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追问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上,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及人类主体地位的态度上,以及所立足的视域等方面,都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和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足于后现代的视域,对传统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指认二者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将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视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与之相反,生态马克思主义则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力挺人类中心主义,指认生态破坏源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不公正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并将谋求社会制度的正义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进路进行比较,有助于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

  • 标签: 环境问题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比较
  • 简介:2004年6月5日,中国首家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企业家为主体,以保护生态为目标的社会团体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于内蒙古阿拉善发起成立,67名企业家共同发表了《阿拉善宣言》:因为我们心中有希望和梦想,我们希望中国经济愈来愈发达,人民愈来愈富裕;我们希望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好和善;我们希望中华大地山

  • 标签:
  • 简介:现今社会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完善环境刑事立法也随之成为我国立法之重点。然而,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的目标并不明确,环境刑事立法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生态法益定义的解析逐渐深入分析探索以生态法益保护为中心完善环境刑事立法的根本意义,并提出应该确立和健全的相关制度,以法律为武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 标签: 生态法益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立法
  • 简介:宁夏海原县因县行政中心搬迁引起的集体上访事件已经平息了。现在回过头来说一说,也许不无裨益。对于海原县行政中心的搬迁,我看到的是南方都市报6月16日发表的一篇“深度”报道,其新闻提要说,“部分老城区居民忧生活和发展将受影响,从本月10日起聚集在县委大院门口呼吁政府机构勿迁新区,经官方解释沟通,昨日事态平息。”

  • 标签: 权力中心 全能 集体上访事件 行政中心 南方都市报 “深度”
  • 简介:问:我注意到,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请问,应如何认识这个新提法的提出?作为生态立省的海南.在新形势新要求下。今后应如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十五大 十二大
  • 简介:“杰文斯悖论”是一种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悖论。生态环境问题的纯粹技术化解决思路,受到了启蒙以来技术理性的局限性的影响,忽视了技术背后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操控。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生态环境需求和供给的市场选择是无效的,且会导致“外部性”的增加。因而,应该借助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对技术的批判,反思长期以来盛行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技术化和经济学解决方案,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属性,彰显生态政治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 标签: “杰文斯悖论” 技术 经济 生态 政治
  • 简介:原以为2003年的春天是可以悠闲地走在大街上,看着法国梧桐那大片的、几乎能看清细碎纹路的绿叶在阳光下晃动.可如今却被一种叫SARS的病毒在瞬间吞啮了所有的明媚绮丽.于是,每一片受伤的土地都开始哭泣.没有人再有闲情去想象春天的诸般美好,顷刻间人与人之间有了飞沫的恐惧,城市与城市之间多了一道仿佛"关卡"的界线.

  • 标签: 非常生态
  • 简介: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理念,即生态理性的理念。生态理性是一种以自然规律为依据和准则、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原则和目标的全方位的理性。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系统性、价值性、和谐性是生态理性基本原则。只有使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上升和转换成为生态经济理性和生态科技理性,培养和造就生态理性人格,才能实现美丽中国梦。

  • 标签: 生态理性 生态文明 自然规律
  • 简介:一伦理学的研究似乎正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路向:一是注重史料的梳理,识读传统文本,考察先人智慧,试图以此得出符合历史本真的解释;一是采取现实的态度,瞩目生活世界的林林种种,面对各个不同的社会领域作出道德思考,提取其伦理层面,以规范具体领域的行为.

  • 标签: 伦理精神 《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 樊浩 书评 道德哲学
  • 简介:走进世界气象馆,你会发现自己有多么渺小。世界气象馆是一栋像云一样的建筑,场馆外墙的喷雾设置能让整个馆犹如一朵真正的云彩。每一位走进气象馆参观的游客都能在“云中漫步”,从设计成“升空热气球”的电梯开始,旅程刚刚起步,生命却在“小球大世界”的球型屏幕中显得异常柔弱。

  • 标签: 宇宙 气象 世界 热气球
  • 简介:前不久,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张云霞、评估与应急部副主任吴建安等共同接受了《小康》杂志的采访,揭开国家减灾中心的运转流程。

  • 标签: 减灾 国家 《小康》杂志 副主任 数据中心 民政部
  • 简介:记不清具体从什么时候起,全世界都在谈论“生态”,这两个字不光是媒体炒作最多的主题,还是普通百姓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我想,一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二来,在人口膨胀的2l世纪,居住在空间日趋狭窄的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珍视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就是珍爱我们的生命。这种盎然的健康生存景象,的确值得欣慰。

  • 标签: 生态 环境保护 景观 人类关系 自然关系
  • 简介:随着近年沿海经济发展空间的日益扩大,海岛养殖、旅游、石油、矿产资源开发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热点。然而,面向新世纪的发展,生态专家已严肃地指出:海岛自然环境相对封闭,导致了生物链极为脆弱,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不仅仅会对海岛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将直接影响到海岛及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利用。

  • 标签: 海岛生态建设 海岛经济 海洋资源 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政策
  • 简介:近几年来,人类不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风沙、洪水、空气污染、水质恶化、土地退化……这一切不但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危及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环境祸患威胁着人类,人类尚未揭开地球生态系统的谜底,生态已出现严重危机。人们开始感觉到自然并不全属于人类,但人类却属于自然,一切都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21世纪将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世纪。人们的环境意识空前提高,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开发商,广大群众普遍要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似乎

  • 标签: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标志着中国对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国家意志,这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首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协调各种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工业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为代价,必须让位于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文明,因而生态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 标签: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社会发展
  • 简介:一天,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题,让写一个生态平衡的建议书。作业收上来后,有篇建议书让老师哭笑不得,上边写着十几个大字:“少砍柴,多栽树;少吃动物,多吃素。”

  • 标签: 生态平衡 作业题 建议书 老师 学生
  • 简介: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面对着两个具体的基本问题。一是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然的问题,这关系到地球自然生态系统本身能否可持续的发展;二是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社会的问题,这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可持续的发展。可以说,由这两个问题及其关系所产生的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的要求,正在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一个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看,我们与地

  • 标签: 生态文明 人类社会 自然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学 生物种 社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