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历史上文明进程的不同及其他原因,俄罗斯与欧盟之间既存在利益合作,又在诸多问题上存在着种种分歧。尽管俄罗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了回归欧洲的战略方针,双方的合作前景良好,但由俄欧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和分歧,俄罗斯加入欧盟的可能性不大。

  • 标签: 俄欧关系 外交合作 挑战 前景
  • 简介:新时期越南建军思想与安全战略段奎著冯永孚译大会全体代表,主席团全体首长,敬爱的各位贵宾:首先,军队代表团以人民武装力量的全体党员、指战员和国防战线的全体职工的名义,向领导我国各民族人民和人民武装力量赢得百战百胜的旗帜──我们亲爱的党,向我们的国家表达...

  • 标签: 建军思想 社会主义工业化 新时期 国防教育 政治稳定 工人阶级
  • 简介:越南和中国的科技合作始于60年代,在1960年11月28日签订的越中科技合作协定基础上,在70年代前5年继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一合作关系对解决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和战后恢复经济作出了贡献.同时,双方的一些高级科技干部和专家进行互访,互相通报每一个国家发展科技方面的政策和取得的成就,交流管理方面的经验.在这一阶段中,中国帮助越南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工程,如太原钢铁厂、河内上庭工业区、河北氮肥厂等.中国还在各大学、各研究院和各企业为越南培养了上千名科技干部.

  • 标签: 革新时期 科技合作 越南 中国
  • 简介: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专心致志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不仅需要长期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最佳时期,而中国和老挝的友好合作关系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为中国同其它周边国家关系树立了榜样。

  • 标签: 中老关系 周边国家关系 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 中老边界条约 第三世界国家
  • 简介: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经济上已出现相当明显的相互依赖,局部经济合作也有较大进展。但东亚与欧洲不同,至今尚未形成全区性的多边协调与合作机制。现在,东亚格局正在经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已在许多方面影响该地区各国的重大利益。一、冷战结构的瓦解对东亚安全形势的影响

  • 标签: 经济合作 全区性 经济发展水平 后冷战时期 东盟国家 世界经济
  • 简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谋求中日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在中日关系中仍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标签: 中日关系 两国关系 台湾问题 中日邦交正常化 历史问题 外交
  • 简介:印度与日本之间的双边关系是影响亚洲地区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印度的“东向战略”与日本的“南下战略”在相动的基础上找到了共同点,印日关系获得迅速发展,尤其两国在经贸、亚洲与印度洋战略安全、联合国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引人注目的突破。印日关系将继续保持发展的态势,但由于受制于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印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印日两国同为中国的重要邻邦,其双边关系的走向势必将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印度 日本 地区安全 战略关系 中国
  • 简介: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及九五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成功召开之后,妇女问题进一步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八年来,中国政府以行动履行承诺,为实施《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作为中国最大的非政府妇女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宣传、协调优势,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在带领妇女参与发展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开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世界妇女大会 中国 社会地位 男女平等观念 参政比例 妇女权益
  • 简介:今天,中德两国妇女政治家、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就两国妇女的权利、妇女参政议政、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妇女解放、妇女就业、妇女权益保障、中德妇女的合作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这对增进中德妇女之间的友谊,促进两国妇女的友好交往,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妇女组织 社会地位 参政比例 男女平等观念 三个代表
  • 简介: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年5月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级会晤,双方宣布了中苏关系的正常化,发表了中苏会谈的联合公报。至此,中苏两国30年的隔阂和对立得以消除,中苏关系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苏关系正常化,对于进一步稳定国际形势,特别是对于亚太地区政治新格局的形成和亚太各国的合作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苏关系正常化是亚太新格局的重要触媒剂。亚太地区由于其固有的特点,成为仅次于欧洲的足以左右世界发展走向

