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中印贫困的现状、外在表征和内在成因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出中印贫困现象背后深层次的运行机理,进而为两国政府探索消除贫困、制定切实可行的因应对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 标签: 中印 贫困 比较
  • 简介:本文探讨了新加坡2090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其中3个方面的改革做了重点论述与分析:规模扩大后的质量提高、大学的自治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这3个方面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国走向强国必须面对的,新加坡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 标签: 新加坡 高等教育 改革与发展
  • 简介:2020—30,出于推行本土化政策和掌控乌克兰政局的需要,布尔什维克党在乌实行了乌化政策。作为扩大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自治权利的重要举措,乌化运动取得一定成就。在乌克兰化运动期间,乌克兰共产党员和政府官员基本实现本土化,乌克兰文化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20后期,国外的反苏行动使斯大林非常担心与波兰接壤的乌克兰会成为西方国家分裂苏联的前沿地带,乌领导人卷入党内政治斗争以及乌民众对农业集体化的强烈反对使斯大林确信必须收回给予乌的各项自治权利,用高压手段来控制乌的政治局势。到30后期,斯大林完全取消了乌克兰化政策。

  • 标签: 乌克兰 苏联 语言 文化
  • 简介:2070,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立的两极格局向中一美一苏大三角关系演变。作为西方阵营跟随者的东盟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对华政策,双方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对抗、中立到接近的过程。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率先实现与中国建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 马来西亚 建交 意义
  • 简介:<正>这是一本预测性的书,作者一开头便指出:我们正在迎接一个新世纪的到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十。这十将于2000宣告终结,并迎来人类文明的另一个千盛世。本书主要论述90世界发展的十大趋向。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是总部设在美国华

  • 标签: 亚太地区 人类文明 社会主义 福利国家制度 生活方式 年代
  • 简介:2080,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通过宗教改革和社会运动逐步实现了政治复兴.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治复兴严重影响了印度的政治发展进程.除去经济改革因素的影响,政治、社会和宗教等方面的变化无疑在这个复兴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印度教民族主义是印度历史变革的产物,并日益参与到印度的政治多元格局中去.其极端主义趋向将影响印度政治发展的格局.

  • 标签: 政治发展 印度教民族主义 宗教改革 极端主义
  • 简介:受冷战思维的影响,2050初期,泰国唯美国外交政策马首是瞻,不仅拒绝承认新中国政府,而且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中泰关系基本处于隔绝状态。但是,冰山终有松动的时候,中泰关系于1955-1957出现了短暂的缓和。究其原因,除了受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等外在因素影响外,更主要的动因还是来自泰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 标签: 泰中关系 双重国籍 泰国 华人
  • 简介:1860-90,即叶卡捷琳娜二统治时期,俄国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其中也包括通过西欧的“中国风”、俄中贸易、向中国派传教士和研究汉学著作等多种途径对中国文化进行的接触。对中国文化的接触与吸收,促进了俄国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 标签: 叶卡捷琳娜二世 俄国 中国 文化
  • 简介:2070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下,全球跨国人口迁移的速度越来越快。路径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广。在此背景下,东南亚地区的女性跨国流动也表现出越来越引人注目的3个历史阶段性特征,即70—80的以女佣为主体的劳动力输出、1990—2000的以跨国婚姻为主体的移民形态和2000以来的以跨国色情业为主体的移民形态。东南亚地区女性的上述跨国流动特征对70以来的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也产生了多重影响。

  • 标签: 东南亚 女性 跨国流动
  • 简介:外交政策是凸显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资源要素之一,外交政策是否合理、明智和有效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发挥。2040-60苏联对东欧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友好援助到强硬控制的变化过程,与此相伴的是苏东关系的渐趋紧张和苏联软实力的由盛转衰。

  • 标签: 苏联 东欧 外交政策
  • 简介:长期担任孟席斯内阁部长、后出任澳大利亚驻美大使的霍华德·比尔指出:“印度尼西亚是我们第一关注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没有在公开场合更多谈论对这个新独立国家感兴趣的程度,但是,在我们考虑问题和制定外交政策时,从来没有把印尼的问题搁在次要位置。”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澳大利亚 70年代 独立国家 公开场合 外交政策
  • 简介:我国幅员广大,周边有4万多公里边界线,其中陆地边界线2.2万多公里,海防线1.8万公里,与12个国家接壤,并与一些国家隔海相望。我国位于亚洲中心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周边情况复杂:有超级大国的军事存在和势力范围,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有发展中国家。进入80中期以来,世界形势发生转折性的变化。

  • 标签: 周边形势 陆地边界 军事存在 新兴工业化国家 周边情况 世界形势
  • 简介:随着苏联对外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和东欧国家内部局势的剧变,特别是'柏林墙'的倒塌,旧的两极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崩溃,新的世界战略格局正在形成。所谓世界战略格局,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国家(集团)基于力量对比和利害冲突而形成的相对稳定且能影响世界战略态势的国际关系框架结构。而构成一极,必须是对全球性政治、经济、军事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国或大的国家集团。就这个标准来看,构成90多极世界战略格局的基本框架并决定世界基本走向的,仍然是1974尼克松提出的美、苏、

  • 标签: 世界战略格局 力量对比 战略态势 苏联对外政策 利害冲突 国家集团
  • 简介:<正>90以来,与欧洲及其他地区相较,亚太地区相对稳定,出现了战后4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较好的政治形势,经济上更成了世界上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亚太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发展趋势如何?本文试作如下分析。一亚太地区出现相对稳定的局势是与90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

  • 标签: 亚太地区 亚太形势 俄罗斯 相对稳定 和平解决 积极发展
  • 简介:前言2090初期,中国仅农村就有1.2亿至1.5亿的剩余劳动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超过了日本的人口总数。此外,在城市一直是“5个人干3个人的活”。而且,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由于人口基数很大,每年出生的人口也很多。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初 人口移动 改革开放 华侨华人 对外开放 剩余劳动力
  • 简介:本文扼要分析了19初至20初英属殖民地新加坡华人的职业结构。大体而言,华人的职业主要为商、工(工匠和劳工)两大类。新加坡华人的职业和方言群之间存在着一些密切关系:从事商业活动的多为福建人(闽南人);潮州人主要从事甘蜜和胡椒种植业;广府人和客家人以工匠居多;海南人则是雇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

  • 标签: 新加坡 华人 职业结构 方言群
  • 简介:本文聚焦于20初期的爪哇排华运动,考察了华人资本主义发展与近代印尼民族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这次排华骚乱是印尼民族资产阶级对华人资本主义扩张的一种自发反应,近代爪哇华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华人商业文化与伊斯兰宗教文化、华人资本与印尼民族资本之间的文化冲突与商业竞争是导致这次排华骚乱的一个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在谴责与抨击印尼民族资产阶级针对华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野蛮排华暴力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这次排华骚乱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反省华人资本主义扩张进程中的商业道德,并思考在多元社会里华人资本主义发展所依托的商业文化应如何与其根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以促进多元族群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印尼排华骚乱 华人资本主义 伊斯兰民族主义
  • 简介:新中国建立之初,据中苏两国协议,19518月至19608月,先后有95名苏联航空技术专家到哈尔滨国营伟建机器厂工作。该厂后来能够顺利完成飞机修理、制造任务,并得以较快发展,是与聘请苏联专家来厂直接指导、全面引进苏联技术、认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分不开的。实践证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引进和学习苏联航空技术,是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底子上迅速掌握航空先进技术的捷径,对于提高我国航空工业的新起点,增强自力更生能力。加速发展我国的现代航空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苏联 中苏航空技术合作 技术引进 直升机 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