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俄国对朝鲜的最初了解要归功于来华的使团成员,他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朝鲜的信息:和在北京的耶稣会士接触、沿途见闻、和朝鲜人直接接触。这些人回到俄国后,在撰写关于中国的著作中都要用一定的笔墨来介绍朝鲜,这其中涉及最多的是中朝藩属关系。很长一段时间内,俄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对朝鲜的了解仅限于这些人的著述。

  • 标签: 俄国 朝鲜 中俄关系 俄朝关系
  • 简介:雍正年间,中俄开恰克图为边境贸易口岸,并开始设官进行管理.随着中俄经济、政治联系的加强,与之相适应的边境管理体制也逐渐形成.两国管理体制在恰克图贸易早期的服务宗旨是不同的:俄方用来打击边境非法贸易,保障对华正常贸易,以充实国库;中方则更关注边境地区的稳定,利用自己的管理体制监督蒙古人越界逃入俄境.

  • 标签: 恰克图 官员 库伦大臣 边境管理制度 清代
  • 简介:龙思泰是一位两个世纪前旅居中国广州、澳门长达37年的瑞典人,他于19世纪上半叶撰写的《早期澳门史》一书是西方学者系统研究澳门问题的拓荒之作。龙思泰是一位对早期澳门问题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

  • 标签: 龙思泰 澳门研究 澳门史
  • 简介:19世纪末至1918年,犹太社团在哈尔滨开始形成并初步发展,设立了严密的组织机构,开展丰富的宗教活动,在哈尔滨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 标签: 哈尔滨 犹太人 犹太社团
  • 简介:泰民族为追求解脱而选择南传佛教,庇护思想与制度的形成、短期制出家习俗的流行推动其传播和发展。素可泰初期佛教开始传播,但发展缓慢,直到素可泰后期,特别是阿育陀耶王朝萨迪纳制度改革中,官员的短期制出家习俗制度化以后才有较大的发展。19世纪后期萨迪纳土地制度解体,泰国南传佛教步入现代发展轨道。

  • 标签: 泰国 宗教信仰 南传佛教
  • 简介: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五四文学的研究兴趣将越来越转向文学自身。郭沫若《女神》留给后世的启示性意义,也许将主要在新诗形式方面。新诗在韵律节奏探索上的一系列尝试和突破表明,新诗中“自由派”与“格律派”之争并非文学史描述中的那种两军对垒,而与诗人创作个性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郭沫若《女神》 新诗形式探索 诗人创作个性
  • 简介:伊斯兰帝国的建立,是亚洲大陆顶端两大文明中心之间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契机。在西方,在穆罕默德在世及紧接其后的时期里,罗马帝国与远东的直接交通被拜占廷和萨珊王朝之间的不和所遮断。中国自汉朝衰微以后,也经历了一段黑暗的岁月。然而,随着伊斯兰帝国的出现,中东不再是敌对势力的缓冲地带而是走向统一。同时,在其本土产生一个方兴未艾的文化和人口中心,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远东商品的重要市场。

  • 标签: 萨珊王朝 苏门答腊 罗阁 国际贸易发展 缓冲地带 拜占廷
  • 简介:本文通过对早期印度的佛教建筑及雕刻艺术的论说来探讨了它们与佛教之间的关系.首先,它们受小乘佛教的影响,佛陀的正面形象在早期的佛教艺术中没有出现;其次,佛教艺术是有一整套完备的表现形式来明确揭示佛教教义的艺术,它是由建筑、雕刻、绘画来综合表现的,印度早期的石柱,庙宇和印度塔的布局、造型以及其中的雕塑、雕刻都基本上是服务于所要揭示的佛教精神性.

  • 标签: 印度 早期佛教艺术 佛教
  • 简介:为了有效地统治已征服地区,掠夺西伯利亚的毛皮资源,俄国政府在西伯利亚地方建立了税收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税收制度,征收的税种主要是实物税、关税和赋税.