  • 标签: 中苏关系 国际形势 大三角 中苏会谈 苏联领导人 三角关系
  • 简介:<正>苏联解体,国际力量对比变得对日本更为有利,但国际社会动荡与新旧矛盾交织,又使日本面临新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外交的主要特点是,从经济、政治、军事到环境,全面参与建立国际新秩序,并试图发挥全球性大国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将立足于亚太,谨慎而现实地处理和调整其与各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一、参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思路与新目标苏联解体,正值以擅长外交的“政策通”著称的宫泽喜一执政,其外交既保持了日本外交的连续性,又力求在新形势下增添新特色,提出新主张,谋求新建树,实现新目标。这无疑将对90年代日本外交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强调“冷战后”应形成“多国协调格局”。

  • 标签: 苏联解体 日本外交 国际新秩序 联合国安理会 新目标 发挥作用
  • 简介:9.11事件,印度立即表示'无条件支持美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立场,积极加入国际反恐怖主义联盟.由于美国对印度的反应采取冷淡的态度,反而把巴基斯坦作为反恐怖主义的前线国家,印度表现出无奈、担扰和愤怒.通过冷静的思索,印度反映出对美国许多的奉劝、呼吁和要求,加强多边双边的外交活动.

  • 标签: 9.11事件 印度 思索 反恐怖主义联盟
  • 简介:<正>斯洛伐克今年1月1日独立。2月15日议会选举原执政党“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副主席米哈尔·科瓦奇担任第一任总统,3月3日宣誓就职。金融问题专家米哈尔·科瓦奇是一位颇有经验的金融问题专家,在银行部门工作长达37年之久。1930年8月5日出生。1953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54年于布拉迪斯拉发高等经济学校毕业,在斯洛伐克地方银行任职。1964年出国任教,在古巴中央银行学校当教师。1967年被派往英国,任捷克斯洛伐克商业银行驻伦敦分行的副行长。1970年因反对

  • 标签: 斯洛伐克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 金融问题 执政党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 简介:大选的日本政局走向马俊威日本大选结束,桥本龙太郎于11月7日再度当选日本首相,维持了4届达3年3个月之久的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被打破,自民党重新单独执政,日本政界进入保守势力主导的新阶段,政治右倾化倾向加强。一、日本政治力量新变化大选后日本政界基本...

  • 标签: 自民党 日本 社民党 中日关系 选举区 行政改革
  • 简介:展望南非大选的形势4月26-28日南非将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多种族民主大选。目前,竞选活动已进入高潮。尽管右翼自由联盟仍未正式登记参加大选,各党派支持者之间为竞选而酿成的暴力冲突时有发生,但大选的如期举行已如箭在弦,引弓待发。大选,南非白人少数统治将...

  • 标签: 种族隔离制度 新政府 非国大 民族团结 国民党 南部非洲
  • 简介:<正>一、从经济的高速增长到急剧下降1984年美国增加了进口,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包括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因此而大受其益。一些观察家认为,美国增大进口致使新兴工业国和西欧国家变成了美国经济升降的“俘虏”。然而,这些国家又无他路可走,因为,很难找到象美国这样的大市场。

  • 标签: 新加坡 发展中国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 新兴工业国 美国经济 过渡时期
  • 简介:苏共的灭亡使世界社会主义力量遭受沉重打击,但就在该地区反共势力的喧嚣声尚未沉寂之时,俄罗斯社会主义力量再度崛起,这使俄政治时钟大幅左摆.但仅经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俄社会主义力量便再现衰败迹象.俄社会主义力量的大起大落给我们以很大启示: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是执政党赢得民心的基本条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执政党受到民众拥戴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 标签: 普京时期 俄罗斯 左翼政党 社会主义力量 杜马选举
  • 简介: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发生连环爆炸案,造成了200多人遇难、千余人受伤的惨剧,被称作是欧洲的"9·11".这一事件使整个欧洲为之震撼,激起了欧洲各界对恐怖主义威胁的重新评估,加速了欧盟内部的反恐合作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引发了欧美关系的微妙变化.

  • 标签: 欧洲 反恐斗争 “3·11”事件 反恐合作 恐怖主义 伊拉克问题
  • 简介:"9.11"事件,美国借反恐之机,大举进军中亚,从而使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但美俄战略争夺加剧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中亚形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 标签: “9.11”事件 中亚 地缘政治 外交政策 安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