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正>弗·梅林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政论家、文学评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梅林1846年2月27日出生于波美拉尼亚的施拉韦。他的父亲威廉·梅林早年是普鲁士军队里的军官,后来当过收税官。他

  • 标签: 德国社会民主党 梅林 新时代 李卜克内西 马克思恩格斯 资产阶级
  • 简介: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理论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范式转变。与传统公共行政追求经济与效率的价值取向不同,新公共行政更加强调社会公平与正义。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出现,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学科发展融合的智慧结晶。作为新公共行政思想的主要贡献者学派发展的领军人物,弗雷德里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包括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基于公共行政的治理理论、公共性理论、行政伦理观、动态开放的组织理论等。研究弗雷德里的新公共行政思想,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 标签: 弗雷德里克森 新公共行政 公平正义
  • 简介:2004年11月24日,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苏联问题专家大卫·M.科应杂志社邀请,在中央编译局作了题为的学术报告,论述了战后社会积累结构的崩溃、新自由主义制度结构的形成危机趋势等问题,并针对中国学者的提问谈到中美经济关系中国应警惕新自由主义等问题.现将报告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标签: 大卫·科茨 新自由主义 世界经济 美国 社会积累结构 中国
  • 简介:伦敦大学学院(UCL)吉尔·丹多安全与犯罪学研究所(JillDandoInstituteofSecurityandCrimeScience)是犯罪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在最近的卓越研究框架评价中,该研究所在62个院校中排名第一,被评估为具有世界领先的影响力。研究所以伦敦大学学院为基地。伦敦大学学院在2018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第七。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研究所 安全 世界大学排名 伦敦大学 专门机构
  • 简介:传统主流自由主义倾向于主张“消极自由”,而拉兹对自由主义的基本信条进行了重新审视。拉兹在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主”的自由,主张政府在促进公民的自主方面应该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通过考察自由主义在自由问题上的局限性而提出了“能力”的自由,主张扩展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主要手段”。拉兹的“自主”的“能力”均可归入“积极自由”的范畴。由于他们在积极自由理论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现象可被视作积极自由的理论“复兴”。

  • 标签: 积极自由 自主 能力 复兴
  • 简介:德国总理施德在德国《新社会》2002年5月号上发表《充满机遇的时代:安全、现代化及全球化中的公正》一文,指出面对全球化,如果措施得当,世界可以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欧盟便是生动的实例。他主张“对全球化……

  • 标签: 施罗德 欧洲 社会模式 国际关系 德国 国际关系
  • 简介:<正>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安·拉希察在1986年《工人运动史论丛》杂志第四期上发表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对莎·卢森堡著作的出版研究,回顾展望》一文,详细介绍了卢森堡著作出版的历史研究现状,并对西方某些学者的著作和研究作了一些评论。特别是作者对研究卢森堡思想应采取的立场、

  • 标签: 卢森堡 工人运动 非马克思主义 出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 蔡特金
  • 简介:2010年8月29日夜晚,美国俄克拉荷马州首府俄克拉荷马市警察局的女警凯蒂·劳接到指令,要她前去支援。当她到达第38街米勒街的交叉路口时,她看到了请求支援的警官正站在警车旁边命令一个司机——他叫停这个司机是怀疑他酒后驾车。这个司机又强行开了一英里后才在一所房子前面停下了他的本田思域,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态度,拒绝下车。发现这起酒驾案的是该市警察局的副警长,他正与这名男子僵持着。

  • 标签: 劳森历险记 女警劳森
  • 简介:的哲学,在这里不是说哲学是的,而是指死亡的哲学意义。这个词是从林来梵老师那里借来的,他在《人文法学》一书中谈到苏格拉底之死时用了这个词。苏格拉底之死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哲学家、法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政治家都在不断复述苏氏饮鸩的轶事。早年学习文艺理论时,第一次在西方文艺思想史的课堂上听到苏格拉底临终那句遗言时,我感到无比震撼——'分手的

  • 标签: 公孙鞅 哲学苏格拉底 死哲学
  • 简介:美国学者梅赫尔德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非洲问题的观点李朝晖编译美国学者托马斯·梅赫尔德在《科学与社会》杂志1995年夏季号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恩格斯与非洲》的文章,他从马恩关于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的双重影响的分析出发,反驳了马,恩是欧洲中心论者的论点...

