将重点放在如何制约政府权力滥用上,行政法学也不应将其视为一种方法论,而应将其作为一种于特定适用领域的理念。

  • 标签: 规制 行政规制 方法论 理念
  • 简介:本文以代表制度的三大基本问题"代表谁""谁代表"和"如何代表"为线索,介绍和分析其基础性理论,并以英国历史与现实中的代表制度实践为例,揭示代表基础理论内在的变迁与张力。对代表理论阐释和典型案例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代表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所表现的内在张力,凝聚现代民主代表制度所应持守的重叠性共识,也有利于厘清代表、选举与民主这三个重要议题间复杂且颇受争议的关系。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代表与民主并不同源,但在现代社会已成为民主制度可行且可欲的落实方式。代表并不必然与选举相连,但选举是现代社会中被代表者表达对代表同意的最重要途径。由于代表概念本身存在的二重性,以及在根本性政治社会想象上的分歧,代表对于代表本身特点及其行为方式的要求存在内在紧张。这种紧张难以彻底调和,但应当纾解,其底线在于防止代表对民主的潜在威胁。

  • 标签: 代表制 代表理论 英国历史 选举 民主
  • 简介:两种代表理论之再评价胡位钧代表(或议员、代议士)在代议机构中如何代表选举人或选民的意志,是代议理论中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各国学界的意见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意见认为,代表必须按照选举人或选民的意见行事,代表是选民派驻代议机关的“大...

  • 标签: 代议机关 委托说 强制委托 代表制度 全体选民 独立说
  • 简介:<正>俄罗斯国家杜马2002年10月11日通过俄联邦委员会2002年10月30日认可(2003年12月8日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联邦法调整的关系本联邦法根据俄罗斯联邦民法典规定国有和自治地方所有的单一企业(等单一企业)的法律地位、财产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设立、改组和清算的程序。

  • 标签: 自治地方 财产所有人 章程规定 俄罗斯民法典 法律地位 补充责任
  • 简介:决策贯穿于教育行政的全过程,教育行政决策是教育行政执行的起点。我国教育行政决策具有浓厚的官僚特征:教育行政机构依据层级设置,专业化的技术官僚是决策的核心主体,决策效率相对较高。随之而来的是公众被排斥在决策之外、教育行政决策过分受制于政治因素、决策过程不透明等影响决策品质的问题。应围绕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等制度基础要素进行教育行政决策制度化。

  • 标签: 官僚制 教育行政决策 制度化
  • 简介:法官责任是司法责任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法官责任,是防范冤假错案、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应赋予主审法官独立的裁判案件的权力,由其对所审理的案件负责,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分离现象,能够有效去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同时,加大对法官职业的保障力度,增强法官的主体地位,提高法官自身的职业荣誉感,真正使法官热爱司法事业,增强法官的自律意识;法官在行使审判权时要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通过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监督,以公开促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 标签: 主审法官责任制 理论逻辑 制度设计
  • 简介:甲某生有两个儿子乙和丙,甲某在1994年因车祸而死亡,留下9000元现金和10张10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券。乙和丙为争夺遗产发生纠纷诉之法院。法院将5000元现金判归乙所有,将4000元现金及10张10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券归丙所有。乙、丙当时对判决均未提出异议。1995年1月,银行摇奖,这10张有奖储蓄券中的一张中头奖,得奖金3000元,一张中三等奖,得奖金1000元。乙知道后,认为有奖储蓄券是父亲留下的遗产,因此中奖而得的4000无应作为遗产进行重新分配,应分给自己2000元。丙则认为有奖储蓄券是法院判归他所有的,属于其个人财产,因此中奖而得的40O0元奖金也应归其个人所有。乙不服,诉之法院。

  • 标签: 有奖储蓄券 所有权 主权利 自身价值 共同共有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