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ofArabStates-LAS,简称阿盟)自成立就成为反映阿拉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和折射阿拉伯世界外界关系风云变幻的风向标。阿盟的诸多举措构成了中东问题的重要内容,甚至一度成为研究分析当代泛阿拉伯问题的“起点”和“最高点”。国外阿盟研究的议题涉及了阿盟成立的政治背景、发展历程、地区作用及政治协调功能等各个方面,几乎涵盖了阿盟所有的功能性领域,不仅丰富了国际组织的实证研究内容且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并使国际组织研究的着眼点从联合国、区域政府间组织扩展到民族区域组织。

  • 标签: 阿盟 议题 国外 阿拉伯国家联盟 意义 借鉴
  • 简介:事不过三。在经过三轮富有成效的对话之后,G20终于在各方共同推动下实现了机制化。尽管机制化的具体运行有待细化、前景仍具某种不确定性,但其所体现的时代意义异常深远,对中国外交的现实启示也值得总结。

  • 标签: 中国外交 机制化 G20 国际关系 经济关系
  • 简介: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立的两极格局向中一美一苏大三角关系演变。作为西方阵营跟随者的东盟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对华政策,双方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对抗、中立到接近的过程。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率先实现中国建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马来西亚建交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 马来西亚 建交 意义
  • 简介:中国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已成一门"显学",且对相关研究、安全现实安全政策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国40年(1978-2017年)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整体上历经了酝酿显现、阐释呼吁、反思深化、建构拓展的过程;研究内容丰富且不断出新,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类型;与国家决策的关系呈现"被忽视——边缘性——中心圈"的发展轨迹;研究驱动包括学理驱动、技术驱动、事件驱动、政策驱动和环境驱动;形成了涵盖组织机构、学生培养、知识传播、政策咨询和学术网络的制度化研究态势。在学术上具备了学派学科的自觉,推动了安全思想的"范式转型""安全文明"的重塑,在政策上牵引着安全治理实践更加综合化与国际化。然而,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体系还未形成,专业性、科学性、国际性不足,未来非传统安全研究需要在全球安全的研究格局、元问题分析框架、理论体系学派自觉、方法论量化研究、议题深究与国际对话上有新的持续推进。

  • 标签: 非传统安全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 共享安全 安全文明 中国学派
  • 简介: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最初只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六国组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成今天有27个国家组成的欧洲联盟,其使命也由经济上的合作扩展到经济、政治、社会、司法、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不论人们对它的评价如何。欧盟的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成就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 标签: 欧盟 欧洲经济共同体 全方位合作 联邦德国 欧洲联盟 意大利
  • 简介:长期以来,德国经济在整个欧洲地区占着绝对重要的地位,一度被称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然而在新千年之际却陷入了困境。2001年和2002年德国经济的增长率均居欧盟各国末位,失业率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经济乏力使得德国年度税收增长目标落空,财政支出刚性使得德国的财政赤字在2002年超过了《稳定增长公约》中3%的上限。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德国,其经济困境一方面可以归因于重要贸易伙伴欧盟成员国和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以及欧元升值对贸易的阻碍作用,但是更为根本的却是德国本身经济结构的老化、劳动力市场僵化和过于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为彻底走出经济困境,德国的根本出路在于对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改革计划,改革劳动力市场、社会福利制度以及税收制度和教育体制。

  • 标签: 社会福利制度 经济困境 德国经济 根本性 欧盟成员国 阻碍
  • 简介:凭借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广东东盟国家的贸易一直是中国—东盟贸易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出台以来,广东东盟国家的贸易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其他省份的主观努力、广东外贸的自我定位等因素,近年来广东—东盟贸易在整个中国—东盟贸易中的相对地位持续衰落。为此,作者提出了广东应具有东盟战略意识,发挥传统优势,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商机以及注重“走出去”等政策建议,期盼广东—东盟贸易取得更大发展。

  • 标签: 广东 东盟 贸易关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简介:能源是经济增长主要的驱动因素。过去10,印度保持了7%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造成能源供求矛盾突出,不仅表现在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大幅增加,而且造成印度能源消费结构、消费强度和消费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解决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的矛盾以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印度政府不断调整能源政策,采取了国内开源节流和国外扩大油源的能源战略,以实现能源安全和能源独立的战略目标。印国内开源节流的政策措施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改进煤电生产管理、加强油气勘探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国外扩大油源的措施则包括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和构建全球能源网络。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

  • 标签: 印度 经济增长 能源消耗 现状 措施
  • 简介:前言目前,在区域内金融合作的场所进行着有关东亚外汇政策协调的探讨.区域内合作的课题有:①国内金融体系的整顿、②紧急时流动性支援体制的完善、③政策对话及监督的加强、④关于外汇政策协调的探讨.其中,关于①-③,已经实施了亚洲债券市场倡议(AsianBondMarketsInitiative)和清迈倡议等,有了稳步的进展.但是,④的有关外汇政策的协调被认为是长期的目标,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政策协调 外汇 课题 东亚 金融合作 金融体系
  • 简介:香港的物业管理及其借鉴意义·辛欣香港是世界上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房地产发展很快,已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而在物业管理方面香港借鉴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管理制度,其中不少做法对于内地推行规范化...

