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对行政裁量的规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理论难题。理性裁量作为行政裁量规制的核心目标,内在地要求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治理。晚近西方兴起的商谈理论认为,通过以宪法为中心的商谈机制可以调整与修正传统行政裁量控制模式的系统性偏见,平衡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紧张关系,促进行政裁量的结构合理化,以实现理性裁量。在行政裁量领域,宪法商谈建制化既需要培养具有商谈能力的公民,又要求完善公民权利保障制度和建构灵活高效的商谈程序制度。

  • 标签: 行政裁量 商谈 宪法商谈 软法规制
  • 简介:2013年12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法治中国与司法公开—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新闻发布会暨司法公开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对浙江全省103家法院,陆续出具审务公开、立案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公开、保障机制5个方面的测评分析报告和阳光司法指数总测评报告,全国首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对外发布。

  • 标签: 司法公开 浙江实践 阳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 最高人民法院 应用法学
  • 简介:法白产生之H起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文解字》将其释义为:“溱,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意思是说法要公平如水。依我看来,古人造法除赋予其如水一般的公平之外,还寓意其有扶助弱者之意,就像水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淌并滋润万物一样。人类生来便有不同自然特质,有的人健康结实,有的人体弱多病;有的人天资聪颖,有的人四肢发达。如果全凭自身力量竞争,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 标签: 司法 法律 法治 《说文解字》 资源有限 公平
  • 简介: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样论坛的讲座,刚刚听到毛书记和董院长的介绍,感到这次到海南省来不虚此行,学到很多东西。本来想讲司法廉洁与司法公正的问题,后来考虑大多司法廉洁问题是法院工作人员自身的修炼问题,另外是制度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今天借这个机会讲讲司法审判的确定性和司法公信问题。

  • 标签: 司法公信 司法审判 确定性 法院工作人员 司法公正 司法廉洁
  • 简介:<正>近年来,随着法理学研究领域对"能动司法"、"司法能动"、"司法能动主义"等问题的深入研讨,一些学者也开始在刑事司法领域倡导能动主义,并引起了一些争论。笔者认为,在刑事司法领域倡导能动主义,既超越了我国目前的法治发展阶段,同时更忽略了刑事司法活动的特殊性。如果将之施行于刑事司法实践,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刑事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刑事司法活动必须坚持司法克制主义的基本立场。

  • 标签: 刑事司法活动 法理学研究 刑事法治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司法实践 国家刑罚权
  • 简介:我国现行《公司法》中的“公司章程另有规定,从其规定”条款,消解了实践中公司章程“排除”公司法相应条款的合法性危机。然而遗憾的是,对于公司法中的“另有规定”条款之立法筹划与司法裁判问题学界少有系统性研究。从实现章程自治的制度初衷而言,未来公司法规则之修订应充分利用“假设交易”方法、“遵守反之则解释”方法与“单向缺省”方法重新塑构其中的缺省性规范,以进一步明确并扩展公司章程可“排除”的规则范围;同时,相关案件之司法裁判应抛弃公司合同主义的裁判路径和初始章程与后续章程二元界分的裁判标准,转而采用“目的性标准”与“公正度标准”,以团体法标准从实质意义上判别公司章程“排除”公司法决议的效力属性。

  • 标签: 公司法 公司章程 立法表达 司法检视
  • 简介:义和团运动直至新中国的历史中,1902—1921年可视为一个司法时期。民国初年的司法现实承袭自清末的司法改革,但有新的突破;"司法界组党""火烧刑部档案""中央司法会议"等事件表征了民国的"司法革命"。然而,谋求"中央集权"的政府借故出台了"裁减法官"的政策,不料造成了"法官罢工"的后果。质言之,民国司法的进程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政治与司法之间的"协作"关系出了问题,从而造就了法院的"无足轻重"。因此,政治与司法协作的良好机制,再加上司法的价值与有效性,可能是民国司法"举足轻重"的必要条件。

  • 标签: 司法革命 裁减法官 法官罢工
  • 简介:随着科技与民主的发展,媒体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日益突显,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当然包括对司法的影响。于是,很多司法界人士开始焦虑起来,各种探讨司法与媒体关系的文章经常见诸报端,虽然其中也会谈到媒体对司法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对“媒体审判”的担忧,而所提的对策大多是要求司法机关与媒体单位各自反省,各自约束。

  • 标签: 司法机关 媒体关系 “媒体审判” 社会生活 民主
  • 简介:形式公开与实质公开——司法公开的现状与问题虽然社会对司法公开普遍持肯定态度,司法公开对提升司法公信力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勿庸讳言的是,当前司法公开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在促进司法公正方面的作用有限,更没有起到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作用,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仍不是很高。

  • 标签: 司法公开 司法公信力 秘密 审判 司法公正 认可度
  • 简介:当下中国的司法改革与发展可能正处于一个关键转型期,这要求在设计接下来的任何改革与发展思路或措施时都必须慎之又慎。其中,在进行相关设计时或许尤其有必要对司法的现状有相对准确的把握。组织关于当下中国司法公信力的社会调查,可能既有助于清楚地把握司法现状,从而作为相关决策的事实基础;也有助于帮助澄清、证成或证否某些理论命题,进而有助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 标签: 司法公信力 司法决策 体制-环境因素 社会调研
  • 简介:2014年7月31日,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推进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上海检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上海司法改革先行试点全面启动。上海的改革方案设定了5年过渡期。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努力实现审判体制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

