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西藏是我国内地通往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发展沿边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开发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中部流域,是今后10年开放西藏经济的战略重点,从而促进西藏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高原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土质肥沃,资源相对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开发这个地区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已有的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充分论

  • 标签: 西藏自治区 尼泊尔 周边国家 边境贸易 印度 战略重点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现代化浪潮已其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世界各个角落。其中既有德、意、俄、日等国在国家政权强力推动下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运动,也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宗主国的统治下,因掠夺原料和扩大市场的需要使这些地区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畸变...

  • 标签: 甘地 现代化 反工业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
  • 简介:<正>印苏经济关系现状如何,它对印苏政治外交关系有何影响?对印度来说得失利弊又如何呢?这些问题向来为苏联问题专家所关注。笔者想就印苏经济关系的历史背景、它的现状和发展、对印度经济的利弊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很多观点可能是一孔之见,望专家、学者们赐教。一、印苏经济关系的历史背景早在公元前一世纪,香客和商人就从现在的中亚地区进入印度贵霜王朝统治的地方。以

  • 标签: 经济关系 印度经济 苏联 印苏 利弊 历史背景
  • 简介:<正>在中外关系史中,比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要早得多的一条对外交通线,是古称为“蜀一身毒(印度)道”的西南丝绸之路(简称“西南丝路”),它远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即已存在。这条道路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推动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诸国以及欧洲、非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西南丝路 中国西南地区 东南亚地区 缅甸 中南半岛 经济联系
  • 简介:近些年,非洲海盗活动猖獗,不断增多的海盗袭击活动不仅干扰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而且对全球能源安全与国际贸易构成了严重挑战。为了应对非洲海盗威胁,非洲有关国家、次地区组织等做出了艰苦努力,联合国、国际海事机构及主要大国也采取了多种举措,但是成效并不理想。在海盗问题上,外部举措和援助必须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才是有效选择。

  • 标签: 非洲 海盗 非传统安全 国际反海盗合作
  • 简介:在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中,东北三省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对有关情况做以介绍并提出一些看法.近十年东北三省原苏联的边境地方贸易的发展进入8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缓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紧密联系的加强,中苏关系开始缓和并于1989年由于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华而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这一期间两国的经济联系全面恢复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的贸易总额最高不超过30亿美元,到80年代末期双方贸易总额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2年中俄贸易总额高达58.6亿美元.中俄(苏)的经济技术合作也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取得顺利发展同时.两国的边境地方贸易发展更加迅速,获得的成果已使世人瞩目.在中俄(苏)边境地方贸易的发展中,尤以黑龙江省、吉林省为重点.也可以说,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边境地方贸易发展代表了两国发展的水平和万向.

  • 标签: 边境贸易 经济技术合作 边境地方贸易 东北三省 黑龙江省 吉林省
  • 简介:2015年1月7日,法国巴黎爆发的《沙尔利周刊》巴黎总部恐袭案令举世震惊,欧洲的伊斯兰问题再度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在此前几个月,德国已兴起了一股伊斯兰运动,其声势不断壮大,几起游行示威规模之大令人始料未及。相关事件触及了穆斯林移民这根欧洲社会的敏感神经,成为影响德国社会安全的一大隐患,从而引起了德国政府乃至欧洲政界的警惕与普遍担忧。

  • 标签: 伊斯兰运动 德国政府 原因 法国巴黎 社会安全 穆斯林移民
  • 简介:全球化与全球化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两面.冷战结束后,世界矛盾的发展演变刺激着'全球化运动'的高涨.本文试以'热那亚事件'为背景,对'全球化运动'的起因、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思考.

  • 标签: “热那亚事件” “反全球化运动” 思考
  • 简介:德国“四小”和东盟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孙晓青TheRapidDevelopmentofGermany'sEconomicandTradeReistionswithASEANandNIEs¥Abstract:Sincethe1980s,Germany'...

