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前言缅甸立法史经历多次退步与恢复。始于蒲甘王朝的大臣政务会一直沿用到殖民时代,到缅甸后军政府时代中止又恢复。1988年军方夺取政权之后逾20多年里,缅甸再度经历重返议会民主制的历程。缅甸独立后的首个两院制立法机构在经历2010年11月争议纷呈的大选后,于2011年1月31日召集。此次大选见证了军方走向政治权力的幕后,但依然控制某些关键机构,包括在新议会的25%保留席位。尽管联邦议会已经开始形式立法、代表和监督职能,但其仍然处于发展的极初期阶段,需要改革和进一步支持,从而获得效率效果和公众信任。

  • 标签: 联邦议会 缅甸 国会 立法机构 议会民主制 殖民时代
  • 简介: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台湾民进党政府在新世纪的'军事安全战略';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台湾谋求独立的'军事安全战略'虽对和平统一前景造成了危害、但美国协防台湾的可信性在受到恐怖袭击后更加值得怀疑;作者认为台湾与大陆未来统一趋势不会改变.

  • 标签: 协防台湾 军事安全战略 台独 “台独”分子
  • 简介:美国国会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也是'三权分立'政治制度中的一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在所有与国家有关的事务上都拥有广泛的权力和权威。国会在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有盛有衰,但是从未软弱无能,从未不经审查就批准总统的决定。国会不仅监督总统和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制约,而且在美外交决策过程中有很大发言权,比之其它国家议会对外交政策的影响都大。美国政府在制定、推行外交政策时必须得到国会的通力合作和支持。在中美两国打开关系和建交以来的20年历史中,国会所起的作用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但是,近年来它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立场,把人权问题作为美对华政策的首要目标,严重地干扰和制约中美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因此,我们在观察美对外政策和中美关系时,研究国会就十分必要。

  • 标签: 中美关系 美国国会 对华政策 外交决策 布什政府 对外政策
  • 简介:<正>美国第103届国会已于今年1月5日开始工作。本届国会是在去年11月与总统选举同时改选产生,每届任期两年。现在,民主党既接掌了总统职位,又以多数的优势控制着国会参、众两院,这标志着80年代以来行政和立法两大部门分别由共和、民主两党控制的年代已宣告结束。克林顿总统能否实现其“变革现状”、“振兴美国”的宏图大略,关键之一在于国会是否支持和合作。本文拟就新国会的基本情况、两党各派的力量对比以及与克林顿总统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民主党 克林顿政府 共和党 国会 保守派 众议员
  • 简介:两年一届的美国国会在1994年11月8日的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大获全胜,由少数党变成多数党。这是40年来共和党第一次控制国会参、众两院。今年1月4日开始的新的第104届国会两院的领袖及常设委员会主席均换成清一色的共和党人。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罗伯特·多尔及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是第104届国会的实权人物。两院部分委员会,如外交、军事、商务及财政等委员会的主席在对外政策中也有一定

  • 标签: 共和党 赫尔姆斯 参议院 主要成 对外政策 国会
  • 简介:一、《公约》的缔约已排除领土争议的可诉性制定《公约》的初衷是为了对国家在海洋领域产生的问题进行规范,而排除了就领土争议制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公约》的序言中有明确的表述:“本公约缔约各国,本着以互相谅解和合作的精神解决与海洋法有关的一切问题的愿望”。陆地或是说领土的问题,并不包括在《公约》规定的有关海洋法的议题之中。对《公约》涉及的范围也有明确表述:“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精神 仲裁案 《公约》 南海 审判
  • 简介:<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如何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加速我国会计改革,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一、现代会计的特征会计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现代化的专门方法,对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和核算,现代会计已从传统的记帐、算

  • 标签: 会计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际会计惯例 现代会计 货币 资金运动
  • 简介:大阪会议展望刘卫自去年《茂物宣言》发表以来,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定于今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七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和第三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将面临一系列重大任务,要具体落实《茂物宣言》提出的目标。大阪会议的核心问题是亚太经合组...