  • 标签: 马克思和恩格斯 西方殖民主义 亚细亚生产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赫尔德 美国学者
  • 简介:<正>苏共的新总书记安德波夫是在一个困难的经济发展时刻接管苏共领导的。当初,勃列日涅夫也曾遇到这种情况,不过比现在毕竟轻松一些。勃列日涅夫成功地克服了赫鲁晓夫年代后期的增长上的衰退现象。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即六十年代后期,从经济上说是他整个执政期中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参见本文图表)。在苏联经济当今的危机时期,恐怕再也见不到类似那一时期的增长了。今天的停滞现象看来实在难以医治。这种现

  • 标签: 安德罗波夫 经济问题 苏联 勃列日涅夫 危机时期 赫鲁晓夫
  • 简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在2003年3月13日号《纽约书评》上发表《布什的减税计划-各种危险》一文,对布什的减税计划公开提出质疑批评,认为该计划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反而会增加不平等。他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即通过强有力的税收体制将钱转移给那些将会迅速花掉钱的人:失业人员、地方政府以及低收入者。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斯蒂格利茨 美国经济学家 布什 减税计划 税收体制 失业人员
  • 简介:1949年,匈牙利搞了个轰动世界的拉伊叛国案。从此,在东欧国家接连发生了许多类似的大案奇案,并在以后的反南斯拉夫运动中起了影响深远的作用。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人们要求调查这些案件。而10月6日为拉伊等人举行的国葬竞成了10月23日爆发动乱的序幕!因此,了解拉伊案件的来龙去脉将有助于人们把握反南运动匈牙利事件的全貌。英国历史学家戴维·艾尔文花了几年时间采访了匈牙利事件的许多当事人,并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务院的档案写成了一部长达600多页的巨著《起义!》对匈牙利事件的前前后后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论述。现译出有关拉伊,案件的章节供研究者参考。标题系译者所加。

  • 标签: 匈牙利事件 南斯拉夫 起义 叛国案 铁托 历史学家
  • 简介:充分就业引起工资上涨是造成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的首要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利润挤压论”。这显然违背了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马克思认为,仅仅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下才会出现“短暂”的工资挤压利润现象,而且资本家可通过“增加需求”来提高商品价格,因此“利润挤压论”是虚假的;工人为了更高水平的工资而时刻进行阶级斗争,是明智的行为,是实现阶级过渡的前奏。卡莱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基因,并结合对法国“百隆实验”的评估坚决驳斥了“利润挤压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阶级过渡的社会主义策略。

  • 标签: 马克思 卡莱茨基 利润挤压论 社会主义策略
  • 简介:美丽的“山地之国”——吉尔吉斯斯坦是本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年轻国家,阿斯卡尔·阿卡耶维奇·阿卡耶夫是这个国家的首任总统。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这样描写阿卡耶夫:“他能使美国总统着迷,他能与科学家谈论物理学,他能与老朋友叶利钦大侃地缘政治”。“阿卡耶夫既被誉为开明的改革派,又说他为未来的专制者。他曾经是西方的宠儿,又是‘亚洲价值观念’的信徒。”

  • 标签: 吉尔吉斯斯坦 科学家 苏联解体 地缘政治 公民权利和自由 价值观念
  • 简介:编辑同志:父母离婚时我刚10岁,正读小学5年级。爸爸离开我后一直跟妈妈在一起,爸爸每月给我150元抚育费。去年我考进了县城的重点中学读书,花钱比过去多了许多。妈妈一个人供养不起我读书,就找到我爸爸要他多给我点钱,爸爸却说:“离婚协议已经进行了公证,就不能随便变动了,当时商定多少就只能是多少。”妈妈把爸爸的话告诉了我,

  • 标签: 离婚协议 父母离婚 抚育费 公证 重点中学 妈妈
  • 简介:一、吉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背景分析吉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是以他对现代性的理解为基础的。在吉斯的现代性思想中,特别强调现代性与传统的“断裂”,并视之为在这种断裂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后传统的秩序”,包括从世界观、经济制度到政治制度的一套架构。②在《现代性———吉斯访谈录》一书中,当被问及古典社会学家中是否只有马克斯.韦伯最接近对现代性的正确理解时,吉斯回答说仍然敬仰马克思,“因为资本主义对较大的现代性框架具有核心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影响同它在从前社会形式中相比,其效应要明显深远。这些影响的结构,以资本主义制度机构为核心”。③这说明,在对现代性的认识上,吉斯与马克思的认识是相似的,都从制度角度出发解读现代性。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吉斯认为能够在同样的层面上通过对现代性制度维度理解上的超越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除此之外,吉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是代表了19世纪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到了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历史唯物主义创立时期没有的新变化,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在与时代的对接中暴露了很多缺陷。因此,吉斯的所谓目的就是立足当代,借助各学科的最新发现来批判历史唯物主义,...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他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农业科学家,44年来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地坚持玉米新品种选育,从亩产700多公斤到1500多公斤,7次改写了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两次刷新世界纪录,开创了1亩地可以养活4.5个中国人的新纪元,为国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确保了粮食安全。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海。

  • 标签: 李登海 社会经济效益 杂交玉米 农业科学家 新品种选育 中国人
  • 简介:美国杂志2001年夏季号上发表了大卫·科的题为的文章.文章认为,俄罗斯新有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他们建立的也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是一种源于前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非资本主义的掠夺/榨取制度,它只进行盗窃投机,而不致力于生产、经济技术的进步,它的出现造成了俄罗斯持续的技术退步、人口的灾难、独裁统治持续的国家解体.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俄罗斯发展 发展资本主义 大卫·科茨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