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权力转移”理论被普遍认为是可以用来解释中国未来发展动向的国际关系理论见解之一,因为该理论强调大国崛起的战争效应,认为大国间力量再分配的均衡、而不是力量再分配的差异更容易导致战争。然而,无论是从理论建构的严密性、还是从经验实证对该理论的测试来看,“权力转移”理论都无法称得上是成熟的战争起源解释理论。“权力转移”理论迄今只能说是一种有关战争现象的“研究项目”。基于该理论对中国崛起未来的任何臆测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 标签: “权力转移”理论 霸权性现实主义 国家间权力分配 奥根斯基
  • 简介:美刊2001年12月号刊登了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题为>的文章,将美国最近的畅销书(Empire,byMichaelHardtandAntonioNegri)和著名左翼学者梅萨罗什(Mészaros)的新著的观点作了比较,认为全球化迫切要求公正的全球治理,但是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主张的帝国秩序(即全球以美国为主导而普遍实行宪政治理),现实的国际秩序是美国单极霸权对世界的主宰.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全球治理 单极霸权 全球化 经济秩序
  • 简介: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预示着全球经济将二次探底,这对现存全球化体系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的质疑。全球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债务危机,其根源在于美国对美元霸权的滥用。美元霸权已严重制约中国的发展,而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脱离美元霸权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 标签: 美元霸权 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经济 可持续性 债务危机 全球化
  • 简介:美国霸权的和平红利,是指冷战后,美国在经济、战略、政治、价值观等方面获得的超出其实际力量的额外好处和额外影响。美国之所以在战后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和平红利是重要原因。

  • 标签: 美国霸权 红利 和平 超级大国 冷战后 价值观
  • 简介:2002年7月23日香港出版的刊登了纽约刘投资集团主席亨利·C.K.刘题为的文章,认为美元的霸权地位使美国能实现单边政策自主,本质上能对持有或使用美元的经济活动征税和掠夺,这导致:一方面美元强势,全球2/3的资本流入美国,使美国经济泡沫化、腐败化;另一方面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不是出于比较优势,而是为了稳定货币和赚取外汇还债,不得不采取过分出口导向的工业战略,以自残性的价格向美国出口,最终使国民买不起自己生产的商品或进口的商品,需求一直不振,同时教育科技等长线建设萎缩,人民福利下降.作者认为,作为一向独立自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走出一条立足国内同时对外开放的理想发展模式.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霸权地位 持有 腐败 人民 还债 掠夺
  • 简介:美国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美刊2003年7、8月合刊上发表文章,回顾了1945年以来美国霸权政策的发展历史,指出支撑美国霸权的战略框架在1965-1973年开始受到冲击,此后美国开始反攻挽回颓势,但德法俄的联合、东亚的崛起、以世界社会论坛为代表的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社会运动将最终使美国霸权终结.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沃勒斯坦 美国 霸权政策 霸主地位 政府控制
  • 简介:在理论上,霸权和均势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然而,在现实的国际体系中,霸权与均势不仅能长期并存,而且能相互支持。当前亚太地区国际体系就呈现霸权与均势并存的局面,并且有可能形成美国主导的“霸权均势”体系,而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难免遭遇这种“霸权均势”体系的制衡。不过,中国近年来的外交努力有助于避免这种“霸权均势”体系的形成。这种外交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塑造现状维持者的自我形象、打造亚太地区制度文化、推进中国与亚太各国的复合相互依赖。

  • 标签: 霸权均势 亚太地区 国际体系 中国外交
  • 简介:本文在批判霸权稳定论和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集体霸权的理论,认为八国集团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国多边战略对话与协调机制,具有集体霸权的特征,并分别从八国集团的权力优势、集团认同、成员国资格、会议筹备过程、大国之间系统性互动、大国互动的文档六个方面来分析集体霸权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稳定的案例,探讨了八国集团在全球性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八国集团必须进行改革,更多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的利益诉求,才能在当前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八国集团 集体霸权 全球性公共产品 国际金融稳定
  • 简介:一胡绳先生在《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的短文,文章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认为,毛泽东“曾染上过民粹主义色彩”。作为论据,文章引用了毛泽东在1958年4月写的《介绍一个合作社》...

