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关注马克思理论中的女性主义和性别方面。马克思的方法论为我们将性别与阶级、女性主义与反抗资本主义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提供了工具和范畴。然而,他的贡献并非直接的,因为马克思并未发展出一套关于性别的理论。对我们来说,将再生产劳动力、奴隶劳动力、移民劳动力、南半球劳动力以及失业者融入对资本主义及其劳动分工的批判性分析中是至关重要的。再生产劳动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广泛的人类活动,也是工人阶级内部发生分化的主要领域。1970年代,女性主义者发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寻求到一种从阶级观点出发阐释女性压迫根源的理论,从而形成了一场既改变了马克思主义也改变了女性主义的理论革命。承认女性的家庭无偿劳动在劳动力生产中的核心地位不仅重新定义了家务劳动,也重新定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以及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这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马克思及其著作,推动女性主义的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义 性别 再生产
  • 简介: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演进,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近十多年里,“后女性主义”成为流行用语。作为又一个被冠以“后”的术语,“后女性主义”概念一方面似乎宣示了女性主义的终结,另一方面,围绕它的界定、挪用或拒斥而生的论争又使这个概念本身成为女性主义政治演绎的场所。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性,我们有必要厘清“后女性主义”的几种用法和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女性主义的时间性,或者说女性主义与历史的关系,为我们探讨其走势提供依据。一、何谓“后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如同“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常常被人们用来指与从前往往是压抑性的种种关系的彻底决裂。所谓“后”,就意味着这些关系已经被克服和取代,所以用“后”字强调一组在时间、政治和文化上新生的关系。然而如此简单地解释“后”的用法很成问题。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后”的概念所包含的时间意义预设了女性主义的终结,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被冠以“女性主义”的一些具体项目和辞令曾各领风骚,逞一时之兴,但是女性主义没有完结,方兴未艾的关于“后女性主义”的争论就是明证。原因之二在于,“后”作为一个标记历史的符号———尽管这还是一段正在延续的历史———不能揭示任何关于后女性主义争论的信息。不论是作...

  • 标签: 后女性主义 女性文化 主体性 巴特勒 朱迪 后结构主义
  • 简介:在过去的20多年中,女性主义研究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最新领域之一。从萌芽到发展,女性主义研究的成果日渐丰沛,虽然不能提出替代现有理论的全新的女性主义方案,但是,女性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立足于女性经验基础之上的国际议题,以其批判性和建设性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多元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 标签: 女性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 简介:本文通过介绍、分析最近出版的三本女性主义安全研究著作对传统的战争/和平对立论提出了批评。这三本著作分别是安罗.辛西娅的《全球化与军国主义》(2007年)、戴维.罗伯茨的《人类的不安全》(2008年)以及劳拉.西奥伯格与卡隆.珍崔合著的《母亲、恶魔、妓女:妇女在国际政治中的暴力》(2008年)。借用这些著作中的观点,本文首先提出了如何理解全球政治中的暴力这一问题,并具体指出了主流研究方法中经常存在的忽视性别的学术盲区。

  • 标签: 安全研究 女性主义 全球政治 暴力 性别 研究著作
  • 简介: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奠定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某种关联,女性问题与生态问题的解决必然寻求某种融合,生态女性主义正是这种相互融合的产物。以普鲁姆德为代表的生态女性主义者以女性主义视角看待生态问题,力求以生态社会主义实现女性与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标签: 普鲁姆德 生态社会主义 女性—自然模式
  • 简介: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开启了积极的改革议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公民社会组织纳入决策,这标志着东盟早期封闭式地区治理方式的转变。本文着重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决策发展及其政治影响。首先,本文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此后的东盟合法性危机以及改革议程;其次,本文就本地区寻求参与地区决策的团体做了描述;第三,本文分析了东盟纳入公民社会组织的局限,指出尽管东盟宣扬“以人为本”,然而,事实上,东盟拉拢与其改革议程一致的团体,排挤不一致的团体。

  • 标签: 地区主义 东盟 公民社会组织 决策参与
  • 简介:美刊《社会文本》第87期(2006年夏季号)发表文章《反思传统、帝国主义与全球主义》,对赛义德涉及的传统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帝国主义 赛义德 传统 全球主义 文章
  • 简介:就本质而言,“新恐怖主义”概念捕捉到了这样一种思想,即恐怖主义的本质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支持此概念的人认为,当代恐怖主义组织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运行着并且表现为一种全新的恐怖主义威胁。对许多观察者而言,证明这种“新恐怖主义”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基地组织和2001年9月11日那次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恐怖袭击。尽管“新恐怖主义”这一概念对政策制定者和学者而言都是对某种观念的简便的缩写,但是其整体准确性和分析价值却并不是可靠的。“新恐怖主义”概念的根本问题在于,在过去的“传统恐怖主义”和现在的“新恐怖主义”之间制造了过于明显的区别。

