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12月20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首届编委会第会议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国际安全研究》编委会委员吉林大学校长助理兼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刘德斌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教授、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马燕冰研究员、《国际安全研究》校内编委、科研处处长康艳梅以及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国际安全研究 编委会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关系 外交学院
  • 简介:<正>大战后,殖民主义在东南亚各国的统治地位根本动摇了。这个地区的一系列国家相继宣告独立,民族主义者作为这些国家新的当权派,主宰着各国的命运。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广大华侨,刚刚与当地人民一起欢庆民族独立之后,很快地被当作“异已”民

  • 标签: 排华运动 二次大战 殖民主义 东南亚 民族主义者
  • 简介:引言据说,华人是所有民族中传统观念、宗亲观念和种族观念最强的人。许多华人奉为行为准则的谚语如”落叶归根”、“饮水思源”以及对违背传统者斥之为”数典忘祖”等可以作为这种感情态度的佐证。中国乃中央之国,她那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是其它所有国家无法与之伦比的。然而,历史似乎对华人开了个玩笑。与中国人对其渊源——国家、家庭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相反。一批接一批的中国移民在不同时间和由于不同的原因离乡背井到海外(包括菲律宾)寻找新住所。这种向海外的移民一直延续至今。今天,菲律宾已有80—90万华人,约占菲律宾总人口6000万的1.5%。

  • 标签: 华人社会 中国移民 二次大战 菲律宾人 居住国 当地华人
  • 简介:世界大战前的日俄、日苏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双边关系。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俄关系具有西方殖民列强与亚洲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总体态势是“俄攻日守”。明治维新到十月革命前的日俄关系具有老牌的殖民主义列强与新兴殖民主义列强之间关系的特点,日俄在东亚既有争夺,又有合作,日本逐渐占了上风。十月革命后日苏关系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邻国关系的特点,又有较为浓厚的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这时期,两国之间始终未能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经历了“日攻苏守”到“苏攻日守”的转变过程。

  • 标签: 日俄关系 日苏关系 国际关系 日本 俄国 苏联
  • 简介:在20世纪60年代整体对外政策日益'革命'和'激进'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对关于老挝问题的第日内瓦会议的政策会显得灵活和务实?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与美国寻求一定程度的缓和。关于中国对第日内瓦会议的政策,本文运用最新解密的外交档案,从国际与国内因素两方面进行了系统考察,认为美国遏制战略的成功、老挝问题不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缓和中苏关系的努力等外部因素;克服国内经济衰退需要减少对外援助并创造相对缓和的国际环境、高层对外交政策分歧等内部因素,共同塑造了中国对第日内瓦会议的政策,并且内部因素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第二次日内瓦会议 中国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 简介:中国朋友常说“2000年的友好,50年的战争”。我想这是指日中两国以文化为中心的2000年友好交流史,以及从1894年的日清战争到1945年日本战败这50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但很多的中国朋友不愿涉及战后的60年。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 日本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
  • 简介:虎头要塞战役是第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在虎头要塞战役中,日本关东军由于战争性质的非正义、战略态势的不利等原因遭到了伤亡惨重的失败,苏联红军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 标签: 苏联 日本 虎头要塞战役
  • 简介:当今世界三个经济共同体,北美、欧洲和东亚,其中东亚经济最为活跃和富有生气。中国与日本是东亚大经济体的骨干力量,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但对中日两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经济繁荣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东亚经济 经济发展 中国 经济共同体 经济体 亚洲
  • 简介:世界上独一无的“公社”──以色列基兹见闻李绍先对以色列的基兹早有所闻,知道它是以色列一种独特的经济实体,其财产和生产资料属成员共有,对内实行"各尽所能,公平分配"的原则。但是,对于这种实体究竟如何运作,却知之甚少,而且对之一直存在着一种近乎好奇...

  • 标签: 基布兹 巴勒斯坦地区 以色列经济 奶牛 内部商店 公共食堂
  • 简介:尊敬的王家瑞部长、各位会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召开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全体会议,感到非常高兴。对于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于我本人在担任第十届交流协会会长两年来,同志们所给予的信任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 理事会 开幕词 同志 本人
  • 简介:值此第新世纪中日亚洲形势与和平问题座谈会在东京召开之际,我谨向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日本朋友给予我们的热情周到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

  • 标签: 亚洲 东京 形势 座谈会 召开 日本
  • 简介:第十届理事会产生于2009年4月。在过去两年,交流协会紧紧围绕国家总体外交,在协会领导的指导下,在各位理事的关心和支持下,团结协作,统筹谋划,实事求是,积极开拓,对外交往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 标签: 第二次全体会议 理事会 协会 交流 副会长 摘要
  • 简介:<正>“托主义”一词在巴广泛流传,它实际上是巴基斯坦人民党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该党纲领明文写道:“信仰是伊斯兰,经济是社会主义,政治是民主,一切权力归人民”。(一)信仰——伊斯兰托从青年学生时代到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各个时期都有大量关于忠于穆斯林的言论,而且把信仰伊斯兰教作为人民党和巴基斯坦国家的最高指导思想,他公开宣布:“伊斯兰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的宗教,是巴斯斯坦的基础”,“伊斯兰是最重要的原则,我们为其事业可以贡献我们的生命”,“伊斯兰精神鼓舞着我们,我们相信伊斯兰永恒的宗教”等等。①

  • 标签: 巴基斯坦 伊斯兰社会主义 人民党 伊斯兰教 马克思主义 基本指导思想
  • 简介:巴基斯坦总理贝娜齐尔·托1953年6月21日出生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市.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毕业后进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76年学成回国在外交部工作.1977年至1984年过着长达7年的监狱生活,1984年获释并流亡英国,1986年回国参加政治斗争.1988年12月当选巴基斯坦总理,1990年8月6日她的政府在执政20个月后被总统解散.1993年,下野3年后再度任巴基斯坦总理,1996年被总统解职,至今流亡国外.1987年12月与阿西夫·扎尔达里结婚,生有3个男孩.

  • 标签: 总理 解散 执政 监狱 回国 巴基斯坦
  • 简介:2018年12月21日上午,由国际关系学院科研处主办的《国际安全研究》第届编委会第一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吴慧副校长主持,刘慧书记致辞。刘书记指出,《国际安全研究》在几年的发展里得到了学术界较高的评价,得益于各位专家及编委会委员的关心和帮助。

  • 标签: 国际安全研究 第一次会议 编委会 国际关系学院 副校长 学术界
  • 简介:《希伦协议》与中东和平进程李绍先1月12日,在约旦国王侯赛因斡旋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终于就希伦问题的最后一个障碍——以色列军队从约旦河西岸乡村地区的最后撤军期限达成妥协。1月17日,巴以代表正式签署《希伦协议》。中东和平进程在一波三折中终于又向...

  • 标签: 中东和平进程 约旦河西岸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乡村地区 新部署 自治协议
  • 简介:波兰新总理泽克及其政策思想戚祖耶日·泽克1997年10月17日被任命为波兰新政府总理,10月31日宣誓就职,是波兰剧变后的第8任总理。上任后宣称,新政府对内推行自由市场经济,促进中产阶级发展,在2001年完成私有化;对外谋求尽快成为北约的全权成员...

  • 标签: 团结工会 新政府 政党联盟 私有化 自由市场经济 波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