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6月29—30日,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大会(CONGO)在瑞士日内瓦举办年度公民社会论坛。来自世界各国非政府组织的近400名代表与会。其中多数来自非洲、拉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如此众多非政府组织的代表齐聚日内瓦讨论就业问题。表明公民社会对事关民生的就业问题的兴趣在不断增加。

  • 标签: 公民社会 论坛 非政府组织 就业问题 发展中国家 咨商地位
  • 简介:2006年12月12—13日,南非全国公民组织(SouthAfricaNationalCivicOrganization-SANCO)在南非立法首都布隆方丹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自南非九省的1000多名代表与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代表也应邀参加大会,并与南非政府执政联盟的官员、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等进行了广泛接触和深入交流,加深了对南非全国公民组织的了解。

  • 标签: 公民组织 南非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侧记 印象 全国代表大会
  • 简介:应我会邀请,以副主席维斯瓦夫·克里姆查克为团长的波兰家园公民协会代表团一行6人于2006年5月13—21日对华进行友好访问。在京期间,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李北海会见,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徐建国与代表团进行了工作会谈。代表团还拜会了民政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经济联络中心等单位。除北京外,代表团还访问了云南省昆明市、丽江市。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代表团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公民 波兰家园 访华
  • 简介: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以第一副主席耶日·西维茨为团长的“波兰家园公民协会”代表团一行5人于6月20至28日访华。双方共同举办了“中东欧及波兰转型20年”座谈会,深入探讨了中东欧及波兰转型的历史背景及经验教训。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交流协会副会长朱达成分别会见了代表团。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代表团 波兰 访华 公民 家园
  • 简介:2011年3月27日至4月2日,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以副主席玛尔钦·班本为团长的“波兰家园”公民协会代表团一行5人.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在京期间,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进军会见了代表团。代表团拜会了民政部和中国经济联络中心。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代表团 公民 家园 波兰 访华
  • 简介:制定周延而明智的公共政策的能力和发展不同方案以执行政策的能力是构成当代政府治理能力的两大要素。目前,对越南而言,实行社会论证既是公民有效地参与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民主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旨在分析当前越南实行社会论证的机制、特点与实践价值。

  • 标签: 越南实践 政策草案 社会论证 民主治理
  • 简介: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和政客一向推崇分权制衡学说,西方议会实行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等一整套制度,这种监督、制约机制被誉为西方议会民主的“完美设计”。同封建君主专制相比,西方议会民主是历史的进步,它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资产阶级民主不是最高形式的民主,它具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不过是资产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手法,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不同派别之间的权力斗争,西方代议制提供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至于伴随着议会制度而来的金权政治、玩弄权术、党争丑闻、政治腐败,等等,就更是西方议会政治所特有的现象。在当代西方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议会能够避免这些政治丑闻。西方议会政治、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它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

  • 标签: 西方议会民主 参议院 议会制度 监督权 尼克松 不信任案
  • 简介:日俄战争爆发前的几年里,俄国试图利用1896年获得的采伐鸭绿江朝鲜一侧森林资源的特许做掩护,成立一个类似于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企业,暗中向朝鲜渗透政治、军事势力.为此,它先后谋划成立东亚实业公司和俄国木材公司,但在日本的抵制下未能如愿。

  • 标签: 朝鲜 森林资源 日本 俄国 别卓布拉佐夫
  • 简介:观念是一个国家内部对海战略目标和战略原则所形成的共识。国家的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决定了海观念。中国的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使得中国的海观念亟需更新。更新的中国海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共识。第一,五个战略性目标——威慑;维护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确保海洋自由;力量投送与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四条战略原则——建设体系化的主战海上力量;发展多元化的海上力量;灵活的力量运用与软实力的配合。

  • 标签: 海权 海权观念 战略目标 战略原则
  • 简介:自2005年底以来,泰国一直深陷政治危机之中,到目前已经历了2006年9月和2014年5月两次政变。这两次政变深刻暴露出了公民社会和政治体制在政坛中的矛盾作用,其中尤以宪法与宪法法院最为突出。尽管人们普遍希望公民社会和宪制架构(constitutionalstructures)能够实现与选举授予、问责制和政治权利密切相关的民主目标,但是人们在泰国所目睹的一切却与此有着天壤之别。公民社会和宪政的参与者一直为党派利益而非民主价值观所驱使。作为2006年和2014年两次政变的导火索,公民社会的各种势力强力动员起来,涌上曼谷街头,试图推翻民选政府。在此过程中,他们为军方实施干预提供了政治空间和合法性。宪法法院和宪法也在反民主活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起草《2007年宪法》就是明摆着要削弱政党的势力,恢复机构割裂的格局,其终极目的是不让他信·西那瓦(ThaksinShinawatra)及其阵营重返政坛。宪法法院所宣布的许多判决也同样反映出政治利益,而非客观地依法办事。因此,泰国的民主政体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人们原本指望一些社会力量和社会制度可以巩固民主,但是事实表明,就连他们自己亦对其与民主的关系深感困惑。

  • 标签: 民主化 民主巩固 公民社会 非政府组织 宪法 政治体制
  • 简介:应交流协会邀请.以代主席露丝·布恩古女士率领的南非全国公民组织(简称SANCO)代表团一行于6月访华。这是两个组织的首次交流,交流协会对此访高度重视,作了精心安排。代表团在北京期间,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会见,徐建国秘书长同代表团举行工作座谈,分别向客人全面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近况以及交流协会的对外活动情况。代表团还拜会了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中国就业促进会有关负责同志,了解中国的扶贫、就业及妇女工作情况。

