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第五年,俄罗斯正式出兵叙利亚,成为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要力量.通过军事行动,俄罗斯成功阻止了恐怖活动的进一步蔓延、提升了自身国际影响力、在困境中绝处逢生.当前,中东地区矛盾依旧纷繁复杂,多方势力持续深度博弈,俄罗斯两次宣布从叙利亚撤出部队,展现了其军事一外交联动运用的“巧实力”,获得了战略红利、实现了部分既定地缘政治目标.然而,俄罗斯长期介入叙利亚与美国及西方展开地缘博弈,对其国家振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叙利亚持续动荡的局势及域外大国的深度介入,使俄罗斯虽两次宣布撤兵,却从未真正撤出,围绕叙利亚及中东地区主导权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还将在各大国间反复上演.随着普京开启其第四个总统任期,俄罗斯在解决叙利亚危机、破除西方制裁、振兴国家经济等问题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这需要普京和俄罗斯精英阶层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 标签: 俄罗斯 叙利亚危机 出兵 撤兵 地缘政治目标
  • 简介:美国中亚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去俄化”.排挤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压缩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对美国来说,从各个方面围堵和打压俄罗斯。防止俄罗斯重新崛起.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美国不允许一个地区大国尤其是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干扰并阻止其在中亚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重点。

  • 标签: 美国全球战略 中亚战略 战略竞争对手 俄罗斯 中亚地区 势力范围
  • 简介:碳预算是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热点和气候谈判争论的焦点之一。2009年英国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碳预算。本文探讨了英国碳预算的目标、模式、特征、作用及影响,指出碳预算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英国制定和实施碳预算,意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建设,以便在国际气候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英国碳预算的借鉴意义不仅限于一国国内经济领域,而且关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 标签: 英国 碳预算 低碳经济 气候政治 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华马两族执政党的不同地位、政府公共职位的族群分配比例以及选区划分的族群利益倾向,探讨马来西亚族群政治分层以及族群在政治领域存在的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华人明显处于政治弱势,在族群权益博弈中的地位由此大为削弱。

  • 标签: 政党地位 职位分配 选区划分 政治分层
  • 简介:当代菲律宾女性权力参与程度很高,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即不仅女议员、女总统、女部长比例较高,而且政治家的妻女也拥有较大权力,其女性权力参与可分为正式权力参与和非正式权力参与,两者都有合法的渠道和机制.菲律宾女性权力参与又与家族政治密切相关,在缺乏民主的威权时期,女性更多是以非正式的方式参与权力政治,主要起辅助、补充、配合的角色.在民主转型时代,民主选举加上家族政治,大大促进了政治家族的女性参与正式权力领域.但是,家族政治本身就是与民主政治相对立的,实际上,家族政治是菲律宾政治发展的一个毒瘤,阻碍了菲律宾民主政治的成熟,也降低了普通公民,尤其是普通妇女群体参与权力政治的可能性,最终阻碍了女性政治参与的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女性政治参与 家族政治 菲律宾
  • 简介:二、庇护关系中的变量我们可以对庇护关系进行无限的分类区别。在此,需要对变量的范围进行选择,因为它们需要与我们分析东南亚社会中这种关系的主要变化这个目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类似的区分也要符合对其他非工业化国家的分析。

  • 标签: 东南亚社会 政治变革 庇护 工业化国家 相关性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调整了它的南亚政策,恢复和保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平衡,承认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地位,又牵制其独坝南亚;防止南亚地区的核扩散,在印巴两国核试爆后,都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9.11后又一同取消制裁;通过扩大和发展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积极发挥印度的地缘战略作用,达到牵制中国的目的.

  • 标签: 冷战 美国 南亚 外交政策 地缘政治 核扩散
  • 简介:香港大学亚太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韩林先生撰写的《东帝汶政治与选举》,最近由本刊翻译和编辑出版。作者多年从事东帝汶问题研究,在东帝汶生活的五年里,他深人东帝汶各l社会阶层,采访了东帝汶各政党领导、联合国人员、东帝汶学者等,获取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增刊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填补了我国目前东帝汶问题研究领域的空白,对相关学者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以及各级外事部门进一步了解东帝汶情况将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 标签: 东帝汶 选举 政治 研究中心 香港大学 编辑出版
  • 简介:中国领导人指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架构众多,建立一个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区域安全架构势在必行。”中国应当抓住目前的战略机遇,本着“主动谋划、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上扮演“概念设置国”“议程设置国”的角色,在适当时机提出建立亚太区域安全架构的倡议。中国倡导并参与亚太安全架构的建设,有助于达到以下目标:整合并超越现有的地区安全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国在整个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同时推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大目标;缓解中国在本地区的安全压力,冲淡美国的亚太安全同盟体系并最终使其转型;保障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国在亚太安全事务中的规则制订权;引导国内外舆论和公众正确理解新时期的国家安全观和国际合作观。中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在近期内都不大可能主动提出关于亚太安全架构的倡议,而中国正式提出这一倡议的时机亦不成熟,拟首先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厘清战略思路。

  • 标签: 亚太地区 安全架构战略构想 亚太区域安全
  • 简介:里海沿岸五国为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在里海的法律地位和水域划分、油气勘探开采权、油气输出管道走向等三个问题上展开激烈的斗争,各国间利益冲突难以平衡.围绕里海能源之争,美俄之间的斗争将进一步加剧.

