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国家始终面临着如何实现国际安全的难题,因而也向来偏好于获得地区与国际环境中的“确定性”。不过,这通常会面临地区与国际形势演进“常态性”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而在“不确定”时代,这则会体现得更为明显。“不确定”时代的“不确定”实际上表现为全球治理的“失序”,主要呈现在国际经济层面的保护主义、国际政治层面的保守主义、社会层面的民粹主义与国际安全制度性安排的“滞后”等诸方面。这些“不确定”因素深刻作用于国际安全的“确定性”本质,在影响国家实现国际安全的“自助性”和国家间安全关系的同时,更使国际体系的“确定性”难有保证。因此,重塑国际安全并不能囿于哪一个范式的解释,它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国际战略议程,在重塑国际安全进程中依赖于经济领域开放、互惠互利的地区与全球秩序的建立,依托于全球范围内“积极有为”国际安全理念的共享,依靠于国际安全治理制度的“与时俱进”。而在国际安全实践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安全进程中所体现的安全实现路径则为在“不确定”时代重塑国际安全“确定性”提供了一个经验性验证。

  • 标签: 安全 国际安全 不确定 确定性 战略研究
  • 简介:小泉宣布的新宪法草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于宪法第九条第二项内容的修改成为焦点。但草案要成为正式宪法,也将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

  • 标签: 日本 宪法 第九条 修宪 日本政治
  • 简介:本文主要运用建构主义中的角色分析理论,分别从欧盟、北约和世界三个层次考察德国在外交政策的角色预期和角色认知中的矛盾与冲突,认为德国在三层行为体系中都面临着相互冲突的不同角色定位.德国没有做出明确选择的本质在于德国始终在欧洲认同与自主意识之间徘徊不定.这种认知冲突直接导致了德国外交行为中的模糊与摇摆.德国只有尽早对自身归属做出最后的选择,才能走出外交理念与行为的窘境.

  • 标签: 德国 外交关系 角色分析 冷战 国际政治 建构主义
  • 简介:四个内部维度(即能力、意图、利益和决心)以及一个外部维度(即外部环境)对于我们理解他人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不确定性在其中的任一维度内均发挥着作用。作者构建了一种新的行为归因理论,认为不确定性的五个维度不仅能各自独立地给人们的认知造成不同困难,而且它们之间的互动也对人们的认知构成了更加难以应对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种认知挑战在冲突情境与合作情境中的表现是有所区别的。缺乏对这些不同的、并且能够互相影响的书匕战的认识已然对国际关系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把握好这五个维度,了解人们在理解它们时易于出现的各种偏差,对于理解国家在合作或冲突情境中的行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的理论框架还指向一些特定的假说,而这些假说可以通过经验与实验方法加以验证。

  • 标签: 归因理论 不确定性 认知 国际安全 合作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