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青海历史梵曲新音》系青海佑宁寺堪布松巴·益西班觉(一七○四——一七八八)于1786年所著,是这位藏传佛教名宿晚年应青海蒙古额尔德尼车臣博硕克图贝子措结多尔济之请求而写出者。简称《梵曲新音》,通称《青海历史》。此书是一般应酬之作,自称“不受词藻学、古词之束缚,而以普通用语写出的一部书,取材于各大喇嘛的传记,而大部分则来自值得信赖的古老民间传说,为了合于各种口头流传,不计其来源之是否可靠,可能有错

  • 标签: 青海历史 益西班觉 固始汗 多尔济 松巴 噶尔丹策零
  • 简介:祝愿万事如意.向学识渊博的上师喇嘛和“三宝”顶礼,祈愿永赐吉祥.现在请听我述说一下号称青海的历史和这个地区的特点。就让我从关于青海湖的传说、该地区很久以前是由哪些人主宰治理的、这块地域胜过它方的风貌与特色、以及现在这里的众生沐浴在善法与幸福之中的情况等四方面来逐个加以叙述吧。

  • 标签: 青海历史 固始汗 藏巴汗 拉藏汗 札萨克 却图汗
  • 简介: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的诞生地,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公里。其建筑宏伟,瓦皆镏金,宏敝壮丽,在藏史上称为“世界一庄严”,是广大信徒心往神驰的圣地,蒙藏人民都以来此朝拜为荣。塔尔寺,因供奉纪念宗喀巴大金塔而得名(藏语称为“贡本仙巴林”,意为10万佛身慈氏洲即弥勒佛殿)。清乾隆帝曾赐名“梵宗寺”。寺院占面积600余亩,僧舍房屋多达9,300余间,殿宇殿堂有52座;最盛时喇嘛有3,600余人,迄至解放也还有1,900余人。塔尔寺,历史悠久,所藏历代文物丰富,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是国务院1961年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十分重要,是联系我国

  • 标签: 宗喀巴 梵宗寺 格鲁派 大经堂 僧舍 嘉措
  • 简介:<正>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高等师范院校一样,民族学院的任务之一,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各专业所要求的文化科学知识,并通过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和各专业教学法课程,进行教育专业训练,组织教育见习、实习,使学生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教育理论、方法和能力,以适应

  • 标签: 教育实习改革 实习生 指导教师 实习学校 实习工作 班主任工作
  • 简介:Meme是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给予世界的礼物。多年以来,他与学生苏珊·布莱克摩尔一直致力于人类文化的复制和传播的Meme研究,发展出了“文化汤”等一系列概念,建立了“谜米学”。虽然Meme不是文化基因的直接表述,但它却指向了文化基因的意义。中国的文化基因研究有自己的路径,但Meme对于中国文化基因研究的影响依然存在,并且触发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基因研究,文化基因的研究已经从“时尚热词”转向了严肃认真的人类学学术研究和追寻。

  • 标签: 文化基因 “谜米学” 文化习得
  • 简介:马头琴的源头——火不思,从形制与奏法看,应当属于那种似琵琶的弹拨乐器,这在史料中得到证实。蒙古族诸部落在蒙古高原迅速崛起后,马尾胡琴在北方草原逐渐传播,并被当地居民所喜爱,成为一种流行乐器。明灭亡元朝后,部分蒙古族风俗习惯都遗留下来,对明朝的文化和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明朝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构建的,自然更多地体现中原文化的特点,加之政治因素的作用,潮兀尔排除于国乐之外。但此时的潮兀尔已经在蒙古族中深入人心,在蒙古族部落中广泛流传。蒙古族作为草原游牧民族,其音乐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被异域民族所欣赏。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的代表,几乎成为蒙古民族的象征。马头琴作为拉弦乐器,得到广泛传播,并最终使弹拨乐器“黯然失色”,成为蒙古民族心中的乐神和心灵的旋律。从蒙古民族的音乐发展史看,用马尾弓代替竹擦(棒擦)弓、火不思退出舞台、马尾胡琴-潮兀尔盛行于草原,最终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成为主流,这是历史对马头琴的必然选择,马头琴成为蒙古民族音乐的核心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 标签: 蒙古族 马头琴 艺术 历史演变
  • 简介:文章认为,西路军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40多年;第二阶段从三中全会到1983年9月;第三阶段从1985年至今。文章就这3个阶段国内西路军研究的主要观点、重要论著以及各个时期的研究特点等作了综述

  • 标签: 西路军 研究 综述
  • 简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实行以来,也暴露了它自身的弊端。教学者,能得到很多的启示。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入手,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探讨英语教学改进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英语四、六级 英语教学 改革
  • 简介: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人们对于语言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春秋战同时期的“名”、“实”之争,汉朝初期的“训诂学”,清朝盛行的“小学”,都跟语言研究有关。荀子(约公元前335——225年)对语言的社会本质提出了正确的看法。他曾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认为“名”和“实”之间的关系,是偶然的,并

  • 标签: 语言学理论 语言研究 少数民族语言 修辞学研究 方言调查 汉语语法
  • 简介: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刍议何波,李晓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西移。青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跨世纪之争的青海,其发展的突破口在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缩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围绕这一发展战略,改革青海高等教育就成为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一、青海高等教...

  • 标签: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师资队伍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 师范教育 青海经济 普通高校
  • 简介:浅议我国刑事庭审制度改革张如松庭审制度的改革已引起司法界和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是法制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关于民事庭审制度的改革,司法界、法学界的观点基本一致,而关于刑事庭审度的改革观点不一,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我国当前实行的是何...

  • 标签: 刑事庭审 职权主义诉讼 庭审制度 刑事诉讼法 辩护律师 起诉书一本主义
  • 简介:丧葬制度是藏族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内涵十分丰富。通过对丧葬制度的剖析,可以了解藏民族及其先民的生命观与死亡观,全面地把握藏族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

  • 标签: 民主改革前 藏族部落 丧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