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南海局势出现了两个于我不利的重要新变化。一是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受理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决定,并择期于2016年对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二是美国国会和行政当局对南海问题的关注骤然上升,并首次派遣军舰驶入我南海在建岛礁12海里内。我国的南海维权面临诸多外交、安全及国际法挑战,需要认真对待与仔细权衡,特别是需要将南海维权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框架下审慎处置,服务于国家的大战略目标。

  • 标签: 南海 海权权益 美国 中美关系
  • 简介: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文化外交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文化外交是指以传播本国文化为目的的对外交流活动.尽管新中国成立后在该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文化资源优势在转化成外交优势方面还很不够.如何分析这些问题及其深层根源,并努力探索突破问题的思路,是中国文化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文化外交 文化资源优势 对外交流活动 文化大国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和主义”的起源、意义与目标.“和主义”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并赋予了鲜明的现实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主义”与西方社会对现代性的反思互通互补,也对应了非西方国家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因而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和主义”蕴含有美好的价值追求,即在各国之间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打造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 标签: 主义 公共外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中华传统文化 西方社会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习总书记本人在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身体力行践行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习总书记一系列外交论述和外交实践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以下要素、理念原则和政策思路

  • 标签: 大国外交 外事工作 外交活动 政策思路 中央领导 中国特色
  • 简介:针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特点,中国在这些国家开展公共外交应遵循三大战略思路:通过民意的支持增强互信,是战略基础;针对成员国尊重知识和文化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公共外交活动,是战略内容;公共外交活动过程中,成员国的共享价值观、跨界民族和宗教三大敏感问题的处理,是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

  • 标签: 上合组织 成员国 外交战略 中国 公共外交 共享价值观
  • 简介:随着世界宏观环境与自身发展战略的转型,公共外交成为中国外交新的拓展方向。而作为公共外交主力军的我国企业能否成功跨国并购,关系着树立国家形象、赢得国外良好经营环境与获得域外国民对中国好感与支持的效果。而影响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企业的跨文化能力。本文利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经典四维度对中石油收购瑞士ADDax这一典型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以找出其成功经验,为后续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出色完成公共外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中石油收购 企业外交 外交思路
  • 简介:如何学习西方的公共外交和应对新媒体对外交带来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讲真话,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和看法说清楚;其次,我们还要讲白话,让大家都能够听得懂,容易记得住和照着做;然后,我们还要向我们的对手学;最后,我们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重视和擅长宣传的传统.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公共外交 学习西方 新媒体 讲真话
  • 简介:随着亚欧大陆互联互通重要性的不断提升,我国高铁走进中东欧地区迎来重要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和制度性障碍。如不妥善化解,我国高铁可能丧失进入中东欧国家的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对中国高铁进入中东欧地区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中东欧国家 制度性障碍 互联互通 出口对象国 优势区位 中方企业
  • 简介:人文交流有助于各国民众加深了解、沟通顺畅,这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高质量的人文交流是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现状进行梳理,针对目前“16+1”合作机制在人文交流方面存在的挑战和瓶颈加以分析,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 标签: 中东欧国家 中国中东欧 交流现状
  • 简介:中国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俄罗斯大力推动远东地区开发建设的同步性,为促进中俄双边关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两地区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政策的落实、移民的困扰、能源合作的变数、区域内的国际竞争、国家间的认知等。因此,应采取完善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的互动合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及加大资金支持区域内企业合作、拓展北极领域合作、强化'友好城市'定点合作、加强区域内人文交流机制建设等举措来应对。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双方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对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东北亚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国东北 俄罗斯远东区域 合作进程 挑战与对策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领导集体在外交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有助于推进民心相通,有助于构建政治互信,有助于深化经贸合作。当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面临沿线国家宗教文化冲突、政局不稳、域外势力干预、我国对外交流传播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为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国应积极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互鉴;丰富促进人文交流的对话机制;探索官民并举模式,鼓励民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 标签: 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 文化产业 中国外交
  • 简介: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这是新时期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周边外交发展的大手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海洋强国”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提升在世界的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来自国内外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本文在对机遇与挑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区域合作 周边外交 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