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战国时代的均势政治的分析,本文指出,无政府状态下动荡的国际环境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巨大风险促使各国为抗衡对手而进行内部制度革新;“竞争性效仿”是普遍存在的;知识分子的跨国流动的自由程度影响着国家间竞争性效仿的效率:制度“创新”同样是普遍的;国内制度革新意义上的“内部制衡”的效能取决于国家层次上的各个具体因素;安全环境的过于恶化可能削弱“内部制衡”,并导致更积极地寻求盟友的行为。

  • 标签: 均势 制衡 无政府状态 普遍 国家安全 政治
  • 简介:<正>均势概念的出现和均势原则的应用是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的事,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产物。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代战争"最终缔结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从而导致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局面。从那时起,"均势"这个专用名词便开始经常地在文章和文件中出现。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第一次把"均势"载入载入正式条约。此后,欧州列强都把均

  • 标签: 均势外交 国际政治 国际体系 对外政策 三十年代 战争策源地
  • 简介:<正>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统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这一连串事件标志着以东西方对抗、特别是美苏对峙为鲜明特点的战后雅尔塔体制彻底瓦解。在剧变之余,甚至尚在剧变当中,各国的政治家和国际关系学者就开始从不同的

  • 标签: 基辛格 世界新秩序 国际关系 均势理论 古典均势 世界秩序
  • 简介:<正>一、冷战后蒙古国的地缘安全政策蒙古国,作为一个仅有220万人口的内陆小国,被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如何确保其生存安全始终是蒙古国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鉴于蒙古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地缘安全政策便成为蒙古国对外战略的基础。冷战时期,蒙古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将本国的生存安全完全依托在苏联的保护之下。因而在这个时期,蒙古国的外交政策服从于苏联的整体对外战略,毫无独

  • 标签: 蒙古国 地缘安全 均势理论 对外战略 势力均衡 冷战后
  • 简介:<正>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古老、最持久也是最有争议的传统理论之一,它对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在西方,均势理论历来是现实主义政治家和外交家们所一致推崇的外交理论,成为制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一种指导原则。在我国,均势理论却遭到众多的批评,被认为是为霸权主义服务的理呛。同社会主义对外政策格格不入,是应当否定的。

  • 标签: 均势理论 对外政策 社会主义国家 国际关系理论 反对霸权主义 国家利益
  • 简介:在理论上,霸权和均势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然而,在现实的国际体系中,霸权与均势不仅能长期并存,而且能相互支持。当前亚太地区国际体系就呈现霸权与均势并存的局面,并且有可能形成美国主导的“霸权均势”体系,而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难免遭遇这种“霸权均势”体系的制衡。不过,中国近年来的外交努力有助于避免这种“霸权均势”体系的形成。这种外交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塑造现状维持者的自我形象、打造亚太地区制度文化、推进中国与亚太各国的复合相互依赖。

  • 标签: 霸权均势 亚太地区 国际体系 中国外交
  • 简介: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烈地暗示我们,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其他亚洲国家为维持稳定的均势一定会动员自身资源并寻求相互间更紧密的合作。虽然已有证据显示,过去20年里这种制衡机制已在发挥作用,但直到最近这

  • 标签: 东亚大国关系 均势 美国 评估 失衡 国际关系理论
  • 简介:春耕时节,关于化肥价格的问题又再度受到关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东北三省采访时发现,化肥经销商们已经开始了一场销售战,而化肥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非但没有下降,局部地区上涨势头还很猛,这使得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价”措施面临着“失效”的尴尬。

  • 标签: 化肥价格 限价 《瞭望新闻周刊》 市场 东北三省 局部地区
  • 简介:7月31日,莫斯科查抄塞瓦斯托波尔市场,此前6月底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这使市场内主要经营者——在俄华商财产严重受损,人格被辱,中国商品和中国形象遭抹黑。

  • 标签: 莫斯科 市场 华商 关闭 主要经营者 中国形象
  • 简介:2008年11月13—14日,以“市场、社会、历史和人类的变化”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会议厅召开,来自法国、中国、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智利、巴西等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该研讨会由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法共理论刊物《思想》杂志以及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联合主办,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大会设立了学术支持委员会,由萨米尔·阿明、保尔·波卡拉等数十位知名左翼学者组成,在会议准备阶段负责确定大会议题,并从学术角度对大会发言进行筛选和把关。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市场 国家 社会 人类
  • 简介:当代市场经济模式比较齐桂珍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当代市场经济模式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从总体来看,当今世界存在的市场经济模式大体可分为四大类:一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二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三是独联体、东欧经济转型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

  • 标签: 市场经济模式 国有企业 民主社会主义 国有经济 国家干预 资源配置
  • 简介:市场失灵是导致美国以及更广范围内的自由市场经济体中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根源,并且其影响日益加剧。这种市场失灵以职业租金、教育租金、管理租金和资本租金的形式出现,这些租金由限制资本及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机构性障碍引起。这四种形式的租金可以部分地解释:(1)自由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最顶端存在的收入极度不平等;(2)收入分配中最高百分位之下的收入极度不平等。这些形式的租金陡然增长,加上劳动力市场最底端的租金遭到破坏,或许可以很好地解释过去40年来自由市场经济中收入不平等加剧的原因。

  • 标签: 租金 收入不平等 市场失灵 自由市场经济
  • 简介:行政审批程序要“简”,事中事后监管要“强”。在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天津横向上建立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和联合监管平台,实现多部门协同监管,纵向上从市级到街镇整合成立市场监管部门,让执法力量“一竿子插到底”,“织密”纵横交错的市场监管网络。

  • 标签: 监管网络 市场 天津 行政审批程序 事后监管 制度改革
  • 简介: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屡被一些国家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N0n—MarketEconomyCountry缩写为NMC),在苹果汁、蜂蜜、大蒜等反倾销中受到不公平待遇。那么,市场经济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我国究竟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

  • 标签: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经济理论 政府行为 经济主体 生产要素
  • 简介:刚结束的2002年邮政工作会议气氛欢快又凝重,因为正当中国邮政实现“三年扭亏”并逐步走向良性循环之时:三年前还亏损179亿元的中国邮政,经过全国50万职工的共同努力,2001年底实现了全行业扭亏,盈利6000多万元。用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在大会上的话来说,“三年扭亏”是我国邮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胜利,

  • 标签: 扭亏 中国邮政 邮政发展 邮政工作会议 亏损 盈利
  • 简介:政府和市场之间应该怎样分工,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徐向艺教授的新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一书,通过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的关联分析,在政府干预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基础上,探讨政府干预模式的转换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的方式与途径.本书按照政府干预理论假定分析--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分析--经济秩序与经济主体行为分析--政府干预与企业行为分析--政府干预与个人经济行为分析--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政府干预机制的优化基本研究思路逐步展开的.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政府干预机制 山东人民出版社 经济行为分析 企业行为分析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