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回顾了南亚与东南亚国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上丝路")倡议的回应。首先分析了影响这些国家态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利益、国内政治环境以及地区地缘政治考量。这两个地区的国家在决定如何回应"海上丝路"倡议时,都会综合性地考虑上述三个因素。这些国家对"海上丝路"计划的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高度积极、积极而有所保留,以及态度中立或者说模棱两可。"海上丝路"倡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国了解当地情况的水平,以及在行为上是否灵活变通。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南亚 东南亚 亚洲基础设施
  • 简介:印度尼西亚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近些年,印尼制定了新的海洋发展战略,推出多项政策措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朝着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但印尼要实现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洋强国的目标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中印尼应以联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船舶制造、内海航运及相关产业为重点,深化两国的海洋经济合作。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海洋经济 中印尼海洋经济合作 海洋生态环境 保护滨海旅游
  • 简介:长期以来,中智两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但双方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障碍.商业领域互信的建立,除众所周知的产品质量、诚信、价格之外,双方关系好坏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积极互动、互相理解的程度、身份认同、不成文规则的使用.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中智两国在商业领域建立互信的途径.

  • 标签: 互信 经济领域 商业领域 双方关系 不成文规则
  • 简介:赫鲁晓夫对于自己的工人阶级出身非常自豪,他出身贫寒,却升至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有一次访问中国时,赫鲁晓夫开始取笑周恩来,因为周恩来出生于富裕商人家庭.赫鲁晓夫不断说周恩来属于资产阶级,他赫鲁晓夫才是真正的工人阶级.最后,周恩来非常不快地说:“Thereissomethingwehaveincommon.”(我们有一个共同点.)

  • 标签: 赫鲁晓夫 周恩来 故事 阶级出身 工人阶级 There
  • 简介:中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走向的高度关注,在西方媒体主导世界舆论的背景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些论调导致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走向有误解、质疑担忧。因此,中国需要在继承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向世界传播"主义",以此来打消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疑问。

  • 标签: 中国崩溃论 “中国威胁论” 世界舆论 传播力 中国威胁论 中国文化
  • 简介:近年来,朝鲜在国际制裁日益严厉的背景下,依然连年实现经济增长,平壤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考察朝鲜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会发现其内生动力主要体现为"朝鲜式经济管理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的扩大推动了商业发展内需增加,对科技的重视与投入促进了技术进步。但是,由于朝鲜贸易投资环境恶劣,国际贸易与引进外资对朝鲜来说依然只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鉴于朝鲜产业结构的脆弱性长期技术投入不足等问题,朝鲜只有将贸易引资等外生变量内生化,提高贸易开放度,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其技术外溢效应,真正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朝鲜经济 开放度 内生动力 外生变量
  • 简介:地域对作家自我身份的形成与塑造,故乡在作家记忆中留下的思念与忧伤,使作家在进行自传创作时,自觉地融入对故乡之地的人物与生活、文化与历史的描述,地域记忆总是与作家乡愁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并在作家的自传中留在清晰的印记.本文通过解读阿卜杜·拉赫曼·穆尼夫的自传《一座城市的传记——四十年代的安曼》,分析地域对作家的自我身份作用,以及乡愁在这部作品中的反映.

  • 标签: 记忆 地域 乡愁 作家 乡愁 自传
  • 简介:有一次萧伯纳送了一些他的一出戏首演的票给丘吉尔.丘吉尔给萧伯纳发了一份电报,大概意思是:“Cannotcomefirstnight.Willcomesecondnightifyouhaveone.”(首演去不了,第二场会去一如果有第二场的话.)

  • 标签: 萧伯纳 丘吉尔 故事 COME first WILL
  • 简介:唐纳德·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对于世界都是一个重大事件。'特朗普现象'给世界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本已十分复杂的各种关系。特朗普政府就任第一年内即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反映了美国当政的建制派的战略外交思想,值得重视。中国继续保持稳健而持续的发展势头,努力保持对美关系平稳,其国力及世界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是可以期待的。亚洲多国均在世界的变动中调整定位各自利益,尤其自身安全发展利益,避免在大国间选边站队。朝鲜核导发展取得突破,国际社会进一步对其加强制裁,该问题仍将是亚洲安全局势的一个焦点。

  • 标签: 特朗普 美国 中国 亚洲
  • 简介: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伊朗与中国正经历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及地区间合作三个方面分析了中伊在双边关系上的合作前景,倡导双方应抓住机遇,共同打造双赢局面.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伊关系 战略伙伴
  • 简介: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建成“单一市场生产基地”及“完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极具竞争力的经济区域”。除了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之外,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判断东盟一体化进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试图考察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趋势,探讨东盟经济共同体是否实现了成为具有竞争力生产基地的目标,并指出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碍因素。

  • 标签: 东盟经济共同体(AEC) 外国直接投资(FDI) 阻碍因素
  • 简介:在国内区域市场以及贸易协定的相互推动下,东盟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正不断加强。尽管区域贸易协定已极大推进了中国跨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参与,但一个重要问题是,东南亚国家的中小企业是否愿意参与并从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受益。本文主要考察了中国跨国企业在东盟与当地中小企业的互动。通过对奇瑞汽车的案例研究,本文发现,虽然中国跨国企业的业务受国家'走出去'战略与优惠的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较大,但东道国的国家政策对外国企业的进入也有重要影响。奇瑞在马来西亚的经验显示,中国跨国企业在当地的联系与溢出效应有限,因为大多数企业都极大依赖于其当地伙伴企业的贸易网络。本文认为,奇瑞需调整其区域战略,使其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国际竞争力.

  • 标签: 跨国企业 中小企业 地区经济一体化 中国—东盟关系
  • 简介:开展公共外交是人民政协的一项优良传统经常性工作.广东省政协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公共外交工作的新渠道、新途径.在认真总结经验基础上,广东省要继续发扬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精神,切实发挥好广东政协的独特资源优势,积极拓展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深度广度,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政协侨务工作,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发挥政协委员在公共外交中的独特魅力影响力.

  • 标签: 广东省 人民政协 形象 公共外交 经常性工作 地缘优势
  • 简介:亚洲需要契合本地区安全形势的全新的安全观.回归文化领域、从思维产生的根源再出发,是亚洲各国探索建设新型安全观的关键,而“”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不妨对“”文化进行一番再认识.对于亚洲安全观的推广,跨文化交流工作将是关键.

  • 标签: “和”文化 亚洲国家 安全观 文化领域 安全形势 交流工作
  • 简介:近年来,印度政府积极开展侨务公共外交活动,通过2700万海外印度人这一公共外交资源,发挥其软实力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用并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侨务公共外交实践的典范.印度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工作突出强调其在历史、文化、宗教、语言和科技方面的独特性,能够发挥海外印度人精英阶层的能量,利用互联网将印度侨务公共外交的内容如纪录片、书籍、电影、音乐、舞蹈等充分市场化.

  • 标签: 印度政府 侨务 外交方式 发展中国家 外交活动 外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