  • 标签: 公民组织 代表团 访华 南非 散记 合作
  • 简介:本文研究泰国自1992年以来的政治格局变迁.为此,本文对有关民主化文献进行重新评估,以利于理解泰国公民社会与民主巩固之间关系,并对激进主义组织体系近年出现的分歧进行探讨.以上同步分析表明:1)这些关于公民社会的文献本身就带有政治性;2)这一特征掩盖了激进主义群体内部不断加深的分裂,而人们普遍认为正是这些群体在围绕民主政治问题上构成了公民社会.为了说明这一观点,笔者将细述他信(Thaksin)创建的交叉治理领域及其对城市激进主义分子结盟的影响.治理架构的这些变化,通过社区组织发展协会(CODI-theCommunityOrganizationsDevelopmentInstitute)等新的国家机构对资金重新定向,削弱了许多早期激进群体的既有权势.这种治理架构的变化也揭露出以这一治理贫民的长期项目为中心的各种权力关系,而许多公民为了得到国家给予的好处不得不与其打交道.尽管许多公民仍然参与这些项目,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在别处发声呼吁政治自治.对于这些分歧以及泰国更大的政治困惑而言,危险的并不是公民社会的界限问题,而是围绕谁才是合适的政治主体以及什么才是正当的政治这两个问题所产生的争论.

  • 标签: 公民社会 民主化 公民身份 政治 治理术 泰国
  • 简介:美国的马汉和英国的科贝特都是享誉世界的海战略学家,他们的海思想在产生背景、理论内容和后继影响等方面既存在共性又有着明显区别:虽然他们的海思想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但马汉海论诞生于亟待海外扩张的美国,而科贝特的海思想诞生于海洋霸权国英国;二者均重视海洋的重要性,但马汉强调海优于陆,科贝特则支持海陆均衡;马汉认为海的核心是绝对制海权,科贝特则认识到了制海权的相对性;在海军战略和建设等方面,马汉建议建设进攻性舰队,强调海上决战,科贝特主张建设攻防兼备的均衡舰队,并阐释了有限战争思想;马汉的海思想对当时世界各国海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持续到现在,科贝特海思想对战后美国海军转型和当下美国的海洋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系统比较他们的海思想,可为当下我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海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 标签: 马汉 科贝特 海权 海军战略
  • 作者: 师小芹
  • 学科: 政治法律 > 国际关系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和平与发展》 2010年第1期
  • 机构:[内容提要]19世纪后半期袁正当马汉海军战略理论风靡全球之时袁产生了以朱利安窑科贝特为代表的野英国学派冶海权理论袁它强调海权的相对性尧保护海上交通线的重要尧商业封锁尧陆海协同和两栖作战等遥20世纪的战争史全面印证了朱利安窑科贝特的海权理论对于海权帝国运用海权影响国际政治事务袁特别是影响陆地事务的战略思路遥了解朱利安窑科贝特海权理论袁将有助于我们分析理解当代海权国家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中运用海权的可能选择遥
  • 简介:安理会的大国否决是联合国成功的主要保障之一,这与安理会的形成、功能和组织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尽管大国否决遭到了攻击,但它有着一定的事实和法理依据。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在联合国机制下,完全摒弃大国否决的主张是不符合实际的

  • 标签: 安理会 大国否决权 法理依据 事实依据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综合分析、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旨在解析中国海的深刻内涵。中国海的核心和精髓在于威慑性。相对美国全球战略而言.亚太是其东线战略的前沿,中国则是其看防的重点。美遏制中国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将中国围困在其东线以内,不能经东海、南海,前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海始终着眼于和平战略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背景下,中国陆海文明塑造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渐入人心。在以“称霸”为特质的西方海观面前,“海上丝绸之路”所彰显的“海洋和谐观”无疑将成为引领世界、走向全球的主流思维。

  • 标签: 海权 霸权 中国海权 威慑力
  • 简介:冷战结束后,印度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冷战期间相比发生了重要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印度开始调整其地缘政治目标与战略,并开始大力发展核武装.地缘政治领域海优先的思想和海上力量的发展以及对提高核武器战场生存能力的考虑使印度开始发展海基核力量.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将会使印度在提高核威慑与核实战能力的同时,面临着与美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的较大变化,并会对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的海战略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 标签: 后冷战时代 海权 海军外交 中国海军
  • 简介:2013年1月菲律宾将与中国的南海争端问题提交国际仲裁,国际社会对此非常关注。目前,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第九条设立的仲裁庭,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正在进行缺席裁判,但还需确认仲裁法院对该案是否拥有管辖,以及菲律宾的仲裁条件是否充分。本文将以仲裁法院的管辖和菲律宾的诉讼条件为中心,对诉讼法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拟阐释中菲南海仲裁对整个南海争端的司法解决和运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中的强制性解决争端机制所具有的意义。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 南海 仲裁 管辖权 仲裁条件
  • 简介:战前,英国一直执行亲马来人路线,而受到英国特殊照顾的马来人在英国人处于危难的时候"背叛"了英国人,这使英国殖民当局极为难堪,也给英国军事征服东南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虽然从政治和军事上讲,英国人不能允许反马来人情绪广泛流行,但英国必须慎重考虑重建马来亚殖民统治的政治基础,尤其是在英国用军事手段重新占领马来亚时能争取非马来族群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认为,公民权计划的制订与"第五纵队"问题的困扰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第五纵队 马来亚联盟 公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