  • 标签: 物业管理公司 物业管理企业 公共契约 自我管理组织 建筑物业主 互助委员会
  • 简介: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导致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却未很好地反映这种变化趋势,以金砖国家为首的新兴变革力量开始登上国际安全治理的舞台。然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的盛行使金砖国家内部的贸易势头减弱;美联储加息、投资干预政策以及政局动荡和经济疲弱等因素使金砖国家面临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减少的压力;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给金砖国家能源安全合作带来困扰;金融安全合作进展缓慢。基于此,金砖国家应继续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为金砖国家的安全合作夯实基础;加快相互之间的发展战略对接,以提升金砖国家的安全合作水平;通过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丰富金砖国家安全合作的内涵。

  • 标签: 金砖国家 安全合作 国际秩序 全球治理
  • 简介:战争性质变化、全球化发展以及冷战结束导致安全关注焦点逐渐转向人类安全.2003年和2004年的两次全球性大规模传染病,再次将人类安全的重要性呈现在人们面前.但由于"人类安全"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且含糊,决定了它不能真正成为一项国际通行的外交指导原则和学术研究范式,而只能在有限的意义上成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一项参照和学术研究的一个思考方面.也正是这一原因,人类安全成为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寻求某些目的的有效工具.鉴于人类安全观存在的重大政治伦理困难,真正符合国际社会几乎所有国家安全需求的安全观念或许应当是中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

  • 标签: 人类安全观 国际政治 外交政策 指导原则 国际政治 文化安全
  • 简介: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五四文学的研究兴趣将越来越转向文学自身。郭沫若《女神》留给后世的启示性意义,也许将主要在新诗形式方面。新诗在韵律节奏探索上的一系列尝试和突破表明,新诗中“自由派”“格律派”之争并非文学史描述中的那种两军对垒,而与诗人创作个性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郭沫若《女神》 新诗形式探索 诗人创作个性
  • 简介:本文旨在论述发展中印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开展对印公共外交提出建议。本文强调,在中印相互依赖加深双方互信不足并存的背景下,加强公共外交正当其时。这既有助于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也是推进两国舍作的必然要求。同时,本文还较为系统地从战略目标、工作内容、实施主体、目标对象、重点部门以及资源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 标签: 中国 印度 公共外交 策略
  • 简介:2004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北部湾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一个双赢互惠的安排,显示了双方完全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好两国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对于两国构筑“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关系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将增进两国在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和其他领域全面而密切的合作,有利于北部湾地区的长治久安。回顾这一历史事件,无疑给其他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 标签: 北部湾地区 划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功 渔业合作 历史遗留问题
  • 简介:毛泽东在30年代曾认为,形式逻辑是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反对矛盾性,主张同一性,反对概念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张概念及事物的凝固静止,因而是辩证法正相反的东西。建国后,从50年代初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开始,毛泽东就一直关注着形式逻辑问题。在谈话和书信中,他不再把形式逻辑划归资产阶级和形而上学,而是多次表示,形式逻辑没有阶级性,它与辩证法之间没有低级高级之分,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由此发生转变。因此,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对我国的形式逻辑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和督促出版或再版了包括周谷城的《形式逻辑辩证法问题》、《形式逻辑辩证法》和章士钊的《逻辑指要》等在内的一系列逻辑专著,对我国形式逻辑研究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形式逻辑 辩证法 逻辑观 《逻辑指要》 周谷城
  • 简介:90年代中国一些作家创作所暴露出的时代性的阙如令人吃惊,体现在作品的主导意象上,是把对现实的批判和抵抗建筑在回归自然和传统儒文化价值上。但是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进程角度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价值不可能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的思想智力资源,返回田野更是绝无前途的倒退。当代作家应深刻把握转型期中国社会和生活的本质,汲取超越于农业文明之上的先进的思想文化资源,致力于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

  • 标签: 90年代 中国文学 传统文化 价值 现代性
  • 简介:由于中亚地区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战略性能源)和国际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冷战后,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后,美俄加剧了在中亚地区的争夺。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俄罗斯艰难应对。在维护俄罗斯的中亚战略利益、打击中亚“三股势力”、缔造俄南部和东部稳定周边环境、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俄罗斯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 标签: 俄罗斯 上海合作组织 战略意义
  • 简介:本文从郑和远航以前的中非关系、郑和远航中非关系以及郑和非洲之行留下的疑问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郑和远航在中非关系史上的意义.中非关系源远流长,郑和远航将这一关系推至一个新的巅峰.在郑和之行非洲的关系上,作者就郑和非洲之行的肇始、航线、结果、影响意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郑和的非洲之行至少在6个方面留下了疑问,这些问题都在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寻求答案.

  • 标签: 郑和 中非关系 非洲 华侨华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