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民间互助会是一些人自愿组织起来不定期聚会,贡献出一定资金而形成资金库,根据预先约定的规则向会员轮流分配资金的金融组织。考察我国民间互助会的渊源与性质,剖析我国处理民间互助会的融资行为现状,要正确把握民间会案与民事诉讼、刑事司法能否介入会案、侦办会案的罪与非罪等问题。完善发展民间互助会等金融组织,一要转变理念,正确认识民间互助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二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和培育民间互助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三要加强并完善民间互助会风险控制机制;四要强化政府对民间互助会运作过程的管理;五要逐步拓宽我国民间互助会的演进路线。

  • 标签: 金融组织 民间互助会 现状 法理 思考
  • 简介:晚清民间祭祖之礼依然盛行,依据晚清湘籍名人日记丰富的资料,可梳理出民间祭祖基本情况:民间祭祖按时间和性质可以分为常祭和临祭两类;根据祭祀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墓祭和祠祭。晚清民间祭祖之礼在承继古礼的基础之上,有所丰富和完善,但是由于历史的久远和社会的动荡,有些礼仪已经趋于模糊,仪节显得生疏。祭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弘扬孝道,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在倡导祭祖的同时,更应该尊重传统祭祖之礼文化的精神内涵。

  • 标签: 晚清 祭祖 礼制 日记
  • 简介:一、乡村社会变迁带来规则认同转变(一)规则认同理论阐释“认同”在社会学中泛指个人与他人有共同的想法,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为他人的感情和经验所同化,或者自己的感情和经验足以同化他人,彼此内心产生的默契。规则可解释为规章与法则。规则是客观存在之物,作为一种制度或章程需要人之行为去遵守,而遵守则是基于人的一种感情与经验的认同。这种认同不妨称之为规则认同。如果从社会角度分析,规则认同则是人的感情与经验对社会治理方式的认同与许可。笔者引用哈贝马斯在针对民族认同中的两种模式——授予性民族认同和获得性民族认同加以解释。“在《公民身份和民族认同》一文中,哈贝马斯区分了两者的不同,认为前者基于共同的语言、种族、宗教信仰等,体现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认同;后者强调与以民主方式构成的公民身份之间的关联,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认同。”①这里提到了“授予性”认同与“获得性”认同,哈贝马斯认为授予性认同更多是一种基于习俗和信仰的认同,而获得性认同则更多的从公民社会和法律的角度加以分析。

  • 标签: 乡村社会变迁 社会治理方式 民间规则 民族认同 再认 绍兴
  • 简介:日前,河东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区人大代表开展"联系群众听民意,立足河东促发展"活动。各街道人大工委和选区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深入所在选区,通过公开征集、座谈征询、入户走访、实地察看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群众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管理、社会管理、民计民生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 标签: 入户走访 城市建设管理 民计民生 联系群众 社会管理
  • 简介:冼太夫人文化是独具茂名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作为茂名文化的拳头产品,冼太夫人文化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估量的现代价值,但对其开发、宣传的力度、深度却与其内含价值存在相当程度的差距。分析冼太夫人民间信仰形成的过程表明,在挖掘冼太夫人文化现代价值时,关键是更新看待地方传统文化的观念,主要是立足于构筑民间精神依托,加强思想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通过依托对冼太夫人文化的肯定、弘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焕发现代活力的双赢。

  • 标签: 冼太夫人文化 民间信仰 传统文化 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