  • 标签: 经贸关系 直接投资 德国 东盟 跨国公司投资 新加坡
  • 简介:一、中国越南的贸易中国是第一个与越南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也是1954年印度支那停战前唯一与越南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18日,中国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贸易随之开始,直到1978年由于黎笋集团推行反华排华政策而中断直接贸易止,两国贸易关系持续了整整28年。28年来,中越两国间的贸易关系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两国间的国家贸易,这是中越贸易的基本形式。二是双方地方国营贸易公司之间根据各自政府关于准进和准

  • 标签: 贸易关系 国家贸易 建立外交关系 地方国营 援助越南 黎笋
  • 简介:《波特曼-墨菲宣传法案(Portman—MurphyCounter—PropagandaBill)》,也叫《2016反制信息战法案》①,以下简称《宣传法》。《宣传法》最先是在2016年3月由美国共和党籍的波特曼(RobPortman)参议员以及民主党籍的墨菲(ChrisMurphy)参议员共同提出,原名是《信息战法案》)。之后这个法案在7月以现在的名称再度被提出,并于12月8日通过。

  • 标签: 法案 墨菲 特曼 美国 COUNTER 解读
  • 简介: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概括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具有全球战略性问题的重要论断.从而摈弃了以往一直坚持的“不是战争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战争”以及战争不可避免的“左”的观点。

  • 标签: 和平 合作 交流 组织 旗帜 邓小平同志
  • 简介:苏联危机纲领、苏共纲领草案、苏联新联盟条约是苏联'8.19事变'前一个多月先后通过或准备通过的3个重要文件。7月1日苏联内阁总理加10个共和国政府总理联合签署的苏联危机纲领开始生效,7月10日公布;7月25~26日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苏共纲领草案,8月8日发表;8月15日苏联颁布了新联盟条约正式文本,准备于8月20日签署。从苏联目前情况看,上述文件将或则束之高阁,或则要修改补充。尽管如此,它们仍不失为重要历史性文件,可供研究苏联某些问题时参考。现按文件公布时间顺序将其内容简介如下:

  • 标签: 反危机 苏共中央 联合签署 修改补充 正式文本 政府总理
  • 简介:南亚国家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独立后南亚国家政府在外国援助机构的帮助下颁布了一系列农村发展计划,包括农村社区发展计划、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农村公共工程发展计划和微型贷款计划等,旨在重建农村基础设施和体制机构,实现扶贫和脱贫的目的。南亚国家农村贫困的战略选择包括开发落后地区,向贫困人口提供生产资源和生产技术,加大妇女技能培训以促进社会转型,提高原住民和边远人群的知识技能,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农村非农就业和市场开发等方面。

  • 标签: 南亚 农村发展计划 反贫困 战略选择
  • 简介:俄罗斯积极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其前景依然看好,不排除它该地区国家启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俄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存在许多障碍和不利因素,主要是俄对外开放的心态准备还不足,最主要是俄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其政治、经济重心也一直在欧洲。

  • 标签: 俄罗斯 亚太地区 经济一体化
  • 简介:宗教极端主义对“一带一路”影响巨大,不仅成胁海外中国公民和财产安全,破坏地区安全稳定形势,影响项目建设成本和进度,还刺激贩毒等其他犯罪行为。中亚地区的极端主义主要表现为宗教极端主义,形成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个人心理需求、错误的宗教教义和大国博弈等因素。有些人未能系统学习宗教知识却希望在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被极端势力鼓吹的错误宗教教义迷惑,进而加入极端组织并从事带有政治目的极端行为。一些大国出于地缘博弈的目的,资助和培训极端分子,也成为极端势力屡禁不绝的背后推手之一。反对极端主义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重要合作内容,现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已形成比较有效的区域安全合作理念与模式,并取得很多具体成果,有效地维护了地区稳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宜在已有成果和经验教训基础上,综合考虑宗教、地缘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等因素,继续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区域国际机制,加强国家宗教事务管理领域合作,利用宗教体系内部的自我管理和净化体系拨乱反正,同时防范个别大国炒作和利用宗教极端势力干扰地区稳定。

  • 标签: 一带一路 极端主义 反极端主义 中亚国家 安全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