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严打”、“普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方式可以看作是国家对基层社会进行治理的探索。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吹响了全面依法治理基层社会的号角。作为拥有执法人员数量最多的基层执法机构,处在社会矛盾解决第一线的派出所的法律实施依据、方法和技术理应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治资源和法治路径。浙江省K派出所的案例、做法和制度有力地诠释了派出所的法律实施契合基层社会治理。派出所法律实施所展现出来的四大法治功能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桥梁。派出所应从人口管理、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服务社会、走群众路线、严格遵守程序原则和善于运用非正式制度性因素等方面来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理念支持和行动榜样。

  • 标签: 派出所 基层社会治理 法治化
  • 简介:自我国的政法传统确立之初,司法就被赋予了社会治理的使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余年中,司法发挥了为政权汲取合法性、促进政权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支配、促成区域社会的组织化等治理功能。在此过程中,司法与其他公权力也经历了一个从混同到分工的过程。综观60余年的司法治理实践,让司法有权威、更加专业化,是未来司法更好承担治理任务的必经之途。

  • 标签: 政法传统 司法 治理 变迁
  • 简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讨中引入社会创新的概念。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维度的治理系统创新和主导、支撑、基础三个层次的治理构架创新方面,讨论社会创新概念下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从六位一体的创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治理能力方面,讨论社会创新概念下的治理能力现代化。

  • 标签: 社会创新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 简介:过度劳动的法律治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应有之义,理应超越医学对工作伤害或工作猝死的解释,从社会规范角度来加强风险治理并谋求法律预防与救济。故不宜仅满足于把“过劳死”认定为职业病、以救济为导向的治理手段,而应当构建以预防为主、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相结合的、标本兼治的过度劳动法律治理机制:以工作时间过长规制、劳动定额规制、职场精神健康保护等为突破口,以用人单位责任为前提,以社会支持为原则,以劳动者自我保护为基石。为此,应当将过度劳动预防纳入强制性法规之中,健全工时、劳动定额管理、职业安全健康保护等劳动基准法制,制定劳动者疲劳积蓄度监察规范和过度劳动工伤认定标准,并将“过劳死”等列为职业病给予工伤补偿。

  • 标签: 过度劳动 “过劳死” 事前预防 事后救济 工伤保险
  • 简介:城市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话题。所谓城市治理,主要是指都市问题的决策及执行的过程。美国在城市治理中,采取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治理手段,如技术治理、市场治理、民主治理、法律治理、社会治理等等办法。由美国城市治理的经验观之,我国的大城市在从事城市治理体系改革时,借鉴他山之石,研究形成规律性的方法途径,以提高城市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治理 城市治理 技术治理 社会治理 市场治理
  • 简介:首尔位于韩半岛中部汉江流域,为大韩民国首都。过去由于军事统治和计划经济的带动,使此一距离北方边界不远的城市,竟畸形地一极化发展成为超大都市,人口占有韩国五成,经济产值更高达九成。由于都市化规模的扩大,使得原先由人工圈定的首尔特别市行政区划无法迅速应对自然的聚落扩张步伐,因而超越辖境的都会区地域集合体乃随之出现,而都市居民的生活圈域与地方自治体统治范围的一致性遂益发不可得。此则可能在都会区发生全盘规划的缺乏、行政服务的落差,以及公民参与的局限等问题。首尔市和邻近的各行政区如何共同面对与处理此一问题,正是本文关心之所在。首尔经验,正就是吾人研究都会区治理的最佳个案。

  • 标签: 首尔 大韩民国 超大都市 都会治理 跨域治理
  • 简介:伴随着“分享经济”的扩展,互联网平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治理日益得到各方关注。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对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淘宝网”)诉姚某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姚某因出售掺假猫粮被判赔偿原告淘宝网损失人民币10万元及合理支出人民币2万元。

  • 标签: 互联网平台 治理 社会经济生活 淘宝网 分享经济 合同纠纷
  • 简介:乡村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板块,本文以一起邻里宅基地纠纷案为分析样本,分别探讨了司法治理在乡村治理中的发生逻辑、展开逻辑和效果逻辑。区别于以前的“送法下乡”,在当前转型社会中,“迎法下乡”正印证了司法治理在乡村治理中的发生逻辑;在纠纷裁判部分,司法治理的展开逻辑总是以“合法性”评价超越“合理性”评价,而难以展开高层次的利益衡量,司法治理的实质公正受到社会拷问;而在司法治理的效果逻辑部分,建立在“合法性”评价基础上的司法裁判发挥“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的效果,却带来了社会公正的可能缺失,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之间,正在发生内在的相互冲突。

  • 标签: 转型社会 乡村治理 司法治理
  • 简介:国家治理的现代性建构,其核心就是“良法善治”。选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的前提中的前提,要件中的要件。然而,“辽宁贿选案反”映出,贿选不仅冲击了国家治理的正当性、妨碍了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而且在客观上也消解了国家治理的公信力,最终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造成根本性的破坏。为了有效规制贿选,应当推进制度建构,其中包括:选举过程中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法家的重刑主义惩治贿选,发展和完善适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选举制度。

