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大致从2007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再度执政并推行“新奥斯曼主义”政策以来,泛突厥主义获得新动力,相对于之前的泛突厥主义进程(1991年至2005年间),类似现象或可称为“新泛突厥主义”。2009年,土耳其明确以“新奥斯曼主义”作为治国和外交方略,其实是对之前政策的确认,而泛突厥主义正是“新奥斯曼主义意识形态兼容的部分。与此前相比,土耳其与中亚、高加索相关各国互动更加频繁,中亚、高加索各国积极配合,各方合作水平提升;初步具备了机制化的合作平台,进行突厥语国家的多边合作。土耳其政治家不仅用“新奥斯曼主义”凝聚国民,也在争夺中亚、高加索的“大牌局”中,获得地缘文明、地缘政治优势,其影响不断扩大,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现在,俄罗斯、西方国家和土耳其在东欧和中东的激烈争夺必将影响中亚形势,而中亚地区与中国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泛突厥主义也会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一文化的挑战、甚至安全威胁。因此,必须深入观察其动态和趋势并积极应对。

  • 标签: 新泛突厥主义 地缘文明 意识形态安全
  • 简介:<正>在社会学上,对社会变革的解释,有两大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发生变革是因为有伟大的人物、有非凡思想的超人、有发动群众能力的人.第二种观点认为,变革是由于社会自身的运动、历史的运动,个人的作用并不很重要。第一种观点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变革中产生的英雄人物上,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英雄并不重要,英雄是由社会运动产生和缔造的。

  • 标签: 社会变革 意识形态 菲律宾 社会运动 社会学 英雄人物
  • 简介:目前,中国在经济领域已成功融入国际体系。正面临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融合,其难度和复杂性均在增加。中国等新兴大国进一步融入国际体系的最大障碍来自美国。美国需要调整心态,改变1945年以来的一些基本外交思想和原则。同时,中国也应该对国际意识形态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 标签: 中美关系、国际体系、意识形态
  • 简介:“阿拉伯之春”激烈震荡中东格局,各国所受波及影响不一,其中突尼斯可以算是较为成功的转型国家之一,取得了通过新宪法、组建新政府、世俗派执政等政绩。但是突尼斯仍未能解决一直困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且面临恐怖主义挑战,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影响突尼斯政治转型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以及国际和地区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文拟以意识形态冲突为主线,回顾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后意识形态矛盾发生的背景,梳理突政治进程中意识形态冲突的表现及其对国家稳定和改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希望能为突尼斯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意识形态 政治体制 突尼斯 冲突 变革 社会问题
  • 简介:随着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和原苏联的解体,留下来的是否只有资本主义模式呢?或者还有另一条既非资本主义也非旧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呢?是否存在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第三条道路,甚至可能是更好的一条道路呢?越南正在竭力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而如果说有哪个国家称得上已经找到了那条比较理想的道路的话,那就是越南。拥有人口7,700

  • 标签: 东欧共产主义 第三条道路 政治改革 一党制 经济封锁 经济改革
  • 简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之我见合铸一前苏联、东欧国家自80年代末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多数国家在稳定政局、转换体制和发展经济等方面,挫折大于成功,失望多于希望,经历了一个代价高昂的长痛过程。(一)政局不稳,对抗不断。(1)党派矛盾尖锐,权力斗争激烈。由于照搬...

  • 标签: 社会主义国家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共产党 苏东剧变 “和平演变” 独联体国家
  • 简介:1975年北、南越南的统一把一个具有巨大农业潜力的地区(湄公河三角洲)纳入北部社会主义经济的范围并大大地提高了提供可销售剩余产品以支持国家工业化努力的可能性。这种潜力之所以变得更加重要,是因为自六十年代早期集体化以来,北越农业长期遭遇到土地缺乏、气候不稳、土壤退化以及七十年代中期出现的生产率下降问题。自六十年代以来,农业在北部的工业化方案中没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显然甚至于不能保证农业人口过上温饱的生活。

  • 标签: 社会主义农业 合作社组织 湄公河三角洲 国家工业化 生产率提高 农业现代化
  • 简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又以新的视野强调一些,调整一些,否定一些。他强调的是生产力和共同富裕;调整的是: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之后加上“为主体”;否定的是:计划经济,从而在更高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本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 简介:一直以来,佛教所强调的是“忍耐原则”与“和平主义”。但是在斯里兰卡,大多数的僧伽罗佛教徒却信奉族群中心主义,有时候甚至是暴力主义。僧伽罗佛教国家主义者强调斯里兰卡是一个佛教国家,僧伽罗佛教徒是国家中唯一合法的族群身份,如果赋予其他宗教以平等地位,那么斯里兰卡将会变为一个世俗国家。本文认为,如果这一根植于僧伽罗佛教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日益制度化为国家政策,那么斯里兰卡的族群冲突可能会重新爆发。斯里兰卡的国家意识形态赋予了僧伽罗佛教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并将其对少数宗教族群的歧视、排斥与镇压加以合法化,这将进一步妨碍国家政治的改革进程。

  • 标签: 佛教国家化 宗教对抗 佛教政党 国家意识形态 族群政治
  • 简介:序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越南人民为建立和捍卫自己的国家而辛勤、创造性地劳动、英勇斗争,铸就了爱国、团结、仁义、坚强、不屈不挠的传统和建立了越南文献基础。

  • 标签: 越南社会主义 共和国 宪法 创造性 国家 人民
  • 简介:吴努时期,缅甸华侨中存在国籍(选择)问题的主要是第一代移民、一代和少数二代以上的侨生.这一时期这部分华侨入籍并不积极,入籍比例较低.这主要是缅甸民族主义政策对华侨的影响,吴努政府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践,中缅关系的亲善,中国对缅甸华侨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国籍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缅甸华侨
  • 简介:引言越南实行经济改革计划的根源可以从70年代末的经济呆滞、甚至是某些部门的产量下降去追寻。越南共产党从1960年起就开始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首次受到了严重的怀疑。鉴于沿着南部边界的越南与民主柬埔寨之间以及沿着北部边界的越南与中国之间敌对行动的逐步升级,越南在1978年所遭受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如果这

  • 标签: 越南社会主义 越南经济 于越 三角洲地区 土地改革 亚洲
  • 简介:沃兹涅辛斯基是苏联著名经济学家。他既有自己独到的经济理论,又有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他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概念界定,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学说。他认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总要服从国家为该时期提出的一定目标。无产阶级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对计划的重要指令,而计划本身则是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体现。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他认为,在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是党和苏维埃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全部斗争的内容”。

  • 标签: 沃兹涅辛斯基 政治经济学 苏联 经济理论
  • 简介:中国与越南、老挝这两个东盟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交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这种政治交往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友好互信,扩大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各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升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越、中老的政治交往也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和分歧有待解决。

  • 标签: 中国 东盟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交往实践
  • 简介:越共十大对一些理论和政策作出修改,如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称之为“越南共产党领导模式革新”;二是,党章关于党的宗旨做出微调。维持民主概念的同时.关注独立性,强调非剥削性;三是对党的组织成分做出重大修改,容许党员参与私营经济活动的同时,修改“越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传统提法;四,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标签: 越共十大 革新 越南社会主义
  • 简介:在西方殖民统治的处境下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在十九世纪基本上实现了一场民族主义的自我认同。其前期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天然自发的民族意识、情感和立场的表达,而后在提拉克以“印度自治”为宗旨的宗教一政治学说里臻于成熟和确立,并通过圣雄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政治实践使之化为现实。

  • 标签: 印度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提拉克 印度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