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郑和下西洋期间曾几次访问满剌,一直是郑和研究中被人忽略且带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明太宗实录》、《郑和航海图》原始文献和太仓《通番事迹碑》、长乐《天妃灵应之记碑》亲历者碑刻记载的比较,结合马六甲海峡季风规律和郑和船队航线航程考察,本文认为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曾到访过满剌加国,最早抵达满剌的时间应是明永乐四年(1406)一二月间。

  • 标签: 郑和航海 满剌加 访问次数 考证
  • 简介:14世纪初,在明朝的支持下,满刺取得独立,并迅速发展成为东南亚国际贸易的中心。然而,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侵入东南亚,占领了满剌,导致东南亚国际形势发生剧变,从根本上动摇了以“朝贡”制度为基础的“华夷秩序”。面对这一空前的变局,明朝最高统治者愚昧无知,不了解世界大势,做出不合时宜的反应与决策;加之明朝国力式微,缺乏坚强的实力作后盾,在对葡交涉中软弱无力,其结果只能是坐视满剌的灭亡,从此我国丧失了在东南亚原有的地位,东南亚逐步沦为西方的势力范围。

  • 标签: 满刺加 中国:葡萄牙
  • 简介:<正>前苏联中亚国家宣布独立后,把对外关系的着眼点放到周边国家,特别是土耳其、伊朗。它们频繁进行高层互访,积极开展经济交流,谋求区域性经济合作,在一些政治问题上寻找共同点。一、中亚国家与、伊关系发展迅速的原因1.中亚各国急于在经济发展方面寻找出路。中亚各国在独联体中属于相对贫困国家,由于原苏联中央僵化的管理方法和中亚各国的自身条件的局限,这些国家经济畸形发展,结果现在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为摆脱困境中亚国家对拓展与、伊的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其考虑主要有三:一是寻找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中亚国家根据本国条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许多作法不适合中亚地区,而对土耳其步子谨慎的经济政策、政教分离的政治结构和保持与西方良好关系的战略颇感兴趣。这些国家认为在现代化问题上土耳其是它们的榜样,把土耳其看成了中亚的“日本”。乌兹别克总统访问土耳其后便说,乌兹别克要借鉴土耳其经验。现在“土耳其发展道路”几乎成了整个中亚地区发展经济的口号。二是为发展贸易寻找出海口。中亚各国都是内陆国家,没有通向公海的出海口,出于同外部世界建立联系想法,

  • 标签: 中亚国家 土耳其 中亚各国 中亚地区 发展关系 乌兹别克
  • 简介:堪察边疆区属俄罗斯四大旅游带中的北部旅游带。这一旅游带的特点是旅游业起步较晚,许多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尤其是火山熔岩等地文景观、各种矿泉等水域风光、土著民族原始文化等民俗风情等特色旅游项目,均有待开发。

  • 标签: 堪察加 科里亚克 旅游业 俄罗斯
  • 简介:瓦经济特区是缅甸国内推动最早的经济特区,早在军政府时期就与泰国签订合作开发协议.由于项目本身的庞杂和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泰缅两国之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摸索过程,项目从最初的政企合作逐步转变为政府之间的合作,规划内容的变动也较多,规划面积和规划建设项目都一再发生改变,至今项目仍旧面临着诸多挑战,进展较慢.瓦经济特区的发展对各国参与缅甸其他经济特区的开发合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土瓦经济特区 投资开发 发展前景
  • 简介:冷战开始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从“拉拢”到“隐蔽行动”并适度“容忍”,再到试图“迎合”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浪潮,以期利用民族主义来防范共产主义。但是,随着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高涨,苏诺采取激进的路线,使得印度尼西亚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增多。美国也逐渐改变原有的政策,采取“遏制”政策。最终在“九三零事件”中,长期受到美国秘密支持的印度尼西亚军方迫使苏诺下台。至此,美国防止印度尼西亚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影响美国印度尼西亚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中,美国对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认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成为美国政策变化的主导因素。

  • 标签: 冷战 美国对印尼政策 苏加诺 民族主义 战略利益的认知
  • 简介:中国(绵阳)科技城与印度班罗尔科技园同属于发展中国家新兴城市的科技园区,本文对印度班罗尔科技园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根据绵阳科技城发展现状、特点,参照印度班罗尔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绵阳)科技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

  • 标签: 班加罗尔科技园 绵阳 经验 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