  • 标签: 亚太经合组织 贸易自由化政策 自由贸易 自由化进程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成员国
  • 简介:美国国会参众两院1989年提出和通过了一系列粗暴地干涉我国内政的法案,鼓励和支持妄图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势力,攻击我国平息暴乱,并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等。在短短的时间里针对一个国家提出和通过这么多的法案,而且涉及的内容如此广泛,在美国国会史上实属少见。

  • 标签: 美国国会 平息暴乱 经济制裁 中国学生 出口许可证 中国广播
  • 简介:日内瓦会议是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抗衡对峙过程中召开的和平协商会议,是大国较量的另一'战场';亚欧会议是冷战后和平与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东西方对话合作论坛,并逐步形成一种相对稳定机制.从日内瓦会议到亚欧会议的历史昭示是,和平协商与平等对话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今年10月河内第五届亚欧会议,为亚欧会议更具有活力、更富有成效作出了贡献.

  • 标签: 日内瓦会议 亚欧会议 和平协商 平等对话
  • 简介:所谓“机制”,按照史蒂芬·克莱斯纳的定义,是指“特定国际关系领域的一整套明示或暗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行为体的预期以之为核心汇聚在一起”.国际合作会议机制是国际合作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系列有关国际合作会议的形式、程序、运作规则的安排,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机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合作会议机制以其对国际合作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会议机制来促进教育合作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实践的问题.以下拟就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中的高层会晤机制、会展机制以及大学校长联席会机制等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东盟 “机制” 教育合作 会议 国际合作机制 国际关系
  • 简介:日美关于大阪会议的政策分歧姜晓燕一围绕今年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阪会议,作为东道国的日本与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之间存在很大的政策性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大阪会议的主要议题。美国主张,大阪会议应该坚持茂物会议的方向,巩固并扩大...

  • 标签: 投资自由化 亚太地区 日本与美国 亚太经济 区域内贸易 经济技术合作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东盟重要的决策机构--部长会议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指出东盟部长会议的二元性直接导致了东盟决策缺乏有效性和统一性.

  • 标签: 东盟 部长会议 决策机构
  • 简介:1989年成立的APEC,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经过十多年的运作,该组织对促进本地区各成员的相互沟通、理解及合作贡献良多,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区域经济合作方式,但也逐渐显现出了自身的内在局限性,其成员中甚至出现了普遍的失望情绪和“APEC何去何从”的疑虑。今年适逢APEC峰会由中国主办,在上海举行,这对国人来讲当然是一件大事。上海会议之于APEC的意义,相信也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本期我们特邀集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6位专家举行对谈,就这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 标签: 上海会议 APEC 国际关系 亚太经合组织 东亚金融危机
  • 简介: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创建的亚欧会议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亚欧新型关系发展的产物。作为亚欧会议成员的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亚欧会议进程并努力利用亚欧会议的平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在第四届亚欧会议召开前夕,本文简要回顾了亚欧会议的产生背景以及中国政府在历届亚欧会议上的表现,着重探讨了本届亚欧会议可能讨论的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分析与看法。

  • 标签: 背景 亚欧会议 全球化 ASEM IV 政治
  • 简介:亚欧会议如何影响东亚合作的制度化,如何推动东亚区域合作以及区域主义的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东盟加三”体制一方面是东亚国家参与亚欧会议的合作、协商和协调机制,同时也日益成为东亚国家相互间发展区域合作的主要框架。总体上来说,亚欧会议加强了东亚合作的共同意愿,促进了东亚合作的区域意识和组织架构的形成,并初步协调了东亚合作中共同的行为取向。第五节分析了欧盟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和区域主义发展的范例,对东亚区域主义发展的影响。

  • 标签: 亚欧会议 东亚 区域主义 区域合作 欧盟
  • 简介:一、成立经过与宗旨成立背景:南部非洲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殖民统治以及地理、历史等原因,形成以南非为政治、经济中心。60年代后,该地区黑人国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经济上仍然严重受制于南非。首先是交通运输与出海口。6个内陆国家在殖民时期建设的铁路与公路,大部分与南非相通并以南非港口为出海口;南非的铁路与港口承担了本地区绝大部分运输任务。其次是资金。南非资本在本地区不少国家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内陆国家 地区经济 政治独立 交通运输 成立背景 经济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