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孔子学院作为一个语言和文化推广机构,包含重要的公共外交职能.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非常重视通过公共外交方式提升孔子学院的形象,除了常规地举办文化活动和语言教学活动,还通过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志愿翻译服务、义务汉语教学活动、向学校和其他非盈利机构捐款、深入当地社区和家庭、讲座活动、危机处理和建立合作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在当地机构和民众之中不断提升了中国的形象.

  • 标签: 孔子学院 夏威夷大学 公共外交 社区志愿服务 非盈利机构 教学活动
  • 简介: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开展公共外交的良好平台.近几年来,九江学院的海外华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工作成效显著.建议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开展国别研究工作;要对中方汉语教师(志愿者)加强中华文化教育;应支持高校利用孔子学院与国外高校的广泛联系,推进更深层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 标签: 海外华文教育 孔子学院 九江 高等教育国际化 汉语教师 国外高校
  • 简介: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都是德国,国际间一度谈“德”色变.然而短短几十年,德国不但以崭新的姿态重归国际舞台,还赢得世人普遍的好感与尊敬.支撑起德国外交政策的三个支柱中,除传统的安全、经济政策外,对外文化政策对德国国际形象的重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歌德学院的发展可以让人管中窥豹地了解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演变,同时也可以启发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机构.

  • 标签: 学院 歌德 两次世界大战 文化政策 对外文化交流 国际舞台
  • 简介:在新时代,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民心相通桥梁的角色。基于对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的实地调查,对孔子学院推进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何以促进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取得了哪些成绩和面临什么瓶颈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从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努力创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汉语国际化教育路径和模

  • 标签: 促民心 国际汉语 孔子学院实地调查
  • 简介:语言在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中,除了作为交流工具外,还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的语言与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在普及中国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孔子学院必须语言与文化兼顾,以有效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使中国理念得到有效传播,这就发挥了公共外交的作用.

  • 标签: 语言与文化 传播文化 孔子学院 中国语言 文化基础知识 交流工具
  • 简介:孔子学院从2004年起创办,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的需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遍及全球,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

  • 标签: 孔子学院 中华文化 中国故事 跨越式发展 经济社会 主动适应
  • 简介:孔子学院是中国公共外交最醒目的一张名片,不仅通过汉语教学帮助世界了解中国,而且在鼓励世界求解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中国模式的文化基石,达到理解乃至认同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及中国制度的目标.成立短短十年来,孔子学院成功传播了传统中国形象,在接下来的“两个一百年”,将重点塑造现代中国、全球中国形象,推动中国公共外交主题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向殊途同归方向转化.

  • 标签: 公共外交 孔子学院 文化内涵 中国形象 中国梦 汉语教学
  • 简介:经过近10年的共同努力,2013年7月18日,由印度孟买大学与中国天津理工大学合作筹办的印度第一家孔子学院才最终落地.其过程的艰辛,可从北京大学与尼赫鲁大学合作的难产、郑州大学与韦洛尔科技大学合作的变通窥见一二.究其原因,悲情意识、政策限制和内部党争是阻碍因素,而机遇意识、政策变革和全球趋势是促进因素.随着新一任莫迪政府上台执政,在亚洲新地缘政治格局下,孔子学院的合作也面临变数.

  • 标签: 孔子学院 悲情意识 政策限制 印度 北京大学 碰撞
  • 简介:网络新媒介改变了行为体互动的方式,具有汇聚、传播和引导民意的作用.在家乐福事件中,中国民众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介,对法国产生了强大的舆论压力.

  • 标签: 新媒介 家乐福 网络 事件 中国民众 舆论压力
  • 简介:由于中国在政治软实力上的脆弱、政治话语缺乏独立自主的创新、在政治正确性标准上受制于西方国家,中国的政治和新闻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体系中处于边缘和防御状态.中国应争夺网络公共外交的话语权、增强网络公共外交的全民性、重视网络公共外交的创新手段,并制定中国的网络公共外交战略,积极主动地塑造中国国家品牌.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 网络 政治话语 创新手段 独立自主
  • 简介:网络外交是信息网络技术与外交系统耦合的产物,在本质上是公共外交的一种实现手段.网络公共外交主要有三种形式:在线外交、虚拟外交与社会网络外交或者网络2.0外交.网络公共外交将沿着三个趋势发展:在目标追求上兼顾多元社会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并重,在组织体制上向复杂网络结构转型,在运行机制上为官方一非官方多元主体参与交流、博弈及合作的多样化问题解决路径.

