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案资料2002年8月12日晚,通城县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卖淫女子在一偏僻的薯地里被杀。案发的第二天上午8时接到报案,由于现场位于野外,当日凌晨1时下过一场中雨,现场可供提取的痕迹物证不多,野外薯地里的脚印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 标签: 足迹 现场 综合检验 案例 年龄分析 身高
  • 简介:1970年6月13日,吉林省德惠县三胜公社姜家大队一墓地附近,发现一具男性尸体,呈坐位吊在一个树杈上。上身穿一件蓝色小翻领长袖运动衫,下身只穿一件紫色条布裤叉,赤脚。由皮带做成一个开放性绳套,上端固定在一个断树杈上。因死者头面部有伤,沾满血迹,上腹部又有创口,而且只穿内衣,赤足,地面未见血迹,在公社范围

  • 标签: 例长达 自杀现场 长达自杀
  • 简介:1案件简介某年11月某日18时许,某县某大型地下超市发生剑南春、茅台、五粮液等名贵白酒被盗案,涉案价值12000余元.案发现场位于该县繁华路段,为地下一层超市,占地面积600m^2,超市西侧中央有一电梯出入通道,超市内电梯口南侧为收银台,在超市东南角有一楼梯通向一楼,系消防通道,通道楼梯间加固有防护栏,其间隙20cm,在收银台东侧有一酒柜,系中心现场,经勘验未得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超市内安装有6个摄像头,基本覆盖超市内部场景.

  • 标签: 视频监控 指纹提取 指纹破案
  • 简介:1案件资料1:死者周某,46岁,横铺村人,于1993年2月21日,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烦躁、不思饮食等症,三次请赤脚医生诊治,病症时好时歹,最后进入昏迷,三天后死亡并匆匆入棺出葬,其妻声称是病死.周氏兄弟认为周死的突然,死因不明,要求公安机关派人勘验现场尸体.3月2日勘查所见:现场位于室内,已清扫处理,无血迹、凶器、无破坏工具痕迹,无呕吐物,未发现遗书其及毒物.尸表检查所见:尸长164cm,已装束,消瘦,似恶病质,尸僵完全缓解,腰部可见小块浅紫色的尸斑,右下腹可见腐败绿斑,尸表其它部位未见伤痕,无骨折;解剖三腔肉眼观:内脏器官无破裂、出血、气胸、气腹,胃内有黄色液体约200ml,胃粘膜有充血,未闻到特殊气味.将解剖尸体提取的组织进行毒物分析,肝组织内检出超过正常组织含量的汞化物,胃内容物、肝组织检出氟乙酰胺农药,未检出铁灭克及常见安眠药.法医鉴定结论:周某属汞化物与氟乙酰胺中毒死亡.经侦查破案证实死者周是其妻谢某在2月21、22、23日三天内分别在周某所吃的面条内、茶水内投放少量的汞化物、氟乙酰胺、铁灭克三种毒物,致周出现病症,请赤脚医生诊治,伪装病死.

  • 标签: 尸检 现场勘查 案件分析 中毒
  • 简介:1案件简介2009年7月16日2时许,某村牛某家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并伴有较强的震动感,查看发现二楼的房间有一定损坏,以为发生了爆炸,遂报警。经现场勘查,牛某家主房为位于院内北侧的3问两层的起脊瓦顶楼房,现场中心位于二楼西问。西间门朝南,

  • 标签: 爆炸 雷电 现场勘查
  • 简介:1案资料王某,男,24岁,于2010年1月8日20时许被发现死在自家院坝门前石阶旁,颈部、项部均有创口。现场分为4部分:(1)室外院坝:住房正门与院坝问为6步石阶,石阶北侧有一具尸体,该石阶第3、4步阶沿沾有大量血迹、毛发;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命案 现场分析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财、物的频繁流动诱发了许多新的犯罪因素,团伙化、流窜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系列性作案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铁路系统点多线长,暴力犯罪、爆炸、杀人、破坏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等严重刑事犯罪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快捷、迅速、准确地传递现场信息就成了广大公安刑技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结构 现场勘查
  • 简介:TATP炸药的现场快速定性检验是有效管控和预防TATP炸药爆炸犯罪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针对TATP炸药现场快速检验技术展开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详细介绍了现场快速检验技术的原理和设备特点,并对TATP炸药开展了实验测试研究,对检验方式、特点及效果进行了验证和探讨,为有效防控和打击TATP炸药爆炸犯罪提供了参考的技术依据。

  • 标签: TATP 有机炸药 定性检验 现场快速检验技术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三维信息、三维虚拟现实动画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国内一些公安机关已经将三维虚拟技术应用到犯罪现场数据采集中,为了减少三维采集数据处理的时间,提高应用数据的效率。本文将研究方向定位在研发一个集一维信息、二维信息、三维信息、漫游系统、三维仿真动画等功能于一身的三维制作平台,并探讨其在案件侦查中的运用。

  • 标签: 三维技术 现场重建 虚拟技术 三维制作平台
  • 简介:1案资料简要案情2003年12月28日凌晨,一辆牌号为湘U02764的夏利牌小轿车,沿湖南省$229号公路由吉首市开往永顺县,在66KM+700M路段,车辆驶出路面,坠至桥底,造成车上3人1死2重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古丈县交警大队对事故进行了处理,根据自称是乘车人舒某的陈述,是车主向某自己驾车,

