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外语院校综合英语课在英语基础阶段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教材的优劣对教学效果关系重大。本文是对杨立民、徐克容编著的综合英语课教材《大学英语教程》第三、四册的分析、评估。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语法、词汇、选材及练习的编排等四方面肯定了该教材的长处,指出了它的不足,为其修改、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教程》 综合英语课 英语教程 积极词汇 英语专业 词汇学习
  • 简介:一、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战后重建道路坎坷。几个月来,美国总统布什依然在极力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辩护,但国内形势的发展却对美国的伊战政策越来越不利。美国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9·11”调查最终报告,

  • 标签: 调查委员会 国际形势 布什 辩护 国内形势 “9·11”
  • 简介:当前,亚欧大陆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诸如经济安全、环境安全和体制不稳定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为此,进行广泛的安全对话已成为亚欧合作的主题。积极推进亚欧安全合作进程将对21世纪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安全合作 国际新秩序 亚欧会议 安全环境 前瞻 经济安全
  • 简介:19世纪末至1918年,犹太社团在哈尔滨开始形成并初步发展,设立了严密的组织机构,开展丰富的宗教活动,在哈尔滨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 标签: 哈尔滨 犹太人 犹太社团
  • 简介: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出现的资本迅速国际化,对于有关地方经济增长进程的传统理论的效用提出了质疑。在当今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和在国际上活动的多地公司比国家间的贸易发展得更快。现在各种资本流通渠道在国际上汇集在一起。不论是在估计发展前景方面或是在指导经济政策方面,比较利益观念和工业选点理论等根深蒂固的看法越来越陷入困境。各国和国内各地区都要采取发展面向出口制造业的战略,展开公开的竞争以吸

  • 标签: 工业化前景 外国直接投资 出口制造业 比较利益 新兴工业国 流通渠道
  • 简介:苏联剧变对第三世界国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政治上与苏关系密切,经济上依赖苏联的国家,受到的冲击较大。现将朝鲜、蒙古、越南、古巴和印度等国所受的影响介绍如下:朝鲜政治影响:冲击朝现行体制。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苏副外长罗高寿1991年10月4日在日本接见该报记者时说,苏对朝的基本态度是'今后将重新恢复近一年来中断的双方高级官员的互访',苏'修补对朝关系'旨在向朝'吹进民主化之风'以'逐渐促进北方体制

  • 标签: 苏联剧变 第三世界国家 持不同政见者 社会主义体制 《产经新闻》 蒙古人民革命党
  • 简介:19世纪末,中国东北地区在日、俄等列强的殖民角逐下,哈尔滨成为被动对外开放地区。仅经过20余年。哈尔滨便从一个边陲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东亚地区新兴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并成为列强商业势力竞相争夺的一个广阔市场。在哈尔滨的经济繁荣与城市建设中,尤其在银行业的发展中,犹太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犹太人的金融活动对近代哈尔滨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示范作用。

  • 标签: 哈尔滨 银行业 犹太人
  • 简介:1990年8月9~11日,中国联邦德国研究会和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联邦德国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出席会议的有外交部、经贸部、国家计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及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等26个单位52名学者和专家。联邦德国驻华大使韩培德先生在会上作了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报告。与会代表们对德国统一进程加快的原因及其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论文题目刊载如下:

  • 标签: 德国统一问题 国家计委 国际问题研究 德国驻华大使 现代国际关系 世界经济
  • 简介:1988年9月7~8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京举办'第三世界与美苏'学术讨论会。与会者有22个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这次讨论会是在美苏关系和国际局势趋向和缓的时候召开的。会议集中讨论了在新形势下美苏对第三世界战略和政策的变化,第三世界对美苏政策的变化和特点,以及地区冲突等问题。讨论会共收到论文24篇,题目如下: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美苏关系 地区冲突 中东政策 里根政府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1990年11月5~7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京主办了一次'美日欧与第三世界学术讨论会',有北京、上海、杭州等地19个单位69位专家、学者应邀与会,提供论文共35篇,日后将选编出版论文集。这次会议是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急剧变动、海湾出现严重军事对抗的情况下举行的,会上代表们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新问题,并展开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情况简介 美日 军事对抗 “第三世界” 二次大战
  • 简介:1991年10月9~11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京主办了'90年代的第三世界'学术讨论会,应邀与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32个单位78位从事国际问题和第三世界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论文40余篇。这次讨论会是在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三世界处境更为严峻的形势下举行的。会上就90年代第三世界的经济、政治和外交等问题及其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第三世界国家 国际问题 经济区域化 反对霸权主义 区域集团化
  • 简介:11月23—24日.新世纪第三届中日亚洲形势与和平问题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方参加座谈会的有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团中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日方参加座谈会的有由自民党众议员铃木恒夫率领的代表团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和铃木恒夫分别致辞。

  • 标签: 和平问题 亚洲形势 座谈会 北京 中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简介:<正>1991年10月9日至11日,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召开了《90年代的第三世界》学术讨论会。这是自1986年以来在现代所举行的第五次第三世界问题的专题讨论会,30多个单位共1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90年代第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前景及其对外关系趋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概述如下。一、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但也存在有利因素与会学者认为,80年代的十年,给第三世界留下了痛苦的教训。在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下,接连不断的地区冲突使非洲、中美洲和中东地区饱尝了战争的劫难,经济上经历

  • 标签: 第三世界国家 发展中国家经济 学术讨论会 民主化 地区冲突 发展战略
  • 简介:自80年代下半期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从对抗、紧张转向对话、缓和以及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苏联、东欧形势的迅速变化,对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世界形势发展表明,第三世界在80年代中力量有了很大增长,团结合作不断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世界参与解决重大的地缘政治问题,为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作出贡献,积极反对超级大国的外来干涉、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80年代中,第三世界在经济上虽然困难很大,但经过艰苦努力,经济在逐步增长,特别是东亚的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拉丁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在进行

  • 标签: 地区经济 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事务 增长速度 经济形势变化 地区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