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教育和科学技术对世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国也是一个数学发达的国家之一,曾出现过一批卓越的数学家和重要的数学著作,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数学教育也占世界领先地位,历史上曾一度促进和推动了世界数学及数学教育的研究发展。纵观我国数学曲折发展的历史,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以后数学及数学教育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缀术 《九章算术》 周髀算经 算经十书 杨辉算法 张丘建算经
  • 简介:金刚类神祇指密教中以"金刚"为名的一类神祇,一般称为金刚菩萨。这类菩萨在瑜伽密教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是瑜伽密教中最具代表性的神祇,因此瑜伽密教的曼荼罗被称为金刚界,作为派别被称为金刚乘。本文探究了瑜伽密教金刚类神祇的名称、来源、功能及内涵,揭示出其虽属菩萨类,但不同于一般菩萨的内在原因。

  • 标签: 瑜伽密教 金刚类神祇 源流 特征
  • 简介:近年来学者对藏族羌姆仪式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笔者在两年内,对宁玛派新龙古寺的'次九'羌姆仪式做了一些田野调查工作,将其历史、仪式流程、仪式含义以及其宗教意义等做了一些描述.其中也对金刚舞的起源,同原始宗教舞蹈与祭祀舞蹈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 标签: 古鲁寺 金刚舞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 田野调查
  • 简介:内蒙古根河市敖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始终从事游猎生产,号称“使鹿部落”,他们以其独特的驯鹿文化和优良的生态习俗,践行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敖古雅鄂温克族善待自然的民族心理告诉人们,人类和自然是统一的,绿色文明才是人类追求的真正文明。

  • 标签: 敖鲁古雅鄂温克 驯鹿文化 人与自然 绿色文明
  • 简介:作为壮族的人文始祖,洛陀开天地造万物,并带领壮民们进行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反抗压迫,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壮民族得以生存与繁衍,发展成一个文明开化的民族。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来看待洛陀信仰,不仅可以追溯到壮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关系,而且在弘扬壮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壮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布洛陀》 壮族麽经 民族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
  • 简介:以川藏公路和朗社区为例,基于田野调查以探讨旅游语境中道路与社区的互动关系,分析道路变迁对沿线地方社区产生的影响,以及边缘地区如何借助道路变迁卷入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借此寻找偏远社区去边缘化的基本逻辑。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川藏公路实现了意义转变和功能重构,道路与社区的关系因而引申为景观空间乃至发展中的共生关系,社区被纳入道路旅游空间,实现旅游联结,推动社区从被动卷入向主动参与、从单向发展向多元现代化的转变。朗社区也依托重要道路而进入国家政策话语中并构建政治联结,边缘社区借助川藏公路而实现'旅游中心化'及去边缘化。

  • 标签: 道路人类学 川藏公路 鲁朗 旅游中心化
  • 简介:在前苏联远东黑龙江沿岸地区,学者们亦发现了一系列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早在5~6千年以前,当地的远古居民即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1854年—1865年间,俄国学者什连克院士在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中间曾经收集到一批艺术品。使他尤为惊叹不已的是,这些几乎为文明世界遗忘了的弱小民族(那乃、奥罗奇、尼福赫等等)竟然有如此高超的艺

  • 标签: 苏联学者 西伯利亚 远东地区 古代 民族文化 传统
  • 简介:印度尼西亚马古群岛的二元社会结构与聚落模式是荷兰结构主义以及欧美文化生态人类学的研究重点。然而,本质主义以及忽视历史过程的研究视角使得马古二元社会结构与聚落模式的形成过程没有被妥善地梳理。在综合前人调查的民族志与口述历史之后,认为北方和中央-东南方马古群岛的二元社会结构分别有不同的形成过程与文化含义,北方的二元结构是当地社会复杂化的结果,而中央-东南方的二元结构是移民与土著的冲突所造成的。这两个地区不同的历史过程会导致相异的聚落模式,从北方以及中央-东南方的考古调查分析来看,其结果显示两个地区的聚落模式确实不同,符合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

  • 标签: 二元结构 结构主义 聚落模式 民族考古 香料群岛
  • 简介:清初的萨素驻防八旗是因抵抗沙俄入侵而设置的,萨素任首位黑龙江将军。黑龙江将军衙门设置后,由于清政府在东北地区防御重心的转移,曾三迁将军衙门,最后移驻齐齐哈尔城。来自宁古塔、吉林的驻防八旗、水师营官兵及其眷属也分别驻扎在瑷珲、墨尔根和齐齐哈尔城,形成了沿黑龙江、嫩江沿岸分布的满族聚居村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形成了黑龙江地区的现代满语。

  • 标签: 清初 驻防八旗 现代满语 影响