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一、亚洲犯罪学学会及其年会简介亚洲犯罪学学会(AsianCriminologicalSociety,简称ACS),是由亚洲地区的犯罪学者与刑事司法领域的实务工作者共同组成的学术组织,于2009年在澳门成立。该学会旨在促进亚洲地区犯罪学和刑事司法的实证研究,

  • 标签: 亚洲地区 犯罪学 学会 年会 综述 刑事司法
  • 简介:2012年11月22—26日,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和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主办,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和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承办。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相关党政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年会
  • 简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三年有余,但全球经济形势仍不稳定。美国失业率持续徘徊在9%的高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尚无显著成效,世界经济复苏遥遥无期,而经济低迷影响下的世界政治又变数频频。全球经济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

  • 标签: 金融危机 中国 道路 经济结构调整 世界经济复苏 经济形势
  • 简介:我们把共产党执政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以求发展的道路称为中国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以中国来命名,是因为中国既是这条道路的开辟者,又是这条道路最典型的实践者。这条道路从逻辑上来讲,会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市场复活阶段,民生危机阶段,以及和谐社会阶段。

  • 标签: 中国和平崛起 道路 比较视野 市场化改革 历史 社会主义
  • 简介:中国社会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同一进程的两种内在契合且互补的表述形式。中国社会主义之于社会主义,正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于马克思主义一样,当前者表现为后者在某一特定历史境遇下对于某一特定国家一地区之具体运用的时候,尚属于较初级的阶段,故而可以被称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伴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化,当前者本身能极大地丰富发展后者的普遍原理,从而具有更广泛、深远、普适的世界历史意义和文明史意义时,则不必再过多地强调特色,而应理直气壮地将之标示为中国社会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标签: 中国社会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文明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意义
  • 简介:目前,世界战略形势与战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折,大国的互动格局也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其中,东亚的战略形势与大国互动格局尤其值得关注。对中国而言,这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期。如果能够解决好这些内外联动的重大战略挑战,我们就能够抓住战略机遇期。因此,我想就变动中的中国与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谈几点看法。

  • 标签: 大国关系 中国 战略机遇期 战略形势
  • 简介:1978年以来,美国“中国学家”有关中国民主化的研究视角经历了三次转换:第一次从冷战一意识形态维度转向现代化维度;第二次从现代化维度转向政治体制维度;第三次从政治体制维度转向治理维度。尽管如此,美国“中国学家”的基本立场并未改变,即对自由民主原则的一贯坚持,

  • 标签: 中国学家 民主化 美国 政治体制 意识形态 民主原则
  • 简介:国际公共物品在全球化、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在国际公共物品提供方面的认知与作为,是明确当代中国国际定位和自身国际角色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公共物品(或称全球公共物品)是指其收益或消费超越国家及地区界限,超越贫富界限,甚至超越代际界限的公共物品。从生产方面来看,国际公共物品又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化了的国家公共物品,或者是国家公共物品与国际合作的结合。关于国际公共物品对当代国际关系和中国对外战略的意义,我主要提出如下意见。

  • 标签: 国际公共物品 当代中国 全球公共物品 中国对外战略 全球治理 国际角色
  • 简介:一、中国道路的成功不能归因于国家资本主义关于中国道路成功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观点认为中国道路可称为“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如美国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就宣称:“中国的崛起展现了一个与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根本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我们可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以区别于在华盛顿共识旗号下的‘国际资本主义’。”

  • 标签: 道路 中国 原因 国家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体系 经济组织形式
  • 简介:外交哲学是一国外交最根本的价值原则和行动方针,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一国的国际定位及其作用不同,决定了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的外交哲学存在差异。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外交事务时,先后确立了矛盾哲学和实践哲学,在国家定位、目标使命、资源基础和外交思维上都存在差异。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要求探索新世界哲学,承担新外交使命,开发新外交资源,确立新外交思维。

  • 标签: 外交学 中国外交 外交哲学 矛盾哲学 实践哲学
  • 简介:在2012年7月发表的《权力的资源与运用:兼论中国外交的权力战略》一文中,我们对比了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权力运用目的,得出了中国的权力主要用于对外防御,较少用于对外塑造。考虑到中国权力资源的逐步强化及中国国际利益的延伸,我们在结论中也提出中国未来应加强中国权力的对外塑造功能。

  • 标签: 中国外交 全球治理 权力运用 力量 权力资源 国际利益
  • 简介:近代中国少年感化院的创设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发源于西方国家的感化院模式,在清末民初被嫁接到中国传统的行刑机体之上。以感化教养为宗旨的少年感化院应运而生,推动了近代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变革。近代感化院作为少年司法保护的最初尝试,不仅是行刑感化主义实足重要的表现形式,而且为现代少年司法制度展现了可供借鉴的范式。就理念和制度层面而言,近代少年感化教养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具有开创意义。

  • 标签: 近代 少年 感化院 感化教育
  • 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90多年历史的党,执政也有60多年了。放眼当今世界,能够连续执政60多年的政党还不多,而能够在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我们党是独一无二的。苏联共产党执政70多年,国民党在大陆执政20多年,在台湾也只有30多年,都下台了。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青年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共产党执政 进程
  • 简介: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不仅强调了他一贯倡导的改革试验思想,也同时包含改革定型的思想。20年过去了,中国改革试验的许多做法需要定型。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逐步形成开发型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英美的规制型市场经济模式,而且开始升级为更高的版本。目前在实施开发型模式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定型的制度,包括以现代公司制为基础的国有企业制度、保留中央政府必要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资源开采与利用制度、兼顾内需和外需的对外经贸政策。

  • 标签: 经济模式 开发型国家 邓小平理论 经济转型 “南方谈话”
  • 简介:执政规律是任何一个政党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受住了历史和现实的检验,在党和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及重要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高瞻远瞩,及时转变自身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探索出了从追求人民解放到人民富裕再到人民民主、从强调国家本位到注重人民本位、从硬实力建设到软实力和巧实力构建的执政规律,从而使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执政规律 探索
  • 简介:所谓世界秩序的“执鞭国家”,是特指那些能够“执鞭”世界秩序的国家。一般而言,“执鞭国家”既是世界新秩序的缔造者,又是鞭策他国服从该秩序的监护者。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考察世界历史视野中革命与秩序的关系,并为此提出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世界秩序的变革与某个国家发生的内部革命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某国发生的革命传播到整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对现存世界秩序构成挑战和冲击,并可能产生新的世界秩序。

  • 标签: 世界秩序 国家 中国 世界新秩序 历史视野 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