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家住广东中山市东区起湾社区的源叔年近70岁,身体很不好,妻子是精神病患者,经常需住院治疗,孩子年少,叛逆厌学,性格孤僻,家庭氛围不好。自从他所居住的社区开展“长青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以来,邻近的志愿者每月都会到源叔家走访,有时帮忙搞卫生,有时跟他们谈心,帮助解决源叔的“微心愿”,还经常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参加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现在,源叔的心情好了,妻子的精神状态有所改善,进医院的次数少了,小女儿也比之前开朗了。

  • 标签: 志愿服务活动 邻里互助 社区活动 精神病患者 性格孤僻 家庭氛围
  • 简介: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是权益容易受侵害的、需要特别关怀的弱势群体。父(母)锒铛入狱导致家庭因缺失主要劳动力而经济困难、监护人因忙于生计而监护不力,影响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学习促进和不良行为习惯的及时矫正;特别是因父(母)服刑而被"标签化"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歧视性的外部环境极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摒弃简单将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当作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力量来预防,而应该通过改善其"弱势"境遇、去标签化、保障合法权益,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茁壮健康成长。

  • 标签: 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 生存状态 应对策略
  • 简介:未成年人观护制度作为非监禁性的社区处遇办法,是社区犯罪矫治的重要一环。台湾地区观护工作开展较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大陆近年来逐渐使用"观护"一词代替长期以来使用的"帮教",各地也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未成年人观护实践,但是尚未从法律上确立观护制度。在大陆各地的未成年人观护实践中,北京市海淀区未成年人检察处探索的"4+1+N"少年检察模式颇具代表性,以其为典型观察对象,与台湾地区现有的观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大陆今后未成年人观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借鉴。

  • 标签: 未成年人观护制度 海峡两岸 比较研究 “4+1+N”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