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行政争议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概念,是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根本不同之处,如何界定与判定行政争议则是行政诉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在公私法二元分立理论背景之下指出行政争议是行政主体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与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依据公法可以解决的争议,并以主体、公权力、权利义务等因素作为判断行政争议的标准.提出了从制度层面增加"行政争议"的概括性规定和设立权限争议的解决机制两点建议.

  • 标签: 行政争议 民事争议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主体
  • 简介:仲裁是一种法律服务,其基本性质是契约性,司法性是仲裁的重要衍生特性。仲裁关系可以分为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如果某个问题是内部关系问题,那么就应该着重考虑其契约性;如果是外部关系问题,就应着重考虑其司法性。

  • 标签: 司法性 《仲裁法》 契约性 法律服务 外部关系 内部关系
  • 简介: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状态犯的情况下,主实行行为完成以后,在原法益的范围内又实施的一个对主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加以保持或者利用,未侵害新法益的行为.事后不可罚行为在国内刑法理论中较少讨论,在国外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争议比较大.不论是法律竞合说还是构成要件解决说,都不能对事后不可罚行为进行合理恰当的解释.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吸收犯进行改造,将事后不可罚行为纳入吸收犯的范畴.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该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形态进行了梳理.

  • 标签: 事后不可罚行为 吸收犯 刑法 中国 法律竞合 构成要件
  • 简介: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引起了在WTO范围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人权保护之间关系的讨论,进而扩展到WTO法与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关系.贸易和人权二者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是二者在发展历史和实践中的联系却是不可忽视的.在现有的WTO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各自的利益,都在人权问题上向对方发难.人权迟早会被纳入WTO的考虑范围之内,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将其纳入WTO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实际的方式,即就具体问题所涉及的人权达成具有国际法拘束力的协议,采用逐个、渐进的方式将人权纳入到WTO范围之内.

  • 标签: 贸易规则 人权 WTO 国际人权法 《多哈TRIPS宣言》
  • 简介:宪法上基本权利的保障有其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西方实证宪法和宪政理论都肯定"人的尊严"构成了人权的内核.人的尊严是人权宪法保障的哲学依据,是人权生长的原点,是对基本权利限制的限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一种规范性表述,而非描述性表述,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表明"以人为本"已经从实证法形式上升为国家理念,构成了我国宪政制度建构的根本,是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宪政和人权理论与制度的坚固基础.

  • 标签: 人权 “以人为本” 宪法 公民权利 权利限制 中国
  • 简介:国际海事组织(IMO)是联合国系统内主管海上安全和船舶防污及其法律问题的专门机构。IMO的成长反映了国际航运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它所制订的一系列公约反映了国际航运技术的进步和国际海事立法的历程。我们研究该组织、其近期主要成就及其今后工作计划,有助于我们把握世界航运及其立法的动向,从而有益于我们的工作和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国际海事组织 航运事业 世界航运 国际航运 兼论 海上安全
  • 简介:对于基于过失行为的紧急避难能否成立的问题,战后在新过失犯理论的影响下引起了日本刑法学界的关注。我国对于此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学者们一般持否定态度。笔者从紧急避险制度设立的根本宗旨和体现的人文关怀出发,对通说进行了解构。本文认为,紧急避险的主观要件仅仅要求具有狭义的避险意思(不包括损害意思与比较意思)和认识到会发生损害的可能性;据此,可以肯定过失避险的成立。

  • 标签: 紧急避险 过失 主观要件 避险意思
  • 简介:WTO主张各成员实行贸易自由化,并对贸易自由化的风险相应地制定了诸项协议或条款加以防范,允许其成员建立自己的符合WTO规范的保障机制.在GATT生效以来的40多年的历史中,保障措施一直未被各缔约方认真严格地履行.乌拉圭回合将保障措施列为谈判的议题,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以GATT第19条为基础和以《保障措施协定》为主要标志的保障措施制度.中国即将加入WTO,此时应全面深入地探讨WTO有关协议中的一系列保障条款,适当加以运用,并制订我国的保障措施法律制度,以保护我国相关产业.

