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特别是高风险学生的学校适应具有保护作用。目前,关于师生关系的第二代研究采用多元及整合的理论理解师生关系,聚焦动态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及对学生的影响。论文从师生关系的理论框架、师生关系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和改善师生关系的干预方案等三个方面回顾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师生关系 问题行为 亲子依恋 干预方案
  • 简介:国际关系研究的问题选择有三条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路径。一是逻辑路径,即逻辑地拓展现有的研究纲领,主要通过理论批判、方法批判和跨学科批判来实现。它的优点是有助于循序渐进地增进知识的增长、研究效率较高,不足之处在于可能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变成与历史和现实无关的逻辑游戏,同时研究的边际贡献往往呈递减趋势。二是历史路径,强调在现象世界中发现研究问题,具体的问题来源包括研究者经历的当代历史、历史研究和历史哲学。国际关系学最具原创性的贡献通常都是走历史路径的学者做出的,但理论的普遍化较为困难是这一路径主要的缺点。三是逻辑一历史路径,即当发现理论与历史(现实)不符合时,通过修正现有理论或创造新理论来做出更好的解释。这是问题选择最理想的途径,但对研究者的理论和历史素养要求最高。

  • 标签: 国际政治理论 国际关系 问题选择 逻辑路径 历史路径
  • 简介:研究采用青少年自主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24名初一、初三和高二学生的自主水平进行测查。研究发现:首先,青少年自主的3个维度随年龄增长都有显著变化。其次,行为自主能够反向预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自主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认知自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未见显著效应。

  • 标签: 青少年 自主 心理健康
  • 简介:自从西雅图事件在1999年底爆发以来,国际学界就贸易自由化与人权保护关系展开多起且前后长达十年之久的跨国且跨学科论战。该论战不仅表明经济全球化之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而且预示全球贸易自由化已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不过,在多边贸易体制晚近转型的主流叙事即“从政治到法律”的语境下,论争双方都只把贸易与人权论战定格为一种“制度关系”之争而不去发掘相关制度转型背后内在知识结构的重构,既无法准确理解贸易与人权关系的性质,又没有合理定位人权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应有功能,因而未能给两者关系指明出路。即便如此,这场论战给拥有世界第一大贸易与人口规模的我国以深刻启示:全面认识贸易自由化对人权保护的影响并重新定位人权在当代社会中的基本功能十分必要。

  • 标签: 贸易自由化 人权保护 多边贸易体制 新自由主义转向 全球贸易治理
  • 简介:对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的4382条师生关系文章题录(1959~2014年)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的研究在1993年后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发表的期刊比较广泛,但以教育学类期刊和一般刊物为主;(3)研究考察各层次教育的师生关系,但以高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为主;(4)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师生关系建构策略的探讨;(5)研究以理论或思辨方法为主,亟需实证性研究;(6)研究方式以独撰为主,缺乏合作研究;(7)研究大多缺乏课题资助;(8)以师范院校的研究者为主。

  • 标签: 师生关系 文献计量学 现状
  • 简介:积极心理学旨在探讨影响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测量与培育方式。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得到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因素结构模型,即品德因素、意志力因素、人际能力因素,求知与创造力因素,并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 标签: 积极心理 品质结构 因素分析 大学生
  • 简介:第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11月14-1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察哈尔学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刊及论坛组委会诚邀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生踊跃投稿,具体说明如下:

  • 标签: 博士生学术论坛 国际关系 政治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公告 北京大学
  • 简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宣布“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后劳教时代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的关注。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刘仁文教授为首席研究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社会稳定的刑事法治保障”项目组于2012年底将“后劳教时代的中国刑法结构完善”确定为2013年的子项目来加以重点攻关。

  • 标签: 中国刑法 结构完善 研讨会综述 劳教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
  • 简介:青年文化与消费市场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本土化的意识形态。丹麦和格陵兰岛青年消费者的现状表明,这种跨国界的市场意识形态体现为身份认同、核心-边陲以及青年文化消费方式等三种结构性共性与差异。研究中所展示的青年文化的多样性,超越了以往对青年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同质化趋向的认识,同时也突破了青年研究本土化的局限。

  • 标签: 青少年消费者 跨文化研究 文化理论与分析 市场细分 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