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对外传播中获得正面效果或负面反应的具体事例表明,在对外传播中只有使用国际语言才能获得期望的结果,只有让外界听懂中国的声音,才能进行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这是中国国际传播最欠缺、最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

  • 标签: 对外传播 国际语言 中国 语言才能 国际传播
  • 简介:中国新政》(纪硕鸣、周东华著)一书是新近探讨“中国模式”的一本力作,提出“新政”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核心特色是“和谐社会”,从全新的视角解读了“中国模式”,扩大了“中国模式”的内涵并讨论其发展方向.

  • 标签: “新政”时期 中国模式 和谐社会 内涵
  • 简介:近十几年,中非关系迅猛发展.随着双方经贸的稳步推进,将有更多的中国人前往非洲求职、创业.如果中国人不主动融入非洲,中非民间关系就难以健康发展,中非关系全面发展也就难以推动.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在非中国人与中国企业需要从以下四点做好功课:把自身的发展同非洲发展联系起来,多雇佣非洲员工;采取开放的态度,多接触非洲人;在前往非洲以前,应当对当地的法律、政策、文化以及政治(战争)风险进行研究评估;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非洲人 中国人 中非关系 稳步推进 民间关系
  • 简介:2016年11月9日,美国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了美国第58届总统大选,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特朗普的当选,即使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特朗普都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他的竞选诺言会不会一一兑现?他能否做到“让美国再次伟大”?他会不会把美国带回孤立主义?他的外交政策将如何推进?对于中国而言,更关心的是在特朗普领导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此,本刊约访了长期研究中美关系、曾在2004年采访奥巴马并预测其当选总统的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王冲先生。

  • 标签: 专访察哈尔学会 中国国际关系 中美关系专访
  • 简介:随着美国思想库日益加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并通过研究报告等内容实施舆论牵制,中国媒体在对议题进行关注的时候应该切实加强对自身主动权的把握.对2000一2011年间中国传统媒体中有关“布鲁金斯学会”议题的新闻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可以总结归纳二者的互动特征,并为我国媒体与美国思想库的功能关系实现良性互动提供借鉴和参考建议.

  • 标签: 布鲁金斯学会 中国问题 思想库 美国 纸媒 传统媒体
  • 简介:语言在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中,除了作为交流工具外,还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语言与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在普及中国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孔子学院必须语言与文化兼顾,以有效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使中国理念得到有效传播,这就发挥了公共外交的作用.

  • 标签: 语言与文化 传播文化 孔子学院 中国语言 文化基础知识 交流工具
  • 简介:多数韩国人对中国中国人的印象是认为中国中国人具有“威胁性”.其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中国的经济、军事和国际影响力的快速增长.然而,中国的佛教却是能让韩国人心动的“魅力因素”,韩国佛教信徒一直对中国佛教有着非常好的印象.通过佛教交流向韩国民众展现中国中国人的魅力十分必要.

  • 标签: 佛教交流 中国人 国际影响力 韩国人 中国佛教 威胁性
  • 简介:语言和地点是表明一个人身份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这两个因素是如何传递(signal)与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相关的各种归属意义的.爱德华·萨义德的回忆录《格格不入》(OutofPlace:AMemoir,1999)展示出这些意义的因地制宜,从而为我们研究这些不同的分析元素如何在他的生活中呈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回忆录的标题被解读为地理意义上的"地点"(place).作为英语习语,"outofplace"指的是一种尴尬和疏远的感觉,或者是指人在社会环境中没有归属感,被当作一个外人.文中对爱德华·萨义德的解读偏向于这一短语的字面意而非其习语意,以贴近巴勒斯坦政治,因为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德在这一领域承担重要角色.这一点清晰地反映在法瓦兹·塔拉布勒西(FawwazTarabulsi)所译的该回忆录阿拉伯文版的标题中,即""(所在地点之外).本文认为,语言和地点是巴勒斯坦政治中以交叉方式存在于自我层面的共同决定因素,并同其政治形成了一种三元关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治反而闭锁(occlude)了这一三元关系.

  • 标签: 地点 第一语言 母语 迁移 流散
  • 简介:2009年底,两位旅居海外华人寒竹、文扬的新著《中国力:大历史、大未来与我们的强国法则》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提出“中国力”这一全新概念,进而阐释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值得关注.

  • 标签: 国力 中国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世界 现代 2009年
  • 简介:随着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公共外交在外交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大大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日本八年的执教效果明显,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和培育新一代年轻人之间的相互友好.期待今后在新形势下能有其他更多的退休外交官走向外国大学讲堂,从事公共外交,大力宣讲中国,并取得更大成果.

  • 标签: 中国形象 中国文化 日本大学 传播 公共外交 国际形势
  • 简介:中国对国际热点问题的参与和行动,展示了其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美国和国际社会必须正视中国快速崛起的事实,应该允许其在21世纪担任重要角色.但如果中国领导人不能支持目前的国际体系,也不找寻其他方法,而仅是宣称主权不可侵犯的论调,他们就会摧毁运行良好的全球秩序.

  • 标签: 中国领导人 世界 国会 国际热点问题 负责任大国 国际社会
  • 简介:欧洲是国际舆论尤其是涉华舆论的主要塑造者之一,是对华偏见最集中的地区和增强我软实力的主战场,兼之欧洲政治草根化和民意影响浓厚,欧盟又将自身定位为民事力量;同时,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战略冲突,双方摩擦主要在经贸和人权领域.因此,对欧公共外交在我公共外交全局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欧公共外交来调和乃至消弭中欧之间的误解是对欧外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作为我国比较早开展公共外交研究的学者,又曾担任驻欧盟使团外交官,回国后发起成立中欧学术连线,王义桅高级研究员的所思所为,对认识对欧公共外交意义、探索对欧公共外交新思路,具有独特启示.

  • 标签: 公共外交 研究员 察哈尔 学会 国际舆论 欧洲政治
  • 简介:随着中国崛起于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外交也在呼吁一个大格局的出现,即中国大外交.如何实现中国大外交?就中国目前的情势来说,如下三个方面显得尤其重要,也是可以努力加以改进的领域:大外交格局、大外交理性和大外交的国际责任与能力.

  • 标签: 中国外交 中国崛起 国际政治 外交格局 国际责任
  • 简介:对于中国梦的对外解说已经刻不容缓.要解读中国梦,需要把握好几个基本因素:一是要积极主动地讲述中国的故事,二是需要讲述与外国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的中国故事,三是要用国际化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

  • 标签: 中国故事 积极主动 切身利益 中国梦 外国人 国际化
  • 简介:今年9月,联合国举行千年首脑会议,全世界政治领袖聚集一堂,回顾千年风云,构画新世纪的蓝图。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出席,发表重要讲话。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回顾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展望联合国的未来,具有特殊意义。

  • 标签: 中国 联合国 共同纲领 外交关系 安理会
  • 简介:2013年11月30日,“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北京2013”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主题是“与世界共享中国梦”,设有“中国梦与公共外交”和“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两个专题论坛.在“中国梦的国际传播”的研讨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机构的学者与官员进行了发言.

  • 标签: 国际传播 中国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外交 专题论坛
  • 简介:国内宗教发展、跨国宗教交流与国家总体外交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已逐渐成为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战略问题.中国在宗教领域更加有所作为的关键,即在于正视一个逐渐浮现的、与“文化中国”和“大中华经济圈”并存的“信仰中国”.“信仰中国”的提出,将为中国公共外交和两岸关系提供新的战略依托和政策思路,从而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际形象、国家统一等四方面积极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

  • 标签: “文化中国” 宗教发展 两岸关系 公共外交 信仰 大中华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