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公共事务的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政府跨部门协同的重要性被人们反复提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促成协同的关键变量上,“利益”是最为核心的关键要素。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跨部门协同的收益包括获取资源,促进公共价值的实现等多个方面,所涉及的成本包括决策成本、交易成本和政治成本等。目前中国政面临的跨部门协同困境在于协同动力主要来自于上级权威,协同持续性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突破当前协同困境的关键在于促进我国协同模式从等级式纵向协同模式向平等协商的横向协同模式转变,一个可行的途径是将部门协同主体看作是一个“理性经济人”,尽可能地降低协同成本,同时提升人们对协同收益的预期。具体做法包括降低协调和交易成本、降低跨部门协同关系持续过程中的信息成本,改革政府的晋升与激励机制等。

  • 标签: 跨部门协同 成本收益 动力机制 协同困境
  • 简介:为探寻中国政绩效预算的研究现状,本文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角度对151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其中120篇所发表期刊同时也为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发现,现有研究多为基于政府预算绩效本身的特点、我国现实客观条件的分析或国外政府预算绩效成功经验的介绍,提出关于中国政预算绩效的构想、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或某一特定技术方法的运用。而在研究内容上较少研究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较少采取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建议:应更多关注政府绩效预算的研究;对政府绩效预算相关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基于中国最新实践进行个案研究;试图提出衡量政府绩效预算运行质量的标准;尽可能地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展开政府绩效预算的实证研究。

  • 标签: 预算改革 预算绩效 绩效预算 绩效管理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工具研究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政策工具研究体系,但仍然存在研究不深入、不能摆脱西方研究影响等问题。为此论文对发表于1998-2017年间的文献和相关专著进行了整理,以政策工具线索对学者们的相关观点及理论进行梳理,当前我国政策工具研究基本涵盖了政策工具的所有领域,但存在本土化研究不足,理论研究过多等现象,为促进我国政策工具研究更加贴近实践发展,加快政策网络构建,从而推动我国政策工具的研究及理论构建。本文以CSSCI收录的论文及博士论文为研究样本,对国内政策工具研究的进展进行文献评述。

  • 标签: 政策工具 治理 创新
  • 简介:“五一口号”是一笔丰厚的政治遗产,集中体现了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三大逻辑”。重温“五一口号”,牢记合作初心,从历史脉络与现实问题的双重维度充分认识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肩负新担当,展现新气象,积极新作为,开辟新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 标签: 五一口号 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 各民主党派 统一战线
  • 简介:增强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是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尽管中国在长期的政权建设中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且对世界政党理论发展具有积极贡献的政党理论,但是目前政党理论的国际话语权仍然呈现"西强中弱"的格局,有关政党的基本概念、游戏规则、评价标准等话语权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增强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需要面对和解决西方国家的排挤和抹黑、学术话语权边缘化、宣传方式单调等现实问题。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适当应用现代政党政治的概念;要加强对中国政党理论的学术研究,充分运用国外学者、公众等对中国政党理论的积极评价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丰富理论宣传形式和途径。

  • 标签: 政党理论 国际话语权 政党制度
  • 简介:国政党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团结合作过程中形成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方式和重要渠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从中国共产党发展和执政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政党协商经历了形成、发展、完善和创新四个历史阶段。中国政党协商的发展和创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民主党派自身的建设,健全政党协商的体制机制,适时创新政党协商的内容和方式。

  • 标签: 政党协商 政党协商发展历程 政党协商历史经验
  • 简介:政治信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并且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第一,学界对政治信任涵义的理解主要有政府信任说、政治体系说、社会信任说、政治机构说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二,学界主要从体制性信任、政治机构与人员信任两条进路对政治信任进行本土化的可操作测量;第三,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呈现出政府信任差序化、政府信任阶层差异化、政治信任U型分布、政治信任流失加剧等核心特征;第四,国内学者解释中国政治信任来源的路径主要有理性选择路径、社会文化路径、个人特征路径以及媒介传播路径;第五,政治信任的高低变化对政治参与行为和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国内学界应从建立系统的政治信任测量框架、注重政治信任基础性数据的收集、注重政治信任的历史变化分析、注重政治信任的横向比较分析、全面系统研究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行为的关联性等五个方面实现政治信任测量的精细化,以期深入把握国内民众的政治信任现状,提高实证研究对民众政治信任培育和提升的分析力和预测力。

  • 标签: 政治信任 政府信任 政府绩效 精细化
  • 简介: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之所以特别重视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问题,是因为安全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政治安全已经成为政治发展的根本问题,国家安全已经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政治安全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处于结构合理、功能配合、运转协调、变化有序的良好状态。换句话说,政治安全就是国家政治体系处于良好状态以及维持这种状态的能力。它通常可以从国家主权独立、国家政权稳定、执政党地位巩固、意识形态广纳、政治制度恰适、政治秩序良好等方面来衡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维护和确保政治安全,必须构建政治安全保障体系和完善政治安全保障机制。

  • 标签: 政治安全 国家安全 新时代 保障机制
  • 简介: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可以通过下列渠道公开政府信息:(一)政府网站;(二)政府公报;(三)新闻发布会;(四)报纸、广播、电视;(五)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政务服务大厅;(六)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七)政务微博、微信;(八)其他公开渠道。

  • 标签: 令政府 信息公开 公开规定
  • 简介: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可以通过下列渠道公开政府信息:(一)政府网站;(二)政府公报;(三)新闻发布会;(四)报纸、广播、电视;(五)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政务服务大厅;(六)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七)政务微博、微信;(八)其他公开渠道。

  • 标签: 令政府 信息公开 公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