  • 标签: 里海 油田 开采权 各国利益冲突
  • 简介:本文论述了新加坡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新加坡政治发展历史走向、政治体制特征和职能的分析,认为新加玻正处于政治现代化的早期阶段,以现代型集权政治成功地推动经济“起飞”和“转型”;特点是现代化导向明确,制度化水平较高,而参政系数值较低;这条道路的形成,是新加坡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政治精英的主体性选择的结果,有利有弊;其前途是扩大参政系数,实现政治民主化。

  • 标签: 政治发展 新加坡 政治现代化 集权政治 现代型 政治民主化
  • 简介:纵观历史,但凡大国在兴起之时,或将周边国家建成自家后院,与其结为利益共同体;或在周边地区构建战略缓冲区,避免与潜在敌对国家的直接碰撞。这种地缘政治版图的构建,既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延长了安全纵深,也为其经济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 标签: 地缘政治 中国 利益共同体 周边国家 周边地区 经济发展
  • 简介:李光耀自1959年担任第一任新加坡总理开始,35年来一直矢志于新加坡的现代化建设,成功地使新加坡从一个破旧、简陋的港口,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甚至连水都要进口的小岛,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新兴工业化国家。35年中,新加坡经济平均每年增长8.4%,至1995年按人均收入计算成了世界上第九个最富有的国家,其人均收入为22300美元,超过英国和新西兰。李领导新加坡人民创造了奇迹,这一点举世公认。然而李在新加坡成功的秘密何在?至今为止学术界尚缺乏必要的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 标签: 政治艺术 李光耀 政治文化 新加坡 议会民主 政治规律
  • 简介:经历过多次风浪的柬埔寨第二大党--奉辛比克党(以下简称奉党),陷入了自建党以来最严重的内部危机.有迹象显示,现任党主席拉那烈已经失去了对奉党的控制,他的地位受到党内的严重挑战,奉党力量的不断衰退,已经对柬埔寨王室地位的稳固产生影响.

  • 标签: 奉辛比克党 分裂 柬埔寨 人民党 尤霍里问题 政治联盟关系
  • 简介:<正>从1947年独立到1985年2月大选,巴基斯坦政治的发展大致经过五个阶段:五十年代试图建立代议制政府,政局动荡不定;六十年代阿尤布实行军法管制,政局相对稳定;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内战和东巴独立为孟加拉国;布托恢复代议制政府,政局再次动乱;齐亚·哈克再度军管,向文官政府过度。本文拟回顾巴基斯坦政治发展各阶段的情况,探索政治危机的原因。由于水平有限,谬误定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 标签: 巴基斯坦 穆斯林联盟 代议制政府 政治发展 东巴 穆罕默德
  • 简介:同样是执政联盟失去2/3多数国会议席的优势,但2008年3月8日大选后,马来西亚却没有像1969年大选那样爆发种族暴力冲突。本文以比较的视野,在回顾1969年"513事件"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308政治海啸"后马来西亚维持局势稳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原因。"308政治海啸"后马来西亚朝野斗争非常激烈,政治发展充满不确定因素。

  • 标签: 马来西亚 “513事件” “308政治海啸” 政治
  • 简介:二次大战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对待经济安全的态度上,表现出既重视又不重视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历任总统都明白无误地强调靠经济的规模和实力来作为美国的最后防线,认为一个有活力的国内经济是美国发挥全球领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又较少使用经济安全一词。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经济安全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用美国外交政策专家罗赛蒂(J.A.Rosati)的话来说,就是属于“低级政策”之列;一方面,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国际经济政策和国内经济政策时,常常用来达到经济安全目标,特别是不少对外经济政策本身就是典型的经济安全政策,另一方面,从来没有正式制订过一个系统和明确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这一矛盾现象是了解美国经济安全战略的入口。

  • 标签: 经济安全 政策的目标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经济安全战略 国际经济政策
  • 简介:2010年9月1日。奥巴马按照竞选承诺,将美作战部队全部从伊拉克撤出.标志着美军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正式结束。虽然伊拉克战争的功过和输赢有很多不同评论,但接下来更加关注的问题是,作为一个习惯了有对手的美国来说,结束了伊拉克的作战任务.美国下一个目标会指向谁?是攻打伊朗还是全力进行阿巴反恐?是防范中国还是遏制俄罗斯?是继续将战略重心放在中东还是转移到亚太地区?

  • 标签: 美国 伊拉克战争 作战任务 2010年 作战部队 亚太地区
  • 简介:借1999年旅游业发展的好势头,越南把2000年旅游业的目标定为:吸引外国游客200万人次,推动本国游客达到1100万人次。1999年,越南在发展旅游事业上下了大功夫:例如:越南和古巴等国家签署了一系列的旅游合作项目,同泰国和老挝合作开发湄公河地区的旅游景点,与亚洲旅游协会和世界旅游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开辟一些特色旅游线路等。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得前往越南参观游览的外国游客有所增加,本国旅游者的数量也随之提高。据越南旅游局的统计,

  • 标签: 2000年 外国游客 越南 1999年 旅游业发展 湄公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