  • 标签: 信息网络技术 公共外交 人类共同利益 系统耦合 社会利益 目标追求
  • 简介:世界华商大会是联系、沟通全球华商的纽带和桥梁。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发展历程和经济模式的华人企业家聚集在华商大会“发展经济,共同繁荣”的旗帜下,彼此取长补短、交流合作。华商大会已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展示全球华商整体形象的重要舞台。

  • 标签: 世界华商大会 网络 连接 经济模式 华人企业家 取长补短
  • 简介:孔子学院对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种连锁品牌的效应,通过中国政府的大规模投入和支持,使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从自发走向自主。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有可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空间。如何保证孔子学院的合作院校、师资和教材等硬件和软件的质量,如何为孔子学院定位,如何降低孔子学院官方色彩,发挥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双向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加强高端学术研究等,都是孔子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标签: 孔子学院 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 成就 海外传播 连锁品牌
  • 简介:网络时代,传统外交人员的情报信息作用、议题能力设置和专业地位都受到挑战,而网络外交借助其意志结盟和互动性的特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美国驻华使馆积极响应和践行奥巴马政府“E化外交官”的号召,并借助博客吹风会、Web2.0外交、把TownHallMeeting开到中国等新举措,大力开展对华外交,但奥巴马坦言从未上Twitter的事实令民众感到失望.

  • 标签: 外交人员 网络时代 驻华使馆 美国 Twitter 奥巴马政府
  • 简介:在当今信息时代,政治不再局限于军事与经济层面,也与赢得人心的“故事”有关.在传统的认识中,公共外交被简单地等同为宣传和政策的创可贴,集中化的大众传媒是主要手段.非政府组织及其网络的兴起标志着“新公共外交”的崛起.新公共外交强调双向对话,将公众视为意义的共同创造者与信息的共同传递者,是“巧实力”武库中的重要工具.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公共外交 网络 信息时代 经济层面 大众传媒
  • 简介:对美国政府来说,开展网络公共外交暗含对外输出其民主价值观念、促进国家安全的深层用意.在实践中,美国网络公共外交经常得到中央情报局等国家安全部门的支持、配合乃至参与.同时,作为国家安全战略之一的网络安全战略的谋划与实施为美国网络公共外交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和安全保障.

  • 标签: 国家安全战略 公共外交 美国政府 网络 中央情报局 价值观念
  • 简介:中国对美公共外交三个典型案例(熊猫外交、孔子学院和歌剧《秦始皇》外交)表明,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特征是致力于打造超越意识形态和体制的“中国”,不仅以“增进友谊”为目的,而且着力塑造“中国是和平美丽的国家”的国际形象.

  • 标签: 公共外交 《秦始皇》 “中国” 孔子学院 典型案例 熊猫
  • 简介:极端组织“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以下称ISIS)在不到十年间发展成为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新生代恐怖组织之一,社交网络媒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SIS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开拓融资渠道、渲染心理威慑、扩大对外宣传并招募仰慕者“参战”和号召追随者自行开展袭击行动。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其他极端恐怖团体效仿的对象,警示我国必须强化社交网络媒体安全防护机制、加强社交网络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以便在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国家主权。

  • 标签: 中的作用 伊斯兰国 作用警示
  • 简介:在多边合作低效的国际背景下,金砖五国机制要发挥作用,就需要与时俱进、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开放、加大自由,增强互联互通能力。这个过程需要一步步地通过合作共赢的实践来“事上练”:通过试点,不断地将成功的经验总结、深化并复制、推广,塑造认知习惯、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最终达到团结共赢。智库的合作可以作为试点,通过在合作机制与内容建设上进行创新,并将由此形成的合作模式外溢至更广的范围,从而形成合作模式与惯性。网络安全问题的急迫性、重大性,使它可以成为金砖国家智库合作目标的首选项。

  • 标签: 事练 国家事 智库合作
  • 简介:国际关系学者具有学术研究与公共外交的双重使命,两者之间存在互为丰富和促进的关系.无论是国际关系研究,还是公共外交活动,心灵沟通是两者的最高层次和境界.同时,对如何在公共外交活动中实现心灵沟通,袁明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和思考,给我们讲述了若干颇具深意的故事.

  • 标签: 国际关系研究 心灵沟通 公共外交 北京大学 教授 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