  • 标签: 交通事故 现场勘查 痕迹检验
  • 简介:犯罪现场勘查中显现潜指纹,最终需要用专业的照相器材和专门的照相方法将显现的潜指纹痕迹真实客观地固定提取下来,即利用刑事照相技术获得现场犯罪潜指纹证据,以揭露、证实犯罪行为。刑事照相有多种技术手段,但目的只有一个——增强灰度反差提取。现场情况的复杂性,使大多数现场潜指纹痕迹是模糊的,显现提取具有一定难度,常会遇到激发显现出来的指纹痕迹灰度对比达不到鉴定要求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介质色浅、指纹陈1日、承受客体表面粗糙等显现微弱的纹线痕迹,必须运用图像增强等新的科技手段和方法,使被拍物体影像和痕迹影像之间的明暗差别进一步增强,才能提取到灰度反差合格的潜指纹图像,否则会失去物证检验的实际价值,造成无法弥朴的后果。图像灰度反差是一个变量,与光照条件、激发光波长、承受客体及痕迹物质属性等因素皆有关系,提高图像灰度反差的显现效果可以有多种方法。那么,在案发现场进行微弱潜指纹提取究竟应使用哪种图像增强技术更为合适呢?

  • 标签: CCD光电荷积累技术 法庭光源技术 犯罪现场勘查 刑事照相技术 犯罪行为 潜指纹痕迹
  • 简介:果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质较软,砍切痕迹表面光滑,特征明显而稳定,用斧头、菜刀、砍刀类的刃器工具砍切果树干或技,由于刃器刀面上的豁口、卷刃、小断裂等,沿刀砍方向在工具两侧的枝、干断面形成特征相称或相反的凸凹线条特征.但此类案件中被砍树木往往较多,使前后的痕迹变化较大,且发案至断头的检验有一过程,大量水份被蒸发,断头会枯缩,导致痕迹特征有一定变化.根据作者办案实践总结出应用中有以下几点经验.

  • 标签: 砍切痕迹 线条痕迹 痕迹特征 犯罪嫌疑 果树枝干 多年生木本植物
  • 简介:石膏具有受水后凝固、成型和干后坚硬等特点,是现场勘查中不可缺少的制模材料。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同志对石膏制模的原理等不甚了解,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石膏早凝、长时间不凝或制取的模型中气泡多易折断等现象,给提取、固定痕迹带来严重后果。为此笔者仅就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谈些粗浅意

  • 标签: 中的应用 制模中的 浅谈石膏
  • 简介:现场勘查工作中,快速提供现场痕迹物证照片,对案件的快速侦破是十分必要的.而传统的照相技术难以实现.现在,数码照相、摄像技术日趋完善,为现场照相拓展了空间,使快速提供现场图片材料成为可能.

  • 标签: 提取 血脚印 数码摄像 现场痕迹
  • 简介:被害人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狭义的被害人学是犯罪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被害人与犯罪、被害人与案犯的互相关系。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被害人的赔偿、被害人预防等主题,即使研究被害人与犯罪的关系,也是以深入认识犯罪为目的。在利用被害人信息为命案现场分析提供帮助以打击犯罪方面,国内外学术界关注不多,研究文献较少,比较系统地研究更少。作者根据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与案犯互动的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命案现场分析的实践体验,试图将被害人学作为命案现场分析的重要手段。文章作者将陆续分六部分,在概述被害人学研究的基础上,借助24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旨在比较系统地构建并探讨被害人的个体身份、生活背景、人体损伤、行为反应、生活状态五个方面与命案现场分析的关系,特别是涉及作案动机和案犯刻画方面的关联价值。文章的目的是期望被害人研究能得到同行们的关注,以便进一步提高命案现场分析的准确性,为侦查破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被害人学 命案现场分析 作案动机 案犯刻画
  • 简介:现场重建是对现场犯罪经过的恢复[1-3],是现场勘查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随着视频监控系统在各种场所的广泛使用,更多的犯罪现场将暴露在监控画面中。视频监控在跟踪、比对、抓捕等侦查工作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和成熟,若充分应用现场勘查工作中,将对现场重建提供重要帮助,大大提高刑事技术工作效率,提高现场快速、全面取证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视频监控系统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 标签: 视频 监控 现场重建 现场勘查
  • 简介:近年来,可燃气体爆炸的事故和利用可燃气体实施爆炸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虽然气体爆炸与凝聚相炸药爆炸同属化学爆炸,但两者的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完全照搬炸药爆炸的理论及其规律应用于气体爆炸现场的勘查失于片面,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气体爆炸做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气体爆炸 总能量 TNT当量 爆炸极限 现场勘查
  • 简介:犯罪现场重建是近年来侦查学问题研究中较为热点的话题之一,不少人对此进行过分析和论证,多数是将其作为一个形而上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的。但现场重建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场重建主要依赖于科学的实验和重建人员丰富的经验而不是高科技设备;现场重建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当然,现场重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 标签: 现场重建 理论 方法 实验 经验 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