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法律与信访都是底层环境抗争的基本工具,但中国民众更青睐于后者,甚至形成了“信访不信法”的格局。这种局面的产生既源自无讼社会的文化基因,也受司法困境的现实驱动。而蓬莱19-3溢油事件后,渔民的行为逻辑具有鲜明的“信法不信访”特征。这种格局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社会机制,一是普通渔民不懂信访,二是农村精英对信访困境具有深度反思,三是源自对参照群体的比较,四是依法抗争保证了抗争维权的合法性。研究表明,“信法不信访”的格局并非因为渔民法律意识高,但它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青天思想的淡化与消弭,有利于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当前,需要创造适宜的社会机制,引导“信访不信法”向“信法不信访”转型。在此,推进司法改革与司法独立尤为迫切。

  • 标签: 依法抗争 环境抗争 环境信访
  • 简介:疍民以河海为主要劳动对象,以舟艇为主要生产工具,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的"媒介"。疍民世代从事水运及海洋渔业,劳作并固守在国家的第一道海防线上。本文在回顾明清时期中国对南海诸的管辖以管窥国家海防策略如何参与缔造"疍"的族群标识,以及"疍民"与"水军、贼、倭寇、海盗"等群体之间的身份流动。本研究探索明清以来疍民的"国家化"和"汉化"过程,为我国对南海诸的管辖提供历史证据。

  • 标签: 明清时期 南海诸岛 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