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将"海洋强国"明确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就海洋与国家发展间的关系做出总体规划。在这前后,中国"海洋强国"的发展道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如何落实的话题,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本质上,这也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观念与方法论问题。就此,本文在梳理与评述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意识基础与行为逻辑进行了分析,进而就中国"海洋强国"的哲学内涵进行概括。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是海洋意识普遍觉醒和承继传统海洋认知的结果,这决定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和合"观念基础及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的行为逻辑。因而,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在观念上以和平与合作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以开放为准则,而在海上竞争层面则强调对话与规则。

  • 标签: “海洋强国”战略 海洋观 海洋安全 海上合作伙伴关系
  • 简介:阿富汗局势深刻影响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安全与经济发展。在美国、北约从阿撤军后,阿富汗安全形势可能出现不稳定,上合组织应当更大限度地参与阿富汗问题。如果没有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参与,从经济、文化等领域推动阿富汗参与区域合作,阿富汗将难以彻底解决稳定与发展问题。目前虽然上合组织对阿富汗问题的整体介入力度不大,但是各成员国已经通过双边渠道不同程度地加入了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以此为基础,上合组织应当加强政治外交上的协调作用、与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展开协作、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参与阿富汗建设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阿富汗在区域经济交通中的枢纽作用。

  • 标签: 上海合作组织 阿富汗 中亚
  • 简介:在菲律宾和泰国,关于民主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语境:一种是在国家精英层面上痛斥“买选票”式的选举腐败;一种则是在地方实践中,对政客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其在多大程度上使选民社区受益,并保障了当地贫民的权益。这种以弱势人群社区为基础的共生投票行为可被称为“选举主义道义经济”。随着菲律宾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JosephE.Estrada)和泰国总理他信·西那瓦(ThaksinShinawatra)治下民粹主义的兴起,之前隐藏在民间的选举道义经济逻辑逐渐走到了台前,直接挑战两国精英的话语权。尽管拥有下层人民忠实有力的支持,这两人最后均因涉嫌贪腐而被迫下台。在菲律宾,阿基诺三世(BenignoS.AquinoIII)作为精英改革者的成功掌权标志着民粹主义的式微,却也带来了新威权主义的抬头。在泰国,他信雄厚的选民基础迫使精英阶层求助于军队,期望借军事政变和宪政改革推迟选举,从而消减他信的影响。这表明选举主义道义经济的民主逻辑在泰国已经扩散到国家层面,成为了一股强大势力。

  • 标签: 民粹主义 选举主义 道义经济学 菲律宾 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