  • 标签: 法治 贿选 正当性 公信力 治理
  • 简介:5月中下旬,海南高院党组书记、院长董治良一行到省二中院、定安、临高、澄迈、洋浦、儋州、白沙、昌江和东方法院调研,他强调,各法院要深入学习贯彻省七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把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要求贯穿人民法院工作全过程,立足审判职能,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生态立省、多规合一、农垦改革等发展大局,巩固司法体制改革成果,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 标签: 基层法院 院长 调研 人民群众 司法服务 党组书记
  • 简介:在两岸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两岸治理的理论被提出并受到重视,两岸公权力治理存在困境,与之相比,两岸公私合作治理存在一定的优势,并在局部地区和特定领域已有成功实践和制度尝试,未来可以进一步推进两岸公私合作治理,但这一模式的建构需要理念转变和知识供给作为前提,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多样形式选择,进一步拓展实施领域和提升层级,并需要选择适当的路径和建构完善的机制。

  • 标签: 两岸治理 公私合作 模式建构
  • 简介:我国村镇银行是在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落实普惠金融发展理念的产物。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制度的有效设计,既要遵循公司法人治理的一般宗旨,又应兼顾草根金融和微型金融的机构特色。村镇银行的主发起银行制度过于严格、内部组织结构任意性规定偏多、存款人利益保护机制不健全等,严重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针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创新主发起银行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存款保险制度等,极为必要。

  • 标签: 村镇银行 公司治理 普惠金融 主发起行 存款保险
  • 简介:民事行政检察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工作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突破口。由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起步晚,立法不完善,加之正值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使得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试通过对民行审判工作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出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基层检察院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民行检察的职能作用。

  • 标签: 民事行政检察 基层检察院 法律监督
  • 简介:营商环境建设是社会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地区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立足基层检察机关职能,找准当前营商环境建设中与检察职能相关的问题,紧贴基层检察工作实际,从强化检察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法律监督职能、分工配合等角度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层检察方案,以求对地区营商环境建设有所裨益。

  • 标签: 营商环境 检察监督 服务 问题 路径
  • 简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一切有关智力资源的制度规范纳入互联网领域,而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公共领域也受到互联网技术的根本影响。一方面,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托互联网相关立法加强了对智力资源的专有控制。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在互联网空间中的扩张抑制了公共领域,不利于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有鉴于此,厘清公共领域的功能内涵,合理应对互联网知识产权的扩张并实现二者之间动态利益平衡是重塑公共领域与知识产权的相互关系,完善互联网公共领域发展和治理的必然选择。

  • 标签: 互联网技术 公共领域 知识产权
  • 简介:基于习惯法的传统治理路径忽视了习惯本身的复杂性,它形成了治理向度的外部性、治理价值取向上的单一性、治理方法论上经验主义的单维度研究结论。借助布迪厄的“惯习”系统理论,“惯习”自身的复杂性得以揭示,它具有生成性和建构性,能够在法治结构与个体内心图式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关系。而“惯习”系统与法律系统的动态双向运行促成了回应型法的生成,并推动了治理法治化的阶段性发展,最终形成一种治理法治化的身体化表征。

  • 标签: 习惯 惯习 法治化 治理
  • 简介:信息技术的进步已将人类社会带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作为治理手段的一种,公证如何参与形成和运用大数据升级服务,是摆在公证界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本文着眼于云南省公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以实证、分析对比的研究方法对“大数据时代”公证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 标签: 大数据 社会治理
  • 简介: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福建省司法厅关于开展“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整合社会司法资源,实现诉讼与公证优势互补,

  • 标签: 基层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 公正 厦门 高级人民法院
  • 简介:如何通过有效方法来提升基层书记素质及其能力,来强化党建的活力,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是政工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一些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 标签: 基层 党组织 书记 素质能力
  • 简介:职业资格证的滥用和泛化是存在于我国行政法治中的重大症结,因而成为近年来我国行政系统所要根治的热点问题。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着手取消各部门制定的大量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目前已公布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然而,职业资格证的治理是法治范畴的问题,只有从法治的角度对职业资格证的治理进行判断,并将它纳入法治系统之中,问题才能够得到彻底解决。为此,职业资格证的治理也应当纳入法治政府的范畴之中,应该纳入行政法治的全过程之中,执业资格证的治理应当分阶段进行。具体而言,通过职业清单将合理的职业资格证予以保留;职业资格证的治理应当与标准化法的标准相契合;要将职业资格证更多的视为法律范畴的问题,而不是视为行政范畴的问题,就是将职业资格证的确定权放在立法机关手上;将职业资格证确定的具体事项交给该职业本身去制定和规范。

  • 标签: 职业资格证 行政许可 行政权规制 职业资格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