  • 标签: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改革试点工作 司法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 深层次问题 司法公正
  • 简介:司法人员正确适用法律、法规是司法公正最基本的含义。人们对我国司法现状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司法人员不能在实体上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在裁判过程中不能够保持中立,没能做到程序公正这几个方面。导致司法不公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部分司法人员在司法过程中谋求私利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但外界的干预和干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司法公正 距离美 司法人员 适用法律 司法现状 程序公正
  • 简介: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规范法学所谓的"法治乱象",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法庭和法官的徇私枉法,而是由其固有的结构性条件决定的。而且乡村司法实践并非真如形式主义法治论所宣示的那样混乱、无序;相反,在貌似"混乱"的乡村司法背后隐藏着有序与正义的契机。但由于缺乏底线的程序规制,乡村司法的此种"公正"和"秩序"并非一种稳定和普遍的司法产品,而是因案件结构、法官个人因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的任意性和偶然性,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公正和秩序。

  • 标签: 乡村司法 “法治乱象” 个人化的公正 规范法学 法社会学
  • 简介:沈家本无疑是中华法系走向近代化的关键人物.他整理我国历代刑制,撷取近代西方法学先进理念,终将古老中国延续千年的律法带入近代.沈家本的司法现在清末改革过程中渐趋成熟,并在新律修订中得到较为完整的呈现:其一,司法独立,司法权与行政权应相互分离;其二,法制统一,法律不应有厚薄之殊;其三,刑罚应以教化为要,刑罚轻缓、狱制文明;其四,尊重人权,废止人口买卖.

  • 标签: 沈家本 司法 司法观
  • 简介: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考察了因果关系判断的司法实况,得出如下因果关系的司法判断规则:客观自然条件和特殊体质都不应影响因果关系的判断;被害人自主行为介入的,阻断先前行为因果关系,被害人被迫行为介入的,不影响因果关系成立;介入第三人行为时,如果第三人行为不能独立地引发危害结果的,先前行为的因果关系成立,如果第三人行为能独立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则先前行为的因果关系不成立;正常的自然因素介入,其危险性不足以独立地引发严重危害后果,最终危险的实现没有超出一般人认识经验,因果关系成立;异常自然因素的介入提前实现或引发更高的风险,能独立引起危害结果,因果关系不成立。

  • 标签: 因果关系 司法判断规则 双层因果关系 相当因果关系
  • 简介:我国传统的司法文化结合了儒家、法家、道家等各派的法律思想,在历史的传承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某种程度上,我国现代法治进程也是对我国传统司法文化批判地继承的过程。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传统司法文化中有着众多阻碍法治进程的内容,对传统司法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无疑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的题中之义。

  • 标签: 传统司法文化 现代法治 廉政公署 职务犯罪
  • 简介:截至2013年3B底,我国微博用户已经突破5亿。微博传播速度之快、受众之多、影响力之广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台。正是由于微博巨大的影响力,现实中屡屡发生滥用微博的现象。在高度推崇关注度的微博平台上,个别博主为了赚取点击量、提高知名度,罔顾道义、不负责任地发布不实信息。一些热点涉诉涉法案件为炒作提供了绝佳的话题材料。比如在李某某等5人涉嫌轮奸一案中,由于案件涉及名人、官二代、强奸等敏感话题,各路谣言甚嚣尘上。在李某某案尚在侦查阶段时,就传出受害者撤诉,李某某已经被释放的谣言。

  • 标签: 司法 涉法案件 传播速度 不负责任 话题材料 敏感话题
  • 简介:人大监督司法的职能一向处在较为薄弱的状态,这不仅影响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职能的全面发挥,同时还制约了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享有的其他法定职能之发挥。目前人大监督司法的职能亟待强化,以完善我国的司法监督制度体系,提升司法公正性和权威性。突破的重点应当置于法律监督深入化、工作监督常态化和人事监督实质化等三个层面加以考虑,并同时强化人大监督司法的公开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 标签: 人大监督司法 法律监督 工作监督 人事监督 司法改革
  • 简介:要深化司法改革,凝聚共识很重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司法改革进入了重点攻坚阶段.无论理论工作者还是实务工作者都深受鼓舞,许多同志纷纷依自己的理解作出各种解读,提出细化的具体措施。这些解读和措施,由于站位不同、视点不同,有些符合中央的改革精神,有些就不那么符合,也有些甚至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越是到了推进改革的关键时刻,越需要下功夫凝聚改革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工作,提出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这四点要求具有统揽全局的意义.应当成为推进司法改革工作的基本共识。

  • 标签: 司法改革 凝聚 理论工作者 三中全会 攻坚阶段 改革精神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人民法院的使命依归。司法公正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再要环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人民法院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破解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提升司法公正建设水平。

  • 标签: 司法公正 社会公平正义 才能 以问题为导向 人民法院 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