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网络空间的迅速扩张及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网络空间不断增长的财富、战略价值以及世界经济社会运行对网络空间的深度依赖,使网络空间整体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又一全球性公共问题。网络安全问题虽然属于国家安全范畴内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但国家对于安全的偏好没有改变,对安全追求的逻辑路径依旧。从理论的角度看,由于体系压力以及国家对于安全的追求,国家会选择制衡的战略,但在现实中,制衡经常缺位或迟到。受到非传统安全环境影响,地缘战略中分而治之、领土补偿、加强军备、联盟以及平衡手的存在等制衡方式和作用、意义同时发生了变化。细分到网络安全领域,沟通机制的不同、威慑效果不同、行为体的多样、行为判断的困难等特殊性,导致在网络安全领域,国家选择追随或合作将成为更优选择。

  • 标签: 制衡战略 网络威慑 网络安全 合作治理
  • 简介:在过去10年里,尽管东亚地区是互联网发展速度最为瞩目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日趋高涨。在地区框架下探讨网络安全合作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东亚各国围绕网络安全展开的交流对话显著增多,并在具体的技术层面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开了有限的合作,这些交流与合作构成了东亚地区网络安全机制的基本架构。但现有的合作机制也面临合作层次较低、机制碎片化严重等显著缺陷。

  • 标签: 东亚地区 网络安全 国际机制 国际合作
  • 简介:随着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日渐增加,奥巴马政府加强了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并力图完善美国网络安全的机制建设和战略规划。同时,中美之间围绕网络安全的争执和冲突凸显。奥巴马政府的对华网络政策呈现如下特点:一方面,通过网络媒介大力开展“微博外交”,强化意识形态输出和渗透;另一方面,将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因经济机密和敏感军事信息失窃所造成的损失,归咎于中国军方支持的黑客攻击,宣扬“中国网络安全威胁论”,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面对美国在网络安全上的施压和挑战,中国需要从战略高度给予重视,既要积极探讨中美之间从具体事务合作到逐渐增加相关领域战略互信的可行性,又要寻求加强与俄罗斯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合作,充分利用多边平台推动塑造网络安全国际规制;另外,也可尝试考虑动员国内私有领域和民众的参与,积极营造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大环境。

  • 标签: 奥巴马政府 网络安全 中美关系 “网络安全威胁论”
  • 简介:国家内部武装冲突占据了当今世界武装冲突的大半,冲突后如何对这些国家进行安全治理,不仅关系到冲突国本身的安全,也关系到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全球安全治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冲突后国家进行着维护和平与建设和平的任务。维和行动从最早的管理国家间冲突,到管理国家内部冲突和人的安全,直到今天发展成为管理冲突后国家的全面建设与和平。然而理论上的发展在战略和实施层面出现断层,维和人员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建设和平任务,效果却不佳。从联合国在非洲(尤其是在南苏丹)的维和行动可以看出,在维护和平方面的成就远远大于建设和平方面的成就。维和行动中存在着三个深刻的悖论(维和行动的局限、联合国的性质与其能力的局限以及其他行为体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系),影响着维和行动的有效实施。要想更有效地参与冲突后国家的安全治理,联合国应成为和平进程的帮助者而不是干预者,注重东道国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维持和平与建设和平、联合国与其他行为体的关系等。

  • 标签: 安全治理 冲突后国家 联合国维和行动
  • 简介:印度尼西亚地域广袤,人口总数达2亿4千多万。当前印尼正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和海洋边界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重点关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约束下印尼与邻国的海洋边界问题,并阐述了印度尼西亚海洋政策的主要发展,特别是政府在解决划界问题和其他海洋相关问题上采取的措施。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意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海洋安全机制,但本文认为它非但没有利于海上问题的解决反而使其更加复杂。本文总结出印度尼西亚在处理海洋边界问题上运用逐案分析、各个击破的方法。这一方法目前来看比较合适于印尼管理其漫长的海洋边界,维护其国家利益。印尼政府处理海洋安全和其他相关海洋问题的能力及其成果对马来西亚政府开展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海洋 岛屿 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