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对美国防扩散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虽然其中不乏值得肯定的一面,但美国固有的强己弱人防扩散政策目标的本质未变,仍力图通过防扩散政策来巩固和扩大自身优势,冻结并削弱对手或潜在敌人,其实施结果可能会重蹈布什政府覆辙。

  • 标签: 奥巴马政府 防扩散政策 出口控制
  • 简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国际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也引起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领域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总体上看,现有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遇到了严峻挑战,形势令人关切。

  • 标签: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 国际金融危机 现状 核武器扩散 安全带
  • 简介:核不扩散机制正面临崩溃局面的原因,除核不扩散机制自身存在未能和国际安全机制有机结合的严重缺陷外,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肆意践踏和推行双重标准为害至巨.而核不扩散机制未顾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正性。朝核问题的演变表明,半岛安全局势早已超出朝核问题本身的意义,正是美国的制裁、威胁和以推动核不扩散谋取战略优势的政策取向迫使朝鲜从主张半岛无核化到正式拥核,也是美国霸权的言而无信导致六方会谈一次又一次陷入僵局。强权政治是催生核扩散的土壤。只有构筑全球安全环境,才是解决核不扩散问题的根本出路。

  • 标签: 国际核不扩散 机制体制 朝核问题 国际安全环境
  • 简介:和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永恒追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和平时而给人类带来繁荣和进步,时而远离我们而去,成为人类的一种奢望甚至梦想。对和平的威胁和挑战来自方方面面,其中核武器自从其第一次试爆开始,就成为高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得几代人一直生活在核恐怖之中。

  • 标签: 国际和平 核裁军 人类社会 进程 扩散 维护
  • 简介: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前,全球军控和防扩散进程已经面临严重挑战.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的一系列相关事态发展,对全球军控和防扩散进程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值得关注.

  • 标签: “9·11”事件 全球军控 防扩散
  • 简介:苏联对核武器的作用、核战争是否是政治的继续等问题的认识,经历了辩证发展的过程。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了苏联核政策的制定。苏联的核政策与美国的核政策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表现出几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苏联最初坚持美国应率先进行核裁军。美国的核垄断被打破后,苏联在努力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开始与美国合作致力于限制他国发展核武器;随着对美核均势的形成,在限制他国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苏联开始实施与美国进行相互限制的核政策;冷战末期,由于自身实力的衰落,苏联努力争取与美国共同削减核武器。苏联核政策的主要结果,是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随着苏联核政策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历史表明,反对霸权主义,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这一新安全观为指导处理与他国关系,才是各国防核扩散的理想途径。

  • 标签: 苏联 核政策 核武器 美国 核不扩散机制
  • 简介:九一一事件以来,防扩散成为中美合作亮点.两国在多层面形成较稳定的合作模式:在国际防扩散机制建设方面,美中之间主要是倡议者和积极参与者、建设者的关系;在应对地区核热点方面,中美分别扮演了“好警察”和“坏警察”的角色;在双边合作方面,中美互动以培训与协作为主.防扩散之所以能够成为中美合作亮点,是空前严峻的核扩散形势及两国防扩散战略调整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扩散合作加深了中美了解与互信,稳定了热点地区形势,保障了中美两国的安全与发展利益,改善了中美经贸交流的外部环境.但随着近年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美防扩散合作面临抓手减少、互补协作难度增大、地缘干扰因素增加等挑战.因此,对未来的中美防扩散合作不能盲目乐观.当然,形势变化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中国的快速发展将扩大中美防扩散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并为两国合作提供更多智慧和资源.中美应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防扩散合作重点,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之成为两国携手进行全球治理和维护地区秩序的样板.

  • 标签: 防扩散 核安全 出口管制 中美合作模式
  • 简介:在东北亚地区,只有朝鲜不是《核不扩散条约》成员国,其他国家在核不扩散条约框架内享有不同的地位。专家把核武器的扩散分为纵向扩散(即核武库的逐渐增加)和横向扩散(即核大国数量的增加)。目前,东北亚地区核武器纵向扩散的威胁可能来自外部干预势力,如美国。此外,还有中国和朝鲜,它们已经是事实上的有核国家。

  • 标签: 《核不扩散条约》 东北亚地区 地区经济 有核国家 外部干预 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