  • 标签: 民粹主义 毛泽东 社会主义 胡绳先生 《新民主主义论》 民粹主义者
  • 简介:民族主义的基础来自政治民族的支撑,政治民族又是建立在众多文化民族共同拥戴的基础之上;而分裂主义的基础来源于族群民族主义的泛滥,其理论和现实动力均有赖文化民族的支持。文化民族使得分裂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运动找到了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依靠。经由政治组织的操弄,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文化民族往往成为政治民族形成、政治身份认同的主要基础,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民族冲突频发、分裂主义甚嚣尘上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国际政治理论 分裂主义 民族主义 文化民族 政治民族
  • 简介:今天,多元主义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宗教间、民族间和族群间不断升级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宗教、民族和族群内部对持对立立场的个体的压制。无论是共同体之间还是共同体内部的冲突,都是由于不同共同体对政治、文化和宗教认同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在展现了针对内部多元主义的挑战所造成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之后,本文介绍了一种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替代性理解,即认为我们的忠诚是个人或个体认同的一部分。这种理解不同于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认同理论,后者来源于理查德·罗蒂的自由主义的后现代理论以及伯纳德·威廉斯的非认知理论。而本文则认为,个体忠诚的本质在于我们不会将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那些赞同多元文化事业但却持有不同于我们的价值观的个体。

  • 标签: 忠诚 多元文化主义 自主性 个体认同 多元主义
  • 简介:对全世界左翼力量来说最迫切的问题有二:认识苏联实验失败的原因和更新社会主义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在严格科学的基础上弄清楚:所谓现实社会主义实际上到底是什么,确定真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概念。第一个问题的重要性...

  • 标签: 超国家主义 资本主义 现实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工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
  • 简介:本文主要关注马克思理论中的女性主义和性别方面。马克思的方法论为我们将性别与阶级、女性主义与反抗资本主义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提供了工具和范畴。然而,他的贡献并非直接的,因为马克思并未发展出一套关于性别的理论。对我们来说,将再生产劳动力、奴隶劳动力、移民劳动力、南半球劳动力以及失业者融入对资本主义及其劳动分工的批判性分析中是至关重要的。再生产劳动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广泛的人类活动,也是工人阶级内部发生分化的主要领域。1970年代,女性主义者发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寻求到一种从阶级观点出发阐释女性压迫根源的理论,从而形成了一场既改变了马克思主义也改变了女性主义的理论革命。承认女性的家庭无偿劳动在劳动力生产中的核心地位不仅重新定义了家务劳动,也重新定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以及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这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马克思及其著作,推动女性主义的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义 性别 再生产
  • 简介: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对美国的社会、经济、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开始了长期复杂的反对世界恐怖主义的斗争。一年来的反恐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国家利益优先和军事优先的独断专行。2002年6月1日,布什提出了被称之为布什主义的基本框架。9月20日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对这个主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美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强国力和反恐斗争的领导地位是布什主义提出的物资和道义基础,继续推进国际反恐斗争、谋求绝对安全与霸权是布什主义的动力。布什主义认定: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国际恐怖主义及其支持者“罪恶轴心”,是恐怖主义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结合;对付这样的敌人继续冷战时期的遏制和威慑已经无济于事,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预防性打击,在威胁形成之前将其清除;为了有效打击敌人,美国必须不断加强军事力量,保障国土安全,采取单边行动。布什主义的目标就是建立以美国为霸主的实施美国的模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新秩序。

  • 标签: 布什主义 国际反恐斗争 恐怖主义 打击 威慑 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 简介:<正>我系曹长盛教授与杜康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忠杰教授(中共中央学校)共同主编,全国国际共运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十几位导师通力协作编写的《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一书,已于日前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研究、阐述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理论和现状的专著,也

  • 标签: 世界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共运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位授权点 硕士研究生
  • 简介: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全球环境主义周穗明美国《社会科学季刊》总第78期(1997年3月)的“社会与政策问题论坛”发表了一组六篇有关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环境主义关系的文章,对环境主义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表述了两种彼此对立的立场和观点,也从一个侧面对美...

  • 标签: 后物质主义 价值观 环境主义 价值取向 全球环境 价值变化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面临的和需要处理的最重大的关系就是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简称两者关系),从时间上看,是很漫长的;从结果上看,两者关系处理不好对各自乃至对全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者关系 全世界 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