  • 标签: 新恐怖主义 革命性 传统 演变 恐怖主义组织 政策制定者
  • 简介:马克思提出的超越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运动终将导致其自我毁灭,同时创造有利于革命的条件,进而产生能够实现解放的替代方案,即一种更有利于人类繁荣的新社会形式,在新社会中,资本家阶级对投资和生产的控制将被激进的经济民主所取代。基于马克思主义传统,有四个核心命题对于理解超越资本主义的可能性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资本主义阻碍了人类繁荣的实现;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运动本质上是矛盾的;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转型需要动员民众并展开斗争。通过在资本主义的矛盾空间内部建立民主一平等的经济关系,这四大命题可以为削弱资本主义的主导地位的战略愿景提供依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超 越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矛盾 危机
  • 简介:<正>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这已成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共识。但在如何通过改革实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转换,特别是如何使转换后的新模式既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本国的特色等问题上,则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已解决好了的。在这方面有些国家有着惨痛的教训。所以,正确解决好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转换与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就成了当代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 标签: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现实社会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 本国特色 基本原则 生产力
  • 简介:对西方工人运动的关注是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的契机。西方工人运动尤其是工人罢工的表面诉求,如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等,使人们很容易将其与中国传统的均贫富思想相联系。随着人们对欧美资本主义弊端的认识以及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种联系得到了强化。在此背景下,社会主义被很多人界定为公有制基础上的均贫富学说。这种认识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及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与物质基础。

  • 标签: 社会主义 传统文化 均贫富思想 中国
  • 简介:社会转型期,当代青年对传统价值观的认知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本文从认知现状显示出的困境及成因人手,着重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传统价值观部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探讨传统价值观在构建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自主引导作用.

  • 标签: 传统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主引导
  • 简介:社会转型期,当代青年对传统价值观的认知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本文从认知现状显示出的困境及成因入手,着重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传统价值观部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探讨传统价值观在构建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自主引导作用。

  • 标签: 传统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主引导
  • 简介:一胡绳先生在《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的短文,文章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认为,毛泽东“曾染上过民粹主义色彩”。作为论据,文章引用了毛泽东在1958年4月写的《介绍一个合作社》...

  • 标签: 民粹主义 毛泽东 社会主义 胡绳先生 《新民主主义论》 民粹主义者
  • 简介:“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具有科学真理性和现实实践性相统一的品质。但是,文化心理认同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否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都将处于关闭和静默状态。如从劳动观来看,正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劳动作用和劳动者地位的阐释、劳动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劳动问题根本解决的方案设计等方面,继承和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基因,致使所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众具有“亲和力”;另一方面也使民众感受到这种劳动观的真理性。

  • 标签: 劳动观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传统文化 底蕴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成为广大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青年是广大民众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最具活力的群体,然而,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不尽如人意。要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心目中的认同心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桥梁功能,将青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移植到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中,以此推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建设。

  •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机制
  • 简介:在一定程度上,多边出口控制机制适应了国际社会的防止扩散治理需求,但这些机制的非正式性、规定的模糊性、目标与成员国范围的不相合性等问题,制约了非正式安排对普遍性国际规范扩展的制约等,使其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问题的治理受到制约。为增强多边出口控制机制对国际防扩散治理的积极作用,一种可行的做法是对其决策程序进行制度化的调整,建立遵守评定体制和出口政策审杳体制。

  • 标签: 军控 多边出口控制机制 防扩散 非正式机制
  • 简介:欧盟宪法与以前的欧洲一体化重要条约的区别在于,它已经超越了"宪法性条约"而成为"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主要是欧洲的联邦主义者借欧盟扩大之机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产物.欧盟宪法既有其巨大进步的一面,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一面.相比于现实意义,欧盟宪法的象征意义更大.欧盟宪法在批准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是可以克服的,但是欧盟领导人不应当把一体化仅仅当作目的,而忽略其他对欧洲前途来说更重要的政治任务.

  • 标签: 欧盟宪法 宪法性条约 条约性宪法 欧洲一体化
  • 简介: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具有全球性,并对人类社会的生存构成根本性挑战的问题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于1973年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联合国体系内专门负责协调和催化全球环境保护工作的国际机构。它的成立,一方面大大促进了全球环境的治理进程,

  • 标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政府间国际组织 环境保护工作 联合国体系 全球经济 环境问题
  • 简介:民族主义的基础来自政治民族的支撑,政治民族又是建立在众多文化民族共同拥戴的基础之上;而分裂主义的基础来源于族群民族主义的泛滥,其理论和现实动力均有赖文化民族的支持。文化民族使得分裂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运动找到了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依靠。经由政治组织的操弄,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文化民族往往成为政治民族形成、政治身份认同的主要基础,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民族冲突频发、分裂主义甚嚣尘上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国际政治理论 分裂主义 民族主义 文化民族 政治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