  • 标签: 生效 GATT 履行 保障机制 条款 完善
  • 简介:在有关法制现代化的论述中,人们尽知法制现代化是西方文化的产儿.然而,随着"东学西渐"研究的在中国的逐渐展开,人们对西方法治中的中国因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1].

  • 标签: 世界精神 中国因素 兼西方
  • 简介:研究方法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实质性前提。任何学科都有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方法,对于尚不成熟的学科而言,科学的研究方法尤显重要。巴甫洛夫(И.П.ИBaиПeTpOичПaBлOB,1849—1936)在谈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大意义时指出:“无

  • 标签: 犯罪学 研究方法 价值中立 自然主义 反自然主义 实证哲学
  • 简介:<正>占有虽不为权利,但占有的私法救济却是民法上一重要问题。依各国民法,占有在物权法上的救济是通过行使自力救济权与占有保护请求权来实现的;在债权法上的救济途径则是通过不当得利与损害赔偿请求权。本文拟从占有的法律性质出发,探讨占有私法救济的法理,并以此为基点评析我国《民法(草案)》的相关规定,从而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 标签: 民法保护 占有保护请求权 物权法体系 损害赔偿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 侵权行为法
  • 简介:现代意义上的机构仲裁起源于临时仲裁,临时仲裁以其独有的生命力在仲裁舞台上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目前仍然没有给予临时仲裁制度相应的法律地位,一方面与国际趋势不符,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仲裁市场的发展。本文试从临时仲裁的价值取向入手,分析目前国际上相关的临时仲裁的法源,从而论证中国构建和发展临时仲裁制度的必要性。最后以国际商会仲裁院能否在中国内地仲裁为切入点,结合中国仲裁服务市场的开放,进一步论证临时仲裁的比较优势。

  • 标签: 临时仲裁 价值取向 法源 仲裁服务市场
  • 简介:随着我国对外商事交往的发展,国际商事纠纷日益增多。国际商事仲裁这种纠纷解决方式以其快捷,简便的优点适应了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但这种方式需司法因素的介入,对其监督,以保证商事仲裁的公正。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国内学者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建议。笔者在两者基础上加以辨析,从广义的国际商事仲裁司法监督角度出发,以及对仲裁公正性的自身理解,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提出了在我国对国际商事仲裁的监督应以程序监督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实体监督。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也是遵循这种做法的。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 司法监督 程序监督 全面监督 纠纷解决方式 实体监督
  • 简介:由于血液的特殊性,所以法律对于血液的采与供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制.但是基于成文法本身可能具有的局限性,所以血液规制的法律尽管可能体现了形式理性,但是在实质理性上可能与现实发生冲突,而对于个案的适用显得生硬与僵化.所以在具体的案件中,非灵活的执行法律,可能损害个案的实质正义.

  • 标签: 血液 合理性 形式理性 实质理性
  • 简介:本文就西部开发中人的创造性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发挥人的创造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分析了有利于创造性人生存的软环境,指出西部的开发就是西部人创造性的大开发,更是创造西部良好文化氛围的大开发.

  • 标签: 西部开发 人的创造性 软环境
  • 简介:公司僵局在我国公司实践中经常发生,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对解决公司僵局问题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随着我国新公司法的实施,公司僵局问题在实践中仍有许多盲区,基于此,作者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公司僵局的概念、形成原因、种类及处理公司僵局的原则,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以期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 标签: 公司僵局 原则 法律救济
  • 简介:在英美国家,学者把公司的特征归结为两点:公司的独立人格和公司成员(股东)的有限责任。关于公司性质的各种学说有法人拟制说、法人否认说和法人实在说等。英美学者大抵采法人拟制说,即公司为法律拟制之物,存在于法律承认的范围内。奥国学者凯尔森发展了此说.构筑了一个比

  • 标签: 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 公司化改革 交易成本 董事会 经营者
  • 简介: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国家主权理论是国际法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国家主权原则也被认为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核心,或者说其他国际法基本原则都是从国家主权原则引申而来的。但是20世纪末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新发展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

  • 标签: 国家主权 管辖权 WTO 国际组织 国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