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公共外交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应满足哪些要求?如何实现这些既定目标?这都是各国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国家开展公共外交活动需要回答实践性问题,也是公共外交理论基本问题.本刊编辑部组织了多位学者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更多读者关注,并参与讨论.

  • 标签: 公共外交 实践性问题 外交活动 外交理论 编辑部 国家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借助大众文化、对外宣传和ODA等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公共外交攻势。除上述日本惯用公共外交手法之外,近年来,日本公共外交政策出现调整也值得关注。为充分开展公共外交,日本政府在其内阁官房设立协调政府外宣"内阁对外宣传室",此外,日本外务省内还设有二级局机构"广报文化交流部",专门负责开展对外宣传和相关公共外交工作。为进一步增强日本软

  • 标签: 公共外交 对外宣传 内阁官房 外交攻势 政策调整 文化交流
  • 简介:伊朗是阿塞拜疆在高加索地区最重要邻国之一,对阿塞拜疆外交政策施加着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17世纪以来阿塞拜疆一伊朗两国关系,重点分析了阿独立以来伊朗对其外交政策构成挑战.本文分析表面,能源政治、经济安全、国际盟友关系、领土完整糾纷、文化安全等现当代事务,最终构成了影响阿一伊两国双边关系最主要障碍.

  • 标签: 阿塞拜疆 伊朗 外交政策
  • 简介:经过近10年共同努力,2013年7月18日,由印度孟买大学与中国天津理工大学合作筹办印度第一家孔子学院才最终落地.其过程艰辛,可从北京大学与尼赫鲁大学合作难产、郑州大学与韦洛尔科技大学合作变通窥见一二.究其原因,悲情意识、政策限制和内部党争是阻碍因素,而机遇意识、政策变革和全球趋势是促进因素.随着新一任莫迪政府上台执政,在亚洲新地缘政治格局下,孔子学院合作也面临变数.

  • 标签: 孔子学院 悲情意识 政策限制 印度 北京大学 碰撞
  • 简介:俄罗斯作为“六方会谈”成员之一,朝鲜半岛局势发展与变化与俄罗斯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在朝鲜第四、第五次核试验之后,俄罗斯一方面坚决反对朝鲜核计划,另一方面则不希望因此破坏俄朝关系良好发展局面,朝鲜日趋孤立国际处境则为俄罗斯发展俄朝关系提供了更加充足动力。同时,“萨德”系统部署成为影响俄韩关系新变量。俄罗斯判断朝鲜半岛不会出现“硬着陆”,希望降低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度。当前,俄罗斯对半岛政策是平衡、对等和独立接触。俄罗斯一方面回应朝鲜安全关切,另一方面扩大与韩国经济合作。中国应鼓励俄罗斯与朝鲜加强经济合作,并就“萨德”系统和边防问题与俄罗斯展开沟通和协调。

  • 标签: 俄罗斯 朝鲜 韩国 外交政策
  • 简介:2015年,西亚地区进一步延续着剧烈动荡高危险局面,亟待建立新有序化地区安全秩序。当前西亚地区乱局呈现全方位、多层次、新常态、无序化特点与趋向,表明该地区地缘政治博弈更加激烈化和复杂化。美国在西亚地区主导权逐步丧失,其影响力和控制力下降势头均比较明显。因应西亚地区局势新变化与新特点,中国对西亚外交政策做出了一系列新调整,其中不乏亮点,尤其是介入地区热点问题解决,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要主动参与西亚地区新秩序构建,统筹好中国、美国、西亚三边关系,把西亚地区打造为中国构筑新型周边关系新基轴和新支点。

