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通过梳理英国在战后、特别是近20年来实行的福利制度改革,分析了英国如何从“福利国家”发展成为“后福利国家”。英国政府通过福利制度改革,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等社会子系统融合起来,打破了这些系统之间的界限,采取了一种全新的、综合的、交互的综合治理方式。然而,这种福利制度改革不仅没有增加社会福利,反而侵害了公民自由,很难分清它是在进行“社会关怀”还是“社会控制”。文章认为,社会福利制度的问题在根本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

  • 标签: “大社会”理念 福利国家 后福利制度 社会政策
  • 简介: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志愿服务统计信息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志愿服务统计指标的设定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本文设计了志愿服务统计指标体系,提出志愿服务的核心统计指标。本文认为,志愿者人数、志愿服务时间、年人均志愿服务时间、志愿服务参与率、志愿服务组织数量是志愿服务统计的核心指标。针对志愿者注册率和志愿者活跃度两个指标共用的缺陷,本文建议用志愿服务参与率一个指标衡量居民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并结合国内外实践对志愿服务参与率的内涵做出了清晰界定。

  • 标签: 志愿服务 统计 志愿者人数 志愿服务参与率 志愿服务时间
  • 简介:我国破产法中规定了别除权中止制度,但权利的保护和限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限制体现于担保物权的暂停行使,但立法未涉及和解与清算程序。权利的保护表现在确保担保物权的优先性,但当前立法精细度不足,有待进一步细化明确。

  • 标签: 破产法 别除权 中止
  • 简介:特留份制度为限制遗嘱自由、确保继承安全而设计,被继承人不得以遗嘱形式随意剥夺法定继承人的应继遗产份额,彰显了遗嘱继承制度的价值。构建完善我国特留份制度符合我国当下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有利于家庭成员扶助与社会利益维护,顺应世界继承法发展潮流并与国际接轨。20世纪中期,日本出台新的继承法,作为与世界接轨的继承法,我国可学习借鉴日本特留份制度设计,增设特留份制度,构建完善我国继承法。

  • 标签: 日本 继承法 特留份 必留份
  • 简介:'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我国商贸发展和我国自贸区的推进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前景。但与此同时,国际商事纠纷也不断增加,临时仲裁作为国际上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一个主要途径,而该制度在我国的缺失不由引发我们对于是否要首先在我国自贸区内引进临时仲裁制度、以及应当如何引进临时仲裁制度等问题的思考。

  • 标签: “一带一路” 自由贸易试验区 国际商事纠纷 临时仲裁
  • 简介:建国后,不同于按照苏联模式改造的大学体系,中小学教育体系并没有按苏联模式进行改造,尽管中小学都收归公办,设立了政治课,有些教材采用了苏联教材,也搬用了苏联的部分制度,如五分制等。但苏联模式对中小学教育系统的影响实在有限。总的来说,中小学教育制度是在民国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演变,在六十年代前中期最终形成了'小宝塔'的重点学校体制。

  • 标签: 重点中学 小宝塔 六十年代前中期
  • 简介:学徒制乃是一种旧式的教育制度,兼具技艺传承和雇佣劳动双重属性。传统学徒制采用'干中学'的教育模式,使学徒从实践中学习,学习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学徒通过投贴拜师学习技艺、建立业缘人际关系网、积累独立经营的智识,业师则向学徒传授技艺、培养后备人才、获得廉价劳动力。近代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削弱了传统师徒关系的人身依附性,工商业将学徒视为廉价劳动力,大量雇佣学徒降低用工成本,导致技艺传承的功能缺位。为了填补这一制度功能缺位,国民政府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学徒制度,社会教育机构兴办艺徒学校和补习学校增进学徒智识,其深层意义在于塑造'学徒'新的社会身份。尽管'学徒工人化'现象通过新制度规范和社会化努力在短期内难以被杜绝,但这种'人'属性的改变是一种重大的社会进步。

  • 标签: 工商业转型 近代学徒制 技艺传承 雇佣劳动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志愿服务特别是青年志愿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迅速发展,志愿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青年志愿服务更是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肯定和认可。同时,志愿服务在青年成长成才、服务社会发展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梳理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产生与发展,分析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得以迅速发展的社会基础、思想文化基础和制度基础,有助于正确认识和看待青年志愿服务,也有助于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青年志愿服务 发展基础 发展路径
  • 简介: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共青团改革其中不仅有着深刻的逻辑机理,而且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坚持党的领导和保持其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以自我革命精神在共青团机构改革、工作改革、队伍改革三方面落实发力,对于增强'三性'破解'四化'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自我革命 从严治团 共青团改革
  • 简介: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改革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央政府对标准化工具在公共服务领域运用的必要性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地方政府对落实路径的认识仍比较模糊,国内研究对这一点没有作出充分的回应。而30年前发端于英国、而后扩散至全球的市民公约制度改革引领了公共服务标准化实践,国外相关研究也成果丰硕。本文通过考察全球市民公约制度改革的产生、发展、完善与扩散的过程,在分类基础上对其动因、特征与运行过程进行比较,梳理和总结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样本公约模式、以西班牙为代表的电子公约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城市公约模式的经验,以便为加快国内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进程、开拓多维观察视角提供多种成熟方案,同时为减少制度实验成本、降低改革风险、增强改革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做相关理论准备。

  • 标签: 公共服务 标准化 市民公约 全面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