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瑞典社民党议员、前议长比约·冯·叙多(BjornvonSydow)于2月28日至3月9日访华。在京期间,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副部长张志军,全国人大外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中国一瑞典友好小组主席马文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吴仕民,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云虎分别会见。

  • 标签: 社民党 瑞典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议员 访华
  • 简介:1927年成立的印尼国民党(又译民族党)是印尼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在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填补了印尼民族运动的领导真空,推动和领导印尼民族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纲领还基本上代表了日后印尼资产阶级民族独立运动的方向和主流,而且为印尼造就了不少民族运动领导人和政治活动家。因此,研究印尼国民党问题,有助于了解战后印尼民族解放运动史和政治发展史。本文拟对国民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发展历史及其性质与历史作用试作探讨。

  • 标签: 民族解放运动史 印尼共产党 政治活动家 民族党 苏加诺 印尼协会
  • 简介:后小泉时代自民党三位首相一反小泉急进强硬的对华外交,确立并巩固了'友好互惠、谋求互信'的对华外交基本框架,其要旨在于追求日本的大国地位和'政治正常化',其动因在于小泉对华态势的失败和中日关系战略走向的基本变化,并表现出根本目标与可以变动也必须变动的手段之间的较灵活的协调,从而为日本外交提供了一个务实可行的政策方向。中日关系尽管仍有种种困难,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按照这一框架运行和发展。就日本而言,无论是自民党还是民主党都有必要遵循之,以求适应变动了的东亚大局和世界政治经济;就中国而言,需要尤其从对外战略大局与对日政策之间的基本主从关系出发,在中日关系方面加大战略和政策努力。

  • 标签: 日本 后小泉时代 自民党 对华外交 中日关系
  • 简介:一印人民党政府1998年3月19日上台以后,实行的是一种缺乏理性的内外政策,且政策本身自相矛盾:一方面发誓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为树立核大国地位,不遗余力发展军事,大搞核试验,甚至人为地提高事关民生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使一些本来就赤...

  • 标签: 印度人民党 印度政局 印度国大党 联合政府 印度核试验 大国地位
  • 简介:印度人民党主席阿德瓦尼2005年5月30日至6月5日对巴基斯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阿德瓦尼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的言论,特别是对巴基斯坦建国者真纳的褒扬和对捣毁阿约迪亚巴布里清真寺事件的反省,在印度政坛特别是印度人民党内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场政治风波不仅对印度人民党本身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给当代印度政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阿德瓦尼在印度的'夙敌'巴基斯坦国土上发表如此'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的原因和动机以及这场印度人民党政治风波对印度政治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做一探讨.

  • 标签: 印度人民党 印度政治 印度教民族主义
  • 简介:普遍认为,不论印度的哪个政党或政治联盟执政,都会以发展壮大综合国力为基本国策,以印度传统哲学“中庸之道”为基础制定内外政策。但值得注意的是,在90年代印度多党政治中,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BJP)作为全国性的两大政治力量的出现,而地位处于上升态势的印度...

  • 标签: 印度人民党 外交政策 印度教徒 巴基斯坦 安全政策 克什米尔问题
  • 简介:在1987年自民党第21届总裁选举中,竹下登、安倍晋太郎和宫泽喜一三名候选人曾展开一番激烈争夺。由于胜负难分,三人同意无条件地听从中曾根的指定。10月20日中曾根正式指定竹下登为下届总裁。11月6日竹下登当选为日本第74届内阁总理大臣,并组成竹下登新内阁。自民党总裁选举之后,自民党三位领导人即干事长、总务会长、政调会长也进行了调整。现将竹下登内阁成员及调整后的自民党三位领导人简历介绍如下:内阁总理大臣:竹下登,1924年2月26日生。岛根县人。1947年早稻田大学商科毕业。曾任教员,岛根县青年团团长。1951年后,两次当选县议员,并曾任自民党青年局局长、通产省政务次官、内

  • 标签: 内阁成员 安倍晋太郎 自民党总裁 政务次官 内阁总理大臣 内阁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