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DNA检验结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DNA检验的特点和作用,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与各位同仁探讨。

  • 标签: DNA检验结论 刑事诉讼 证据
  • 简介:目的:对法医物证DNA自动化检验技术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方法:在本实验室2016年1月到12月间于各类案件中收集到的生物检材中选择300份为研究资料,分别以工作站法(工作站-chelex法)、手工法(手工-chelex法)对DNA进行提取,对PCR进行扩增,以毛细管电泳法对STR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验效果进行观察比对。结果:工作站法与手工法的检验成功率比对没有突出差异,(P>0.05),但工作站法的检验时间明显较手工法短,(P<0.05),交叉污染实验结果显示,DNA自动化检验技术不会有孔间交叉污染出现。结论:对法医物证进行检验时,将DNA自动化检验技术引入不但可实现良好的STR分型效果,而且能够使检验时间缩短,进而促进法医鉴定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法医物证 DNA自动化技术 有效运用
  • 简介:"犯罪从现场开始,侦查从现场起步,破案依据现场认定,犯罪嫌疑人依据现场证据惩治"。犯罪现场是侦查工作的起点,更是侦查工作信息的源头。依据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孟德尔遗传定律,结合刑侦工作实践,论述行为人伴随信息与种落居住地信息存在同源性、稳定性和佐证性,笔者将其称之为"三性"。

  • 标签: Y-STR 数据库建设 三性 DNA 犯罪嫌疑人 现场证据
  • 简介:目的:探讨溺水引发的损伤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选取我司法鉴定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受理的溺水引发的损伤案例50例,回顾性分析法医临床学鉴定情况。结果:本组50例溺水引发的损伤案例中,淡水溺水41例。经过标准的法医进行鉴定,发现其中主要分为几个情况,有合并自身疾病的,有轻伤的,有轻伤一级的,有轻伤二级的,有重伤的,有重伤一级的,有重伤二级的,还有死亡的2例,分别为3、27、20、7、18、10、8、2例。结论:法医临床学中溺水引发损伤的,损伤后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内科和外科专业知识,根据所得材料及被鉴定人的资料做综合分析。

  • 标签: 早期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在刑事案件中,司法机关是按照被害者的损伤参与度,即衡量损伤程度与存在后果之间的因果比例的测量工具,来依法判定损伤应该担当的责任大小,界定施害者的法律责任、以及赔偿金额的数值。虽然在现实情况中,量化受害者的损伤参与度的工作是极难展开的,应用范围也并不宽泛,而这又是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但是,用定量比例去鉴定受害者的损伤程度与存在后果之间的因果比例,科学化地去确定受害者的刑事责任,一直是我国法医学鉴定事业领域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损伤参与度 法医鉴定 应用 量化
  • 简介:一、案例简要案情:死者肖某某,男,52岁,在工作中左前臂不慎触及电线,目击者称有电火花产生,死者随即从3米高处坠落,致全身多处损伤,昏迷不醒,急诊入院查颅脑CT提示:左额顶部硬膜下出血、右额叶脑挫裂伤,脑肿胀,轻度脑疝,经行左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术后一直昏迷,于伤后第五日死亡。尸体检验:广泛帽状腱膜下血肿,左侧颅盖骨16.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电击伤 颅脑损伤 死因分析
  • 简介:骨化性肌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好发于男性青少年,国内文献报道50%以上病例均存在外伤史或手术史。损伤后骨化性肌炎是指损伤部位的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等胶原性支持组织发生异常骨化,为骨外伤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肌肉与骨膜接近处,当该部位受到外力一次较重的打击或多次反复轻度外伤后,在关节邻近部位软组织内形成钙化的骨样组织,影响关节活动功能。现报道1例在看守所中遭暴力并体罚后发生骨化性肌炎的案例,并结合案情对其致伤方式合理性进行探讨。

  • 标签: 法医学 损伤 骨化性肌炎
  • 简介:在交通事故中,颌面部极易受到损伤,其是人体突出部位,且当受到损伤后,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心理,以及面部外形和功能。且对于国内颌面部损伤的研究,很少会见到从法医学角度的报道,较多集中于临床治疗。另外,交通安全对事故发生带来严重危害,且涉及多个科学领域,加强交通安全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事故处理,可降低事故损伤概率及临床病死率。

  • 标签: 颌面部损伤 法医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