  • 标签: 西亚乱局 中国外交 新型周边关系 新基轴
  • 简介:在面临越来越大国际压力情况下,中国急需确立外交政策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的确立必须要有能够与国际社会沟通价值体系.中国和西方价值体系之间存在差异:中国看重经济与社会,西方看重民主与人权.这两者之间既存在竞争又有互补性,也由此产生了不可避免摩擦.如何建立起能够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价值体系,从而确立外交政策国际话语权是现阶段中国外交重任.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国际压力 话语权 价值体系 社会沟通 存在差异
  • 简介:日本和韩国经济腾飞、教育国际化都早于中国,其吸引留学生、通过留学生开展公共外交工作也比中国实施得早.日本和韩国同为东亚国家,与中国地缘相近、传统相似,在吸引留学生方面有共通之处.日韩在留学生公共外交方面的经验对中国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留学生 外交政策 日韩 公共外交 教育国际化 东亚国家
  • 简介:中国国际友好城市活动至今已经走过40周年历程,是我国对外开放重要平台,是国家总体外交重要组成;是我国地方政府外交和城市外交重要渠道,也是我国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重要载体。但是,我国国际友城活动开展时间短,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友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还有巨大发展空间。从国内来看,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从国际来看,与非洲、拉美、南亚、东南欧国家友城关系发展缓慢,急需加强政策研究和对地方政府指导工作。

  • 标签: 国际 中国 地区发展不平衡 现状 发达国家 友好城市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外交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外交政策变化,反映了时代进步,也体现了中国国家实力提升,认识水平提高,以及与国际体系关系变化。这些对中国应对边界问题,发展与周边邻国关系发挥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新中国外交三个时代分期入手,按照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变化,分析中国对外政策目标和实现途径演化,阐述对外政策变化对中国处理边界问题影响。

  • 标签: 中国对外政策 边界问题 国际体系
  • 简介:FEEEP问题是指经济增长和人口膨胀对粮食、能源和环境影响。APEC成立初期,各委员会和专题工作组都制定了相关可持续发展合作目标,但各自为政,APEC内部没有统一协调机制。能源工作组关注新能源、能效及技术转让问题,海洋资源保护工作

  • 标签: APEC 可持续发展 海洋资源 妇女参与 监督管理机制 亚太劳工网
  • 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中国总体外交政策契合无间.实际上,它是习近平主席创新外交策略具体体现.通过对习近平主席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关于执政思想和外交政策两篇重要演说对比和综合分析,可以根据中国外交政策目标构建分析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组织性原则.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丝绸之路 经济带 习近平 组织性原则 执政思想
  • 简介:2017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东亚地区形势出现较大变化。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亚太政策'不确定性'以及日本安倍政府安保政策'冒险性'双重作用下,亚太地区围绕'一岛三海'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即在朝鲜半岛'一岛'以及东海、南海、台海等'三海',出现了局部接近热战可能性与紧迫性。其本质在于,中国和美日之间安全竞争显示出超越双边层面的外溢性特征,呈现出地区性乃至全球性影响。

  • 标签: 美日安全政策 朝核危机 “一岛三海”形势
  • 简介:在澜沧江-湄公河水电开发中,中国在上游开发活动及中国在流域治理中政策始终是外界关注焦点。过去中国政策特点可以概括为积极但有限合作,结合流域水资源治理新形势,中国应变有限合作为全面参与,以流域水资源治理为重点和切入点,在宏观和战略层面进行设计和规划,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服务中国周边战略。

  • 标签: 澜沧江-湄公河 水电开发 流域治理 中国
  • 简介:印度尼西亚蕴藏着丰富海洋资源,近些年,印尼制定了新海洋发展战略,推出多项政策措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朝着建设海洋强国目标迈进。但印尼要实现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洋强国目标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中印尼应以联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船舶制造、内海航运及相关产业为重点,深化两国海洋经济合作。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海洋经济 中印尼海洋经济合作 海洋生态环境 保护滨海旅游
  • 简介:我们对外文化传播,应该多讲故事,多讲中国故事。什么是中国故事呢?就是我们自己身边事儿。往往故事中藏着真理,受众从中必多少有所吸收。通过讲故事来交流与互动,我们文化就能随之走出中国。

  • 标签: 讲故事 中国 文化传播
  • 简介:林肯对手道格拉斯说林肯是两面派,林肯这么回答:“IfIweretwo-faced,wouldIbewearingthisone?”(如果我有两张脸,我还会戴这张脸吗?)

  • 标签: 林肯 幽默 WOULD 道格拉斯 thi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