  • 标签: 西伯利亚 俄国 税收制度 实物税 关税 赋税
  • 简介: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俄国东正教传教团是1917年前中俄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尽管传教团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两国文化交往的发展。

  • 标签: 俄罗斯 文化 东正教 中国
  • 简介:二战之前,在东南亚地区数量相对有限的日本移民中,"南洋姐"一度"一枝独秀"。她们作为早期日本在东南亚扩张的先驱,为日本"南进"东南亚地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欧洲列强的海外扩张,打头阵的多是海盗和传教士,而日本最初的海外扩张,主力军则是以卖淫为生的"南洋姐"。当时,日本在海外经济实力难以抗衡西方殖民者的大背景下,"南洋姐"是日本政府默许的一种实用性输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实力的迅猛扩张,"南洋姐"曾经持有的"开拓"者地位急剧下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 标签: 日本 东南亚 朱印船 妓女 南洋姐
  • 简介:1979年,柬埔寨、老挝和越南进行了几项主要的经济改革,从而开始改变了其1975年以后所采取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起初,这些改革的范围和程序似乎是相同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政府所进行的改革便日益具有其自己的特色。本文对在农业、国有企业和宏观经济等领域所进行的改革进行比较,从而展示这三个曾合称为印度支那的国家所走的不同道路。与此同时,本文还揭示了每个国家的哪些领域特别需要进行改革以便确保社会稳定和可持续经济发展,以及不同的改革策略可能对小地区的经济发展积极性产生什么影响。

  • 标签: 柬埔寨 越南 私营化 早期发展阶段 国有企业 国营企业
  • 简介:早期旅俄华侨为了生存,按照血缘、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在俄国自发组建了各种社团组织,实行自治管理。这些社团组织的章程逐渐完善。社团致力于解决华侨内部与外部的纠纷问题、进行维权保护和管理等。在保障华侨合法利益、加强华侨间的联系、增强俄国对华侨的了解、促进中国与俄国之间的沟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华侨 社团组织 俄国
  • 简介:20世纪早期哈尔滨的外来宗教现象,不仅在中国宗教史甚至世界宗教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东正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社会动荡、俄国人为主体的宗教、时间短暂、中国本土宗教等因素,使得东正教在宗教思想观念上对哈尔滨影响不大。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哈尔滨的城市设计理念、建筑艺术风格、刺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冰雪文化等方面。东正教对形成哈尔滨东西兼容的国际性、多元性城市文化品格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哈尔滨 东正教 城市文化
  • 简介:在古印度的本土宗教(婆罗门教、佛教)时期,已经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政教分野、各安其位的格局;而在包括伊斯兰王朝在内的整个古印度,各教派之间也大体上维持着一种多元共存、正常竞争的关系。古代印度的模式为当今世界的政教关系和教派关系问题提示了一种和平、理性的化解之道。

  • 标签: 政教关系 教派关系 政教分野 多元共存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与调整,已初步形成和正在努力打造后冷战时期的安全网络模式,即:以保持前沿军事存在和海外基地为基石,以双边军事同盟与准同盟为轴心,以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为辅助模式,以与区域内非同盟、准同盟国家和区域组织进行高层对话为补充形式,在美国的主导下交叉运用。

  • 标签: 美国东亚安全战略 前沿军事存在 军事同盟与准同盟 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高层对话机制
  • 简介:东亚地区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国在独立之后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受到各种经济发展理论的影响,采取了各种迥异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资源配置机制。加上各个经济体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力度和能力存在着差别,受外部经济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使得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斑丽多彩、形式各异各种经济模式。尽管这些东亚经济体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共同点,但有着更多的不同点。因此,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仅存在着单一的“东亚模式”是不符合该地区客观经济情况的。

  • 标签: 东亚模式 内涵 多样性 误区 经济发展模式
  • 简介:印度服务外包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了一个既符合国情又顺应全球化潮流的服务外包发展模式,其形式和内容的发展可以从印度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演进中得到充分体现。根据实证研究,总结出印度服务外包的三种主要业务模式及阶段演进:初期以软件现场项目模式为主的阶段,发展期离岸外包模式形成发展阶段,转型提升期向离开外包终端和全球交付模式演进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服务外包业务模式演进的成效、成功的原因、存在的不足和可以为鉴的启示。

  • 标签: 印度 服务外包 业务模式 演进 启示
  • 简介:碳预算是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热点和气候谈判争论的焦点之一。2009年英国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碳预算。本文探讨了英国碳预算的目标、模式、特征、作用及影响,指出碳预算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英国制定和实施碳预算,意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建设,以便在国际气候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英国碳预算的借鉴意义不仅限于一国国内经济领域,而且关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 标签: 英国 碳预